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坤
摘 要:著名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界點。他不僅是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還是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開拓者。他作為這一時期的橋梁,不僅把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推向登峰造極的地步,還將當時的社會理想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他用他那堅貞不屈的意志,頑強的生命力,和崇高的信仰,創造出震撼力超強的音樂作品。他的名字將永遠深刻的留在世人的心中。
關鍵詞:貝多芬;音樂創作;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精神
貝多芬生活在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過渡階段。他的作品不僅展現了古典義時期音樂的精髓,把古典主義音樂發展到了極致,同時他還為浪漫主義音樂開啟了先河。尤其在他晚期的作品中更是明顯的體現出了浪漫主義的傾向。也正因如此,后人稱是 “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的音樂大師。本文主要從貝貝多芬生活在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過渡階段。他的作品不僅展現了古典主多芬的音樂思想、創作風格、審美原則三方面對貝多芬的浪漫主義音樂進行探究。
1 音樂思想
貝多芬的音樂創作的思想和他的生活息息相關。貝多芬的人生充滿里艱辛。從小就體現出了過人的音樂天賦,他的父親為了讓它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神童而苦逼他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在他的童年時期受到了各種虐待。之后親人的離去,也對他的音樂創作的風格有很大的影響。在1796年貝多芬又患上了耳疾,這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噩夢。面對這些身體上折磨和精神上的折磨以及來自生活中的壓迫,這些都給貝多芬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但他從未想命運低過頭,他用他那頑強的生命力,崇高的信念,堅貞不屈的精神抵制命運的喉嚨,并創作了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而他的獨特的思想個性也對他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法國“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傳播下,貝多芬作為進步青年積極地參加進去,把這種“自由、平等、解放天性”的信念深深印在心里,并表現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可能因為貝多芬童年的遭遇,生活的困苦,以及病魔的折磨,使他更加體會到自由平等的可貴。早在1802年,貝多芬創作的《第三交響曲(英雄)》就體現了那種對自由平等的追求。后來貝多芬創作的《第九交響曲(合唱)》就更加把這種信念發揮的淋漓盡致。
貝多芬把他那種不向頑強的生命力以及對生活自由平等的渴望植入到自己作品的每一個音符之中,并創作出流傳至今的音樂作品。更體現出貝多芬對浪漫主義時期音樂所做出的貢獻。
2 創作風格
早期的貝多芬的音樂創作中,更加注重莊嚴、規整的旋律線條。到了晚期的貝多芬的創作則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音樂的旋律形式及音樂效果更加簡潔、樸實,使音樂的語言更加親切、直接。他晚期創作的奏鳴曲以及弦樂四重奏都多少帶有這種特點。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莊嚴彌撒》第二樂章的第二主題和《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的主題。晚期的貝多芬還對歐洲的民間音樂產生了很大的興致,他把一些民間的音樂進行整理和收集,并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改編和創作,以達到更高的藝術價值。
晚期的貝多芬的奏鳴曲以及管弦樂曲的作品戲劇性較強。這也體現出獨特的創作風格。就奏鳴曲而言,他把鋼琴奏鳴曲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在演奏速度上比之前更有柔和性和戲劇性。對速度的表示也更加的詳細,用語種類更多。貝多芬的奏鳴曲,節奏既均勻穩定,又比較有彈性,就像人的心跳一樣比較有節奏。同時感情表達比較細膩深沉,不可隨感情的游動而隨便改變速度節奏。在力度方面上貝多芬有意識的屢次使用強弱記號,目的是將奇妙的音樂感受細膩地表現出來。因為貝多芬的作品大多給人一種強有力的感覺,所以人們普遍認為他的創作多為‘f或‘ff 但其實貝多芬也經常會用‘p或‘pp他尤其喜歡在開頭和結尾做強弱的對比。他的這些創作風格都為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后來的一些音樂家像李斯特、門德爾松等也深受他這一創作風格的影響。
貝多芬的創作手法,在和聲、調性、節奏等方面在創作方面突破傳統,力求新穎,具有別具一格的創作手法。他的創作使音樂更加細膩,較有浪漫氣息。對和聲進行大膽地嘗試,制造出不同以往的音響效果。這些都充分的體現了浪漫主義的氣息。
3 審美原則
因為貝多芬坎坷的人生使他的音樂充滿了對自由平等的渴望。貝多芬認為想要獲得自由和平等,就要不怕困難,勇于挑戰困難。貝多芬曾經說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用整個一生詮釋了這句話。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崇高的理想使他擁有了頑強的生命力和堅貞不屈的精神,他的音樂從此也更加有震懾力。貝多芬的音樂作品表達出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勝利的渴望,他更愿意去享受這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是自己更加堅強,更加的崇高。貝多芬把他那種對自由的渴望和對崇高的追求看似矛盾的兩者結合在了一起,使他的音樂更加的戲劇性。也正是通過這兩種不同的觀念相互作斗爭進而使音樂更加的雄偉壯麗,給人們帶來了不可抗拒的力量。也更能體現出他的美學價值。
浪漫主義音樂更注重表達人的情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他們反對封建,提倡自由、平等。他們側重對理想世界的描繪,把情感放在第一位。音樂中充滿戲劇性。這些都離不開貝多芬的影響。
4 結語
如果說中期的貝多芬體現了“人定勝天”的偉大氣魄,那么晚期的貝多芬就達至“天人合一”的悠然境界。貝多芬的晚期不僅是他個人的創作達到了頂峰,這也標志著當時的音樂史的發展到了一個制高點。貝多芬一生的創作,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精神進步過程,其中他不僅揭示了人是什么,還揭示了應該怎么做人。盡管貝多芬也是普通人,身上也會有一些性格的缺點和心理上不足,但貝多芬用自己的創作理念,呈現出不可代替的音響效果,讓我們聽到并認識到,崇高的人生理念以及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的生活態度。貝多芬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生活在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的過渡時期。他不僅把古典主義的音樂發展到了極致,還為浪漫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參考文獻
[1]歐洲音樂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張洪島主編,2005;
[2]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于潤洋主編,2001;
[3]西方音樂通史[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姚亞平主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