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五三中心醫院(450000)王志國 杜異凡 羅俊普
有研究表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若伴有脊柱中柱韌帶結構損傷會對其手術療效有著嚴重影響[1]。因此,為分析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術中患者脊柱中柱韌帶結構損傷對手術療效的影響,特對本院收治的110例患者進行分組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間收治的5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且伴有脊柱中柱韌帶損傷的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中男女比例為38∶17,年齡從18~61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0.2±5.3)歲,另選擇同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未伴有脊柱中柱韌帶損傷的55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女比例為36∶19,年齡從19~60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0.1±5.4)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后路椎板減壓固定手術進行治療。術前常規消毒,患者取俯臥位,行氣管插管全麻處理。參考術前患處造影影像,切開骨折部位,將骨折椎體節段以及相鄰節段充分暴露,首先切除骨折處椎板與黃韌帶,并將脫位脊椎復位,然后清理出骨折處零碎骨塊,用L型骨鑿入椎體后壁并行推擠操作,使椎管容積擴大,釋放受壓脊髓。對于脊柱中柱韌帶結構損傷及纖維環破裂的觀察組患者,需將其膨出髓核摘除。最后使用椎弓釘固定骨折部位,并仔細探查神經根管擠壓損傷情況,根據探查情況確定具體方案進行處理,此外,若患者需要植骨即采用自體骨骼移植術處理。縫合切口,完成手術,術后仔細護理。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均跟蹤隨訪12個月后觀察ASIA神經功能損傷評級情況以及損傷椎體形態恢復情況,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處理,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并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并對其中的百分比(%)采用x2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ASIA神經功能評級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總損傷率為96.3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4.54%(P<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傷椎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術后傷椎高度恢復程度、脊柱后凸Cobb角大小、椎管狹窄程度均明顯差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情況觀察組的ADL評分為(51.66±5.21)分,對照組患者評分為(67.23±4.35)分,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率對比

附表2 兩組患者傷椎恢復情況對比
人體的脊柱中柱韌帶結構與纖維環結構對脊椎及髓核起著重要的保護作用,可通過自身生理應力作用對整個脊椎進行支撐,承受身體及外界的重量,當脊柱中柱韌帶結構發生損傷后,原本的支撐及保護作用大大減弱,導致髓核容易脫出,令椎間盤的營養支持與滲透受到嚴重影響,進而使患者術后脊椎生理功能的恢復受到明顯阻礙,影響手術治療效果[2]。從本次對比研究也可看出,伴有脊柱中柱韌帶結構損傷的胸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手術后的神經功能損傷情況、椎體恢復情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上均要明顯差于脊柱中柱韌帶結構未損傷的對照組。
綜上所述,脊柱中柱韌帶結構損傷對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術療效有著嚴重影響,術后恢復情況明顯差于未損傷患者,臨床中需予以重視,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