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瑩
摘要:剪接位點識別是基因識別中的關鍵環節。本文對待測樣本采用0/1編碼,以表征各位置上的堿基,并結合堿基二聯體出現的頻次,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機( SVM)進行分類決策。HS3D數據集上的仿真結果顯示,本方法獲得的預測精度為92.84%。
關鍵詞:剪接位點;基因識別;支持向量機( SVM);0/1編碼
中圖分類號:Q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082 - 01
引言: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基因組序列數據呈指數增長。如何解讀人類基因組,挖掘其背后隱藏的信息,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蜃R別基因組注釋的核心任務之一,旨在采用生物學實驗或計算機手段識別DNA序列中的基因。絕大多數真核基因是不連續結構,由外顯子和內含子交替組成,其中,外顯子是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片段,內含子是非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片段。外顯子和內含子的邊界即為剪接位點,內含子的5端起始堿基為CT,稱作供體剪接位點,3端起始堿基為AC,稱作受體剪接位點。因此,準確識別剪接位點,能夠精準定位基因外顯子的邊界,對于真核生物基因識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99%的剪接位點遵循“CT - AC”規則,但這種強保守性并不能有效檢測剪接位點,因為在DNA序列的非剪接位點上還存在著大量GT/AG,因此,剪接位點識別可以看成一個二分類問題。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機器學習方法的供體剪接位點識別。
1 數據及其預處理
實驗數據源自HS3D( home sapiens splice sites dataset)數據集。我們從該數據集中選取2796個真實供體位點作為正樣本,并隨機抽取2796個虛假供體位點作為負樣本。所有樣本均為140個堿基長度(即140bp)的序列,其中第1~70個堿基為外顯子序列,第70~140個堿基屬于內含子,而保守位點CT則位于第71、72位。
本文將序列中保守GT的位置設為00,上游區域位置分別標記為-l,-2,…,- 70,下游區域位置則記為l,2,…,68。對樣本序列中的每個位置,分別構建一張24的列聯表,以統計該位置上的四種堿基在正負樣本中出現頻次,然后計算各個位置對應的卡平方值,由于序列-3~+5、+7、+8、+10位的卡平方值高于其他位點卡平方值的平均值,考慮到窗口的連續性,我們最終確定序列長度為8bp(-3~ +5,不含00位),后續實驗均基于8bp供體位點序列。
2 特征提取
對序列長度為8bp的各個樣本,首先將其每個位置上的A,C,G,T四種堿基分別按:A - 0001,C- 0010,G- 0100,T- 1000進行編碼;然后,分別提取16個堿基二聯體(即二聯體AA,AT,AC--)在序列中出現的頻次。這樣,對任一個序列樣本,可得到一個48維(8 x4+16)特征向量。
3 基于SVM的分類決策
SVM能夠解決小樣本、高維數、非線性、過擬合及局部最小等問題,在生物信息、圖像識別等問題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采用LIBSVM作為分類器,其核函數固定為徑向基核,參數c、g自動搜索獲取。
4 實驗結果
在HS3D數據集(2796/2796個正/負樣本)上,采用10折交叉測試進行驗證,即將數據集均分為10份,每次使用其中的9份進行訓練,余下的l份進行測試,重復10次,最后將10次測試的精度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即敏感性( Sensitivity,SN)為0.9233、特異性(Specificity,sP)為0.9335、準確度( Accuracy,ACC)為0.9284。
參考文獻:
[1]馬猛,汪洋.應用序列特征分析基因剪接信號[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2,48( 27):180 - 185.
[2] Li J L,Wang L F,Wang H Y, et al.High - accuracy splice siteprediction hased on sequence, component and position features[J]. Cenetics&Molecular Research 2012. 11(3):3432 - 51.
[3]李琴,張瑾,駢聰等.基于位置關聯權重矩陣及序列組分的多樣性增量識別剪接位點[J].生物物理學報2014,30(5):391 -400.
[4] Meher P.Sahu T,Rao A, et al.A statistical approach for 5'splicesite prediction using short sequence motifs and without encoding sequence data[J].BMC Bioinformatics 2014, 15(1):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