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皓勇
摘要:建筑物理學作為建筑學的主要構成部分,其主要是對建筑期間熱、光、聲等物理現象以及運動規律進行分析的一門科學。建筑物理學發揮的作用為,強化建筑功能,為人們營造一個舒適的室內環境。把家居環境設計和建筑物理學這一理論結合,可確保設計的科學性,為人們的健康作保障。基于此,本文以建筑物理學角度提出家居環境健康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建筑物理學;家居環境;健康
中圖分類號:TU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148 - 01
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漸成熟,使得建筑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建筑不再是單一為大眾遮風擋雨的場所,也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主要場所。各類建筑物與人類生命的誕生、發展到生命結束這一生命周期聯系密切,而且每個個體健康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所生活環境影響。因此,建筑室內環境作為建筑成品的主要構成,其舒適度等問題備受大眾的關注。只有確保室內家居環境的舒適度,確保良好的通風等,可提高大眾生活質量,促進建筑產業的發展。
1 建筑物理學內容
1.1 建筑熱工學。建筑熱工學為建筑物理構成部分,其可對建筑物的室內的濕作用、室外的濕作用所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內容包括對室內熱環境以及建筑圍護的結構帶來的影響。圍護結構包括透明性圍護(透明性圍護涵蓋窗戶、陽臺門、天窗等均是圍護結構)、不透性圍護結構(不透明的維護有屋頂、樓板、圍墻等)。此外,從建筑物所處位置角度來看,可把其劃分成外圍護結構以及內圍結構。其中,外圍護結構有外墻、屋頂、外門、側窗等,這些外圍結構具有較好的防水性、隔熱性、保溫性、防火性、防潮性、耐久性,可利用其控制溫度的變化,抵御太陽帶來的輻射以及風雨等惡劣氣候。內圍結構則可對室內空間進行分離,可隔聲以及隔視線。
1.2 建筑光學。大眾生產生活均離不開光,每個個體對于信息的獲得需要依賴自身各個感官,而視覺感官對于信息的獲得就占據約80%的比例。大眾于現實生活中、學習和工作中對光環境要求高,良好光環境可以確保大眾的身體健康和工作效率。人類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在不斷進化期間,早已經習慣自然光,因此,在建筑期間,需要注重光環境,利用天然的光源,為人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這樣不僅滿足人們高品質生活需求,也利于節約資源,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三者的統一發展目標。為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作保障。
2 以建筑物理學角度提出家居環境的健康舉措
2.1 臥室環境的健康舉措。臥室是供人們居住的,發揮的功能為進行睡眠休息,應用人數為1至2人。臥室的應用時間常在夜間,睡眠時間區間在晚上八點至早上八點。為了確保臥室環境的健康,建議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控制。其一,噪聲的控制。噪聲必須在30分貝之下,尤其是對于睡眠質量差、神經衰弱的人們,必須控制噪聲處于最低值,健康室內各電器帶來的噪聲干擾,對室內環境中較大的分貝噪聲產生源,利用合理舉措進行隔聲處理。其二,臥室內燈光的設計。臥室中燈光不易過亮,如果室外燈光量度過高,以免增加臥式內燈光亮度,可增設窗簾實現遮光的目的。如果住戶有閱讀的習慣,可在臥室中床頭的位置,設置臺燈以及壁燈。其三,臥室中墻壁顏色的選擇,應盡量選擇利于人們情緒穩定的顏色,盡量避免由于強烈刺激性的顏色以及裝飾紋樣。
2.2 廚房與餐廳的環境健康舉措。其一,餐廳的位置需盡量設置在靠陽位置,如鄰近東面窗戶的附近,利于陽光布滿餐廳,人們可在一邊沐浴著陽光一邊吃早餐,可確保住戶的身體健康。其二,餐廳的照明。餐廳中照明光源的選擇應以暖色調為主,因為暖色調的燈光照射于食物上時,可以激發人們的食欲。其三,燈具以及吊頂的構建,在選擇燈具以及吊頂材料時,應優先選擇那些容易清洗和擦拭的材料,以免出現衛生死角,對人們的健康帶來危害。其四,油煙機的設置。為了避免在室內局部出現循環氣流,為人們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在廚房中應于合理位置,保證不存在油煙機的補風口,來平衡送風的氣流,以防產生油煙,進入到室內等其它房間之中。
2.3 客廳環境的健康舉措。客廳也被叫做是起居室,是家庭成員交流的場所,也是人們和房主見面場所,也是家居室內環境設計的門面。客廳中各個擺設、客廳的顏色、各家具的擺設、均可以體現出居住人員的眼光、性格、特點以及個性。客廳中照明的設計,較為關鍵可以體現整體環境美學和裝飾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客廳照明設計環節,切莫忽略健康照明方式的選擇。客廳里各個空間對照明有不同的要求,在夜晚課堂需具備會客模式,應確保室內的明亮度;在看書的時候對局部的照明要求較高,需保證明暗度的合理性;在看電視期間需確保可以清晰的觀看圖像,和周圍環境具有較高的對比度。
綜上,文章以建筑物理學角度提出家居環境健康對策,從建筑的光學、建筑的熱工學角度分析人們對環境健康的需求。在分析后得到,臥室環境的健康舉措需注重噪聲控制,墻壁顏色的選擇以及燈光的設置。廚房與餐廳的環境健康舉措,需重視餐廳的照明,油煙機的設置以及燈具和吊頂構建。客廳環境的健康舉措,需注重照明設計,并在設計中體現居住人員的性格、個性等特點。
參考文獻:
1 1 1王傳智,張蕾.以建筑物理學角度提出家居環境健康對策[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8( 05):113 - 115.
[2]祁毓,盧洪友.污染、健康與不平等——跨越“環境健康貧困”陷阱[J].管理世界.2015( 09):32 - 51.
[3]李玉鳳,劉紅玉,張華兵,孫一鳴,李玉玲.基于結構和水環境的城市濕地景觀健康研究——以西溪濕地公園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15,30( 05):761 - 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