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中國制造2025年指出,有必要推動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并建立以智能制造為主的新制造體系。智能制造政策將推動裝備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綠色化升級,智能制造也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生產方式。另外,中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也將不斷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力。
關鍵詞:智能化;就業力;制造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424
支獻標識碼:A
支童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077 - 01
l 引言
河北省政府于2016出臺了《河北省工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規劃》預期至2020年,河北省將成為華北工業和現代制造業的重要新基地,基本形成以高端,智能,服務為導向,以綠色為導向的先進制造體系。
制造的創新發展需要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術的人員來實現,其中的主要力量是大學生群體。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結構不合理。據統計,到2020年,高級技師,高級工等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將出現大量需求缺口,所以“十三五”期間,依托高等院校有準備的培養一大批高技術創新性人才至關重要。可見,中國智能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2 我國制造業現狀
2013年德國提出了“工業4.0”計劃,2016年歐盟頒布了“數字化歐洲工業”計劃,智能制造業的升級在世界范圍內逐步擴大,中國的智能制造業也不斷涌現。2015年中國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文件,其中也指出,有必要推動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并建立以智能制造為主的新制造體系。
據我國制造業現狀顯示,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移動終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制造業帶來了重大挑戰,并推動了新模式的創新。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等成就舉世矚目,以2017年為例,速度超過350公里/小時的動車組以及“藍鯨一號”等高端成就不斷涌現,可以看出,中國制造2025已經開始邁出了自己的步伐。
3 我省制造業智能化發展趨勢
據統計,2018年1-8月,河北省裝備制造業保持較高增速,裝備制造業智能化、高端化發展趨勢明顯,另外,制造業企業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和升級的效果逐漸顯現。其中控制過程的智能化在制造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體現在企業的制造過程融入了網絡控制、數字控制和綠色管控。
3.1 數字化。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企業的效率大大提高,因為工業數據及數學模型等滲透到產品設計,制造和服務的全過程,已經成為了企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一環。同時,通過創新和綜合傳感,數據收集、分析和共享,企業可以動態觀察生產線,工業大數據已成為制造業智能化的重要部分。
3.2 綠色化。綠色制造貫穿于整個制造業產業生態鏈上,在全國都提倡綠色生產、綠色時代之時,企業必須充分利用高新技術來發展綠色經濟,用以提高企業競爭力。可見,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離不開綠色經濟,目前,我省降低高能耗企業,取消高污染企業,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并采用激勵機制對創新性、綠色型企業進行扶持和獎勵,這為智能制造的綠色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3.3 互聯化。互聯工廠是“中國制造2025”的典范,其一端與產品研發相連,另一端與用戶連接,用戶可以進行個性化定制,此技術用于實現用戶、產品、生產線的智能集成,用戶可全程參與。
4 大學生就業力影響因素及現狀
4.1 知識層面。知識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就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代高職大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不高,在校期間基礎知識能夠掌握,創新、思考和綜合類知識積累不夠。
4.2 技能層面。包括專業技能和專業外技能。專業技能是學生在上學期間所擁有的運用學科基本理論和方法來指導實踐的能力。專業外技能是學生在進行實操時體現出來的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
4.3 素質層面。心理素質是就業力的基礎,是選拔人才的重要參考標準,包括誠實守信、勤奮度、責任心、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道德修養等。
4.4 就業力現狀。某電視臺曾對大學生的就業力做過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畢業生的可持續性學習能力、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能力以及與人交往過程中的個人素質很受企業的重視,而當前部分大學生就業力的不足,恰恰體現在這幾種能力的缺失上面。長期以來,在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中,總是過于強調技術技能培養,幾乎忽視了人文素質教育,因此許多高職大學生整體素質較低。
5 智能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為了應對智能制造發展大趨勢,必須主動調整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高等職業教育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就必須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智能生產領域急需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提升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用來進一步提高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大學生的能力提升也能促進智能制造的發展。總之,科技的快速發展會迫使人們能力的提升,綜合能力是當今競爭的重要籌碼,尤其在我國制造業的升級轉型創新過程中,智能化的快速發展影響深遠。
參考文獻:
[1]鄒毅彬.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新探[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2017.(2):105 -109.
[2]王喜文.工業4.0、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未來方向[J].國家治理,2015( 23):12 - 19.
[3]孫柏林.未來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趨勢述評[J].自動化儀表,2013,34(1):1-5.
[4]楊華勇.關于智能裝備的思考和探索[J].中國科技產業,2017(1):3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