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賢風
摘要:為適應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技術先進、資源共享”的原則,許多地方相繼建立了面向社會的公共實訓基地。各地基地建設類型有政府集中投資建設、政校共建、政企共建、市場化融資等多種。運行管理模式也不盡相同,既有政府主導免費開放類型,也有多方參與共同管理類型,還有公司化運營等方式。本文就建設、運行管理情況進行了疏理和分析,便于廣大讀者更好地了解現代公共實訓基地。
關鍵詞: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類型;運行管理模式;信息技術中心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 2018) 12 - 0058 - 02
1 公共實訓基地的概念及建設的意義
公共實訓基地是以政府為主導,整合各方資源,面向市場,為社會全體勞動者提供職業技能實習訓練和技能鑒定,提高職業能力的公共服務平臺。公共性、公益性、先進性、實踐性是它的根本特征,具有職業能力訓練、職業技能鑒定、技能比賽、新職業新技術的應用研發、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等多種職能。
建設公共實訓基地,是提高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新時期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創新舉措。一方面,建設公共實訓基地是突破勞動者動手能力培養瓶頸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公共資金的集中投入,建設高水平的公共實訓基地并向社會免費開放,是促進高水平培訓資源使用集約化的需要,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
2 現代信息技術公共實訓基地的幾種主要建設類型
2.1.政府集中投資建設:如杭州市公共實訓基地、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中心、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無錫市公共實訓基地、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中心等。
杭州市公共實訓基地經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立項,由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項目建設,總投資3億。2012年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它的信息技術實訓中心建筑面積3400平方米,實訓設備投資1600萬元,包括計算機基礎、軟件開發測試、網絡、二維動畫、三維動畫、視頻音頻、用戶通信終端維修、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等8個實訓室、可開展計算機網絡管理員、多媒體作品制作員、網絡設備調試員、數字視頻合成師、網絡編輯員、動畫繪制員、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員等職業的實訓和鑒定,可同時容納340名學員實訓。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過政府集中投資,建立了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中心,面向社會培訓機構免費開放、無償使用、功能齊全、技術先進。它的信息技術中心總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現建有電子商務及物流管理、網絡管理、多媒體制作、終端設備維修、媒體印刷等十二個專業的實訓室。信息技術中心根據當前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相關職業人才急劇增長的需求,依靠國內外各類專業機構與專家的咨詢,引進了國際先進實訓設備,采用了實物裝置操作和計算機模擬仿真相結合的實訓手段,切實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使學員能真正掌握當前新興產業的前沿技術。信息技術中心的建設,極大地拓展和提升了上海市職業培訓的范圍和層次,使超前培養新產業發展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成為可能。
2009年底天津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2011年國家人力社保部將該中心認定為國家級公共實訓基地。隸屬于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面向企業、院校和社會各界提供公共實訓和技能鑒定服務以及承接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是天津市設施最好、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建有信息技術等七個實訓領域,信息技術領域建筑面積850平方米,設備投資1500萬元.配備610臺(套)設備,各類信息點達300多個,涵蓋18個職業(工種),可同時容納200余人培訓,能夠實現中心教學、管理、展示的信息化,可提供數據庫管理、網絡管理、遠程教學、樓宇自動化、企業信息管理等實訓項目。
2.2.政校合作共建:如紹興市公共實訓基地、中山市公共實訓基地、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連云港市公共實訓基地等。
紹興市公共實訓基地,是由紹興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按1:1比例共同出資2.22億元建成的公共實訓基地。2009年,基地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為國家示范性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單位?,F已建成包括數字媒體與信息技術實訓中心、IT與創新設計實訓中心在內的十六大中心。
中山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以中山市技師學院為依托,是典型的政校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嘏c學院場地、師資共享,一方面基地為學院提供高標準的實訓場所;另一方面,學院為基地提供優秀的管理人才和專業教師以及其他相配套環境。這樣既節約了運行成本,又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培訓資源使用的集約化,效益性。
2.3.政企合作共建:政企合作型是一種以各參與方的“雙贏”或“多贏”為合作理念的現代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方式,是一種涉及基礎設施的制度安排形式。這種模式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其功能非常具有區域經濟特色和行業特征。
廣州開發區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鑒定基地由廣州市失業保險基金投入設備資金1. 56億元,廣州開發區投入實訓場地及相關配套建設資金3.5億元,于2012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建設規模居于全國前列。是全國唯一一個建設在工業園區里的公共實訓基地,是模擬標準生產線的實操型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是先進設備、技能大師和實用型培訓課程的結合體。實訓基地按照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需求,以開發區六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基礎,設置了包括信息技術類實訓中心在內的15大實訓中心。其中信息技術類實訓中心有網絡技術實訓中心、IT運維服務實訓中心、電子商務與多媒體實訓中心、動漫設計實訓中心、工業設計實訓中心等。
2.4.政校企共建、市場化融資:濰坊公共實訓基地是省部共建項目,也是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獲批2018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行業公共實訓基地。已與同濟大學、華為等合作建設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應用等5個實訓平臺并投用。在投資建設上利用“PPP”等市場化融資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建設基地,由濰坊市財政局和濰坊濱海區管委會、國家開發基金有限公司等共同組建的國有控股企業濰坊市教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為加快建設步伐,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省級財政專門安排給濰坊市每年1億元補助基數,作為山東(濰坊)海洋科技大學園建設的保底資金,并長期納入預算,專項用于項目建設;市級財政每年突破濱海引導資金中的20%(1億元),專項用于項目建設等,建立起以國有集團公司為建設主體,以財政資金投入為引導,以土地資源注入為融資基礎,政策性資源整合和運營性項目收入為支撐的融資、建設保障機制。
3 現代公共實訓基地的運行與管理模式
3.1.政府主導、免費開放。杭州公共實訓基地:基地日常的運行管理由杭州市公共實訓指導中心負責。在中心統一管理的框架下,實行自行管理和購買服務委托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實訓室的維護管理主要由實訓資源維護管理單位負責;實訓基地物業管理主要由物管單位負責。
上海公共實訓中心:實行政府買單的方式,面向各類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和單位免費開放,為職業培訓項目提供實訓服務、無償使用。
深圳市公共實訓基地:運行管理由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管理服務中心負責。采用事業單位理事會的法人治理結構,遵循“政事分開、管辦分離、養事不養人、用人不入編”的運作原則。基地主要是采用政府出資購買培訓成果的方式,即按基地培訓的不同對象,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實行“成本分擔,購買服務”的運作機制,對勞動者本人原則不收費。
無錫市公共實訓基地:無錫市政府專項批準成立一個“無錫市高技能人才實訓中心”,機構性質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政府購買維管服務為主,實訓工廠收益和一定的合理收費為補充。
3.2.政校合作。紹興公共實訓基地:在政府部門的管理下,基地采用“學校+基地”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兩種模式緊密結合的運行與管理機制。
天津公共實訓中心:在運行機制上,實行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根據某職業等級高低及其在勞動力市場需求程度,享受培訓成本100%、80%、60%的培訓費補貼。在管理模式上,發揮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力作用,將培訓教學、師資組建、教材開發等環節,服務外包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專家團隊。
3.3.多方共同參與運營管理。廣州開發區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由廣州開發區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管理服務中心具體負責運營管理。實訓基地實行“資源共享,成本分攤”的運營模式,以政、企、校三方架構為基礎,吸引企業和院校共同參與運營,共建共享,構筑三層次產學研合作體系。實訓模式主要有實訓服務(實訓基地給所有進駐的企業和院校提供實訓場地和實訓設備,實訓單位負責具體的實訓教學和實訓耗材,實訓基地收取適當的設備維護費和水電費,這是實訓基地主要的運營模式。)和實訓合作(與知名的企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合作,開發實訓課程,建設大師名師工作室,為不能開展實訓服務的實訓單位提供具體的實訓教學服務。)兩種模式。
3.4.政府統籌協調、政校企共建共享、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運行管理模式。濰坊公共實訓基地是全國首家公司化運營公共實訓基地。2015年基地建設初期,市政府決定由濰坊市教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并運營;2016年5月,隨著基地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現實需要,濰坊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設立濰坊公共實訓中心,以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集聚吸納各方資源,統籌備類實訓資源實施管理,建立了濰坊海洋科技大學園管理辦公室、濰坊教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濰坊公共實訓中心“決策一建設一管理一運營”的運行鏈條,即大學園管理辦公室牽頭負責園區和實訓基地項目的設計決策,教育投資集團負責融資建設,山東(濰坊)公共實訓中心統籌各類實訓資源實施管理,濰坊濱海公共實訓基地運營管理公司運營實現收入的運行模式,建立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全方位資源共享型、多功能智慧化實訓基地。
目前,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國內很多城市已經建成或準備建設公共實訓基地。各個地方要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特征和人才需求特征來統籌規劃,科學布局,選擇一個合適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類型和運行模式,明確功能定位,并制定強有力的保障機制,充分發揮公共實訓基地的功能,確保其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小婷.吳浩公共實訓基地體系構建模式研究《職業教育研究》2012,(2).
[2]張海蘭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公共實訓基地《職教論壇》2009,(12).
[3]姜燕寧、郝書池、唐幸芳、林媚珍,城市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模式、運行機制與保障機制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6).
[4]姚海清,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運行機制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