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 吳曉俠
摘要: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中要有人文關懷。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以審美為途徑,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人文性
中圖分類號:C633. 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261 - 02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中要有人文關懷?!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它在確定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的同時,也強調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朱熹曾說:“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其味也。”這就強調了閱讀教學在實現對學生人文性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性的倡導意味著語文教學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體現出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人文精神的培養。語文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情趣的培養等功能,是人文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下面來探討一下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加強人文性教育。
1 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要想在語文教育中弘揚人文精神,首先語文教師要更新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中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利用各種教學活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發掘他們的內在動力,激勵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教師還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情感型文章對文中的人物語言、動作和心理的描寫非常傳神,教師要抓住這些詞句,把它作為教學的切人口,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帶人語言文字描寫的境界中,讓學生反復朗讀,學生的內心才會產生情感的共鳴。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師要因材施教,能夠培育出全面發展的健康的人才是最終目的,才是成功的教育。
2 重視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教育
語文的教學目標是由三個維度來體現出來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關注了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讓學生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把他們培養成為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
3 通過閱讀挖掘人性之美
語文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很據代表性的,語文教師要緊緊抓住文章內容,深入挖掘隱藏信息,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深人體會文章內容表現出來的人性美。教師在講解課文時,不能再祥以前一樣逐字逐段的進行分析,甚至代替學生理解課文含義,學生成為擺設,而是要引導學生有自己的感悟,達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融入文章意境,和文章里的人物對話,感受內涵所在。閱讀應該是快樂的事情,讓學生不要帶著壓力閱讀,情感的自然流露能夠發現更多的人情味和趣味性,才能真正實現個性化的閱讀和主動閱讀。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描寫的只是平凡的場景和樸實的話語,但它能夠直白地展現真實的情感。所以在學生閱讀時,不能只局限于表面,要帶著激情去閱讀,或是教師提出幾個問題,讓他們帶著深思去閱讀,這樣就會發現文章里的內涵,增強情感體驗。
4 以教材為基點進行延伸閱讀
語文教材里的文章是很好的例子,但我們不能只局限于此,語文閱讀的必然追求目標是人文性,要讓學生通過文章體會到人性的美,教育的根本意義是培養他們的高尚的情操,要進行正面的遷移。進行延伸閱讀是很好的方法,在體會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還要突出文章的拓展性和指導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把自己融人到文章的情境中,與文中人物對話,感染自己,達到一個物我兩忘的境界。學會用批判的精神看待事物,不斷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念,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學生的錯誤理解教師要及時指導糾正,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延伸閱讀中教師不可越俎代庖,要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參與,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感悟和質疑來形成自己的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
5 讓任務探知為導向培養人文性素養
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心理感知不斷升華的過程,教師應該多提供一些閱讀學習的情境和有閱讀任務的教學,這樣既可以激活學生閱讀理解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夠讓學生在主動學習探究的過程中提高人文素養。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要根據文章內容設計幾個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探索性閱讀,閱讀的目的性更強,也提高了分析能力,懂得如何辨別真、善、美。任務探知閱讀,經過整體閱讀的感知和條理的分析,學生應該能夠對文章主題思想、背景環境和美好的詞句進行賞析,讓其身心感到愉悅。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多聯系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的閱讀過程感受到親切的一種經歷和過程,理解更加深刻。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思想升華發展,他們在形成自己的一些合理見解時,教師要把這些想法及時總結提高。
閱讀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人生,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閱讀教學對于學生文學素養的熏陶和積淀,對于培養學生開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和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閱讀是積累知識,提高人文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不能夠對文中的內涵分析透徹,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才能提高認識。大量的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從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到課外書籍的閱讀,喜歡上閱讀將對于學生的一生都會有很大的幫助。閱讀能讓學生體味百味人生,會讓人心曠神怡,會提高對現實生活中事物的判斷能力。閱讀教學不管是古代詩文,還是今人名著;無論是是外國文學,還是中國經典,在教師的引導下都能給學生巨大感受和教育。所以我們語文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體會教學深層的人文內涵,要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的差異來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感,讓人文教育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