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寒娟
摘要:侗錦貼布繡,是將其侗錦織物剪貼繡縫在服裝上一種設計工藝手法。現代的貼布繡已從傳統的手工縫制工藝發展為電腦機械化的一種刺繡工藝,侗錦貼布繡保留了手工的溫度與傳承情感的寄托。侗錦作為一種傳統織物,通過貼布繡的手法運用到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與現代的服裝風格審美相融合,煥發新的光彩,使侗錦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侗錦;貼布繡;設計手法
中圖分類號:J5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 2018) 12 - 0244 - 01
引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非遺對傳遞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認同、重塑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侗錦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侗錦圖案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很不利于圖案的發展,也不利于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形成語言的發展,如果利用現代設計的眼光去分析圖案,侗錦貼布繡工藝就成為一種可行的設計手法去重構與排列侗錦圖案,使侗錦更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
1 侗錦貼布繡的設計與工藝
侗錦貼布繡的設計是將侗錦織物按照設計需求的形狀,不受侗錦圖案的影響也不受設計款式分割線的局限。它是一種單獨的設計元素存在,可以以任何一種形狀存在,可以在服裝的任意位置進行裝飾的服裝工藝手法。獨具特色的材質肌理對比、打散重構的藝術表現形式加上現代先進的縫制技術,造就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
剪貼侗錦繡縫在服飾上,其繡法是將侗錦按圖案要求剪好,貼在繡面上,也可在侗錦與繡面之間襯墊棉花等物,使圖案隆起而有立體感。貼好后,再用各種針法鎖邊。“貼”與“繡”是貼布繡制作的重要實現步驟,通過局部邊緣刺繡,除了起到牢實貼片的作用,同時還能實現布貼無法表現的神韻。工藝方面,貼布繡的面料需滿足一定的固性,保證邊緣不宜開裂或者運用折邊的方法縫制。其中,繡縫可采用鎖邊繡、藏針繡、平針繡等針法。侗錦貼布繡工藝從技術表現層面蛻變為一種民族元素藝術思想的外在體現。
2 侗錦貼布繡服裝的審美意蘊
設計侗錦貼布繡服裝通過面料、圖案、色彩等多種形式組合研發服裝作品,通過拆分和整合的重要手法,和一系列工藝設計,從而制造出某種新穎的組合形式和視覺沖擊。同色同質的搭配用相同的色彩、材質和肌理效果表現不同的造型款式,但是這種效果整體統一,較為單調,可以靠設計的變化和獨特的款式來豐富服裝的形態。貼片在色彩上與服裝主色相近統一同色異質的搭配在服裝設計時選用相同或類似的色彩,選擇不同質感的面料,這種對立的組合果,可以使人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異色同質的搭配在服裝中選用相同的材質,強調繽紛斑斕的色彩組合。
3 侗錦貼布繡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不同的材質,色彩及圖案造型的侗錦貼布繡運用呈現不同主題、風格與形式的貼布繡作品。如何將侗錦運用到現代的服裝設計之中,以貼布繡的工藝方式將侗錦和現代面料融合在一起,不受侗錦織物裁片縫合的局限,貼布繡圖案的靈活性決定了它可以運用在侗錦服裝設計中的各個部位,使侗錦元素現代女裝的設計呈現多樣靈活化。
材質的搭配應用:服裝材料是侗錦貼布繡藝術創作的物質媒體,影響設計思維、制作方法以及設計成品的最終形態。清新淡雅的服裝風格面料以其天然棉麻材質得以呈現,侗錦貼布繡根據它所搭配的面料底布,白色為底色,藍、黑色為圖案色,給人清雅悅目的感覺。設計樸素深沉風格的侗錦貼布繡服裝,在選擇侗錦的時候就要考慮到他所運用在服裝上的和諧審美感,同時升華服裝厚重的文化底蘊內涵。在色彩艷麗奔放,具有鮮明的視覺色彩沖擊的服裝款式材質中,侗錦貼布繡可以同色同質,整體的服裝效果比較柔和舒適,同色異質凸顯侗錦貼布繡的材質肌理感,異色異質的侗錦貼布繡與服裝的運用搭配,撞色的使用極具藝術感,材質上相互襯托對比的沖撞。
侗錦貼布繡的變形使用,設計師在設計款式時,根據款式的結構特征,以形體結構分割為基礎,侗錦貼布繡分布在分割線位置時,起到裝飾美化分割線的作用,使服裝的分割線更具有靈動感。設計師根據服裝設計的部位進行貼布繡的形狀設計,把侗錦的圖案打散,重新組合排列,在服裝上形成新的圖案造型,通過不同的貼布繡工藝裝飾在服裝上。
結語:侗錦通過貼布繡的工藝手法,它打破了自身圖案的局限,與服裝設計的審美需求融為一體,侗錦創造符合當代審美的貼布繡表現形式,是對侗錦成衣設計的深入和拓寬。為侗錦成衣設計提供創作靈感,注入新活力,豐富了產品藝術形態。
參考文獻:
[1]貼布繡在成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陶文.武漢紡織大學,2016
[2]侗族織錦的圖案藝術特色[J].宋倩倩,陳曉玲.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02)
[3]湖南通道侗族織錦技藝調查[J].章梅芳,姜凱云,劉兵.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