蔡文革
摘要:學習是同知識海洋的"碰撞"和"對話",是師生基于對話的"沖刺"和"挑戰",因此,數學老師要走下講臺,以學生學習指導者、幫助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建立一個"學習小組"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下面我就結合自己開展小學數學小組合作交流探究課題研究中的實踐體會,談談如何創建小組合作學習機制,推進創新思維理念的幾點零散做法。
關鍵詞:小組合作;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42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219-01
Abstract:Learning is a "collision" and "conversation" with the knowledge ocean. It is a "sprint" and a "challen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dialogue. Therefore,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step down from the platform to learn the role of the instructor and helper. Students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learning group" to give the initiative to the students. Below, I will combine myself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m, and talk about how to create a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scattered idea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group cooperation;new thinking
1 合理創建小組,構筑合作基石。
學習小組的創建是開展互助性、互幫性學習的前提,各小組成員組合實力應盡量相當,這樣才能保證各小組有序競爭,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不斷培養小組成員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使不同層面、不同水平的學生之間養成互幫互助互學的良好習慣。既要讓每個組員認識到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還要為其他組員的學習負責。每個組員都能從中積極分享成果,互相取長補短,達到優勢互補的局面,從而將小組構建成為組內成員互相學習,組與組之間互相競爭,組與組之間互相借鑒的新型學習共同體。因此構建合理小組要重視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1.1考慮學生個性差異。編排小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合理搭配小組成員,如:男生和女生的比例要相當,優生和潛差生、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中等程度的學生等都要均衡搭配。然后按這個標準將學生分為多個同質組。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形成一種優勢互補,各組之間學習興趣相當,競爭氛圍濃厚的常態。
1.2組建四人小組。四個人小組的學習模式最有利于發揮小組的優勢。因為小組人數不多不少,既能保證了四個人轉個身就可以圍成一桌,又方便學生討論。節省了教學時間,突出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平時學生的座位就應該用心編排,為構建小組合作做準備。
1.3突出平衡原則。學習小組運作了一段時間之后,應進行階段性總結,并對合作過程中出現問題較大的小組進行調整:小組之間成員的調整,應考慮到組與組之間的實力要相當,組內角色層次互換,讓成員體驗不同的角色,為每個小組創建新機遇,營造公平競爭的理念。
1.4特顯組長的牽頭作用。為提高小組交流的有效性,就要精心挑選和培養小組長。首先要選擇聰明機敏,勇于發言,團隊意識強,動手操作能力強,有組織能力的學生當組長;其次對當選的小組長要進行有效的引導,以提升組長的組織、分工、協調、歸納、總結等管理能力,保證小組合作健康有序的開展。
2 強化合作流程,確保合作的質量。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共同的學習目標下進行分工合作的學習過程。因此,只有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責任分工、合作程序,才能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序高效。繼而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一些學習好的同學自我表現欲望強,踴躍發言,搶占小組學習時間,使學習較差的學生不敢或不想發言,從而導致"一言堂",這樣會使小組合作學習出現"冷場"或"僵局",淡化學生學習氛圍。合作學習的過程一般為: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分角色交流-解決問題(成員談談各自的看法)。只有這樣,合作學習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時,因為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既感到抽象又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就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教具,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點和區別之處,要求各個小組按合作過程進行,教師在聽匯報過程中就能聽到每位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很快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就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小組合作的資源,培養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達到合作學習的良好效果。
3 教師要及時引導,提高合作的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應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適時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給予學生充分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探究,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如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的教學時,因為立體幾何很抽象,必須具有很強的想象能力。因此,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動手操作圓柱和圓錐的展開圖,動口發言圓柱和圓錐的特點,這樣就較容易掌握這節課的知識要點,大大地提升學生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再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時,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教師提供一個動態的長方形教具。讓學生動手觀察,自主探究,隨時發言,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懂得長方形可以推動變成平行四邊形,而推動好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原來長方形的面積是相等的,學生很快想出是同一個圖形,當學生對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什么時,學生可能會出現疑惑,這時老師應及時點撥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存在著什么關系呢?這樣一來,學生很快就能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高,因為底*高就是長*高嗎?通過這樣這樣動手操作,動口發言,動腦思考,老師及時點撥,就能把抽象的知識很快地掌握。
4 健全小組評價機制,激發小組合作的動力。
有效的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健全評價制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動力,實現小組合作最優化,使之成為學習的有效載體。
4.1規范評價標準。合理的評價標準有助于讓學生明白個人參與程度與小組的關系。如組員之間的分工要明確,各負其責。每個成員是否積極參與到討論中,發表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的質疑、辯論、補充、完善,最后形成組內共識。
4.2評價內容多元化。多元化的評價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可以有作業評價、課堂評價、分工評價、創新評價、成績評價等。作業評價包括預習情況、課內完成情況、課外完成情況。課堂評價包括課堂討論、質疑、匯報、總結。分工評價包括小組成員之間每個角色是否都各盡其職。創新評價包括小組總結結果中方法是否創新,策略是否創新,途徑是否創新。成績評價包括平時測試評價、期中測試評價、期末測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