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n
呼吸道感染可分為兩部分。以喉為界,喉以上為上呼吸道,其感染稱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扁桃體炎、咽炎、喉炎、鼻竇炎、中耳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感冒,簡稱“上感”。在醫學上,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都屬于上感。
氣管及以下部分稱為下呼吸道,其感染為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
在季節交替時,大部分幼兒患的是上呼吸道感染。
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原因有:
添加輔食過晚、偏食,蛋白質及維生素A缺乏等營養問題;慢性病 、遺傳病等,或是寶寶呼吸道先天畸形;早產、低體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或后天);氣候改變,季節更替。
上感大多由病毒引起。幼兒的呼吸系統比較脆弱,當天氣突然變化或空氣污染時,感冒患兒會明顯增多。而居住環境潮濕悶熱、擁擠、通風不好、被迫吸二手煙等,也容易引起嬰幼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都會發病,冬春季節交替時較多,嬰幼兒最多見,每年常有數次,癥狀表現輕重度不同。
整體而言,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有:流涕、鼻塞、咽痛、咳嗽、耳痛、喘息、呼吸困難,持續至少2—3天以上。
1 .輕度癥狀
癥狀表現輕重度不同。輕度癥狀表現為低熱、流涕、鼻塞、輕咳、打噴嚏、腹瀉或輕度嘔吐等,分泌物增多,咽部稍紅,頸部或頜下淋巴結輕度腫大,精神狀態良好,病程在3—7天左右。
2.重度癥狀
重者體溫高,常在39℃以上,精神狀態較差、頭痛、陣咳、咽痛、嘔吐、乏力、畏寒、食欲下降等,有明顯的咽部充血,扁桃體紅腫,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炎癥還可波及中耳、鼻竇和氣管,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和氣管炎,甚至還伴隨著腹痛。如果出現重癥的癥狀,應及時就醫。
3.三個月以下嬰兒
多表現為發熱輕微或無發熱。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癥狀較突出。如哭鬧不安、張口呼吸、吸吮困難、拒奶、有時伴有嘔吐及腹瀉。
4.嬰幼患兒
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癥狀較重。常伴有拒食、嘔吐、腹瀉或便秘等消化道癥狀。病初突然高熱39.5℃—40℃,持續1—2天。
5.三歲以上患兒
不發熱或低熱,個別亦有高熱,伴畏寒、頭痛、全身酸困、食欲減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癥狀明顯,鼻塞、流涕、打噴嚏、聲音嘶啞及咽炎等。
如何預防?
秋天是冷暖交替的季節,此時人體的抵抗力最為薄弱,有句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立秋后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而免疫力較差的幼兒則更加容易生病。那么,如何有效地預防幼兒上呼吸道感染呢?
1 .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居室應保持適宜的濕度和溫度,經常通風換氣。秋季空氣濕度較低,水分經呼吸道黏膜大量流失,幼兒會感覺咽喉干燥,呼吸道防御功能也隨之降低。可以用濕毛巾擦拭室內的家具,用濕拖把清潔地板,或者使用加濕器,增加室內濕度。此外,避免幼兒吸入二手煙也十分重要。
2.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飲食方面,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多吃一些溫潤平和的食物,例如:西紅柿、青菜、花菜、芹菜等。水果可以多吃一些哈密瓜、火龍果、梨等。平時應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提高機體免疫力。父母也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幫幼兒增減衣服。
3.遠離傳染源
感冒流行時,應少帶嬰幼兒去公共場所,盡量避免嬰幼兒與感冒患兒一起玩耍,防止交叉感染。平時父母也應盡量避免帶幼兒去人流密度較大的場所,尤其是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4.藥物選擇
如果幼兒出現輕度呼吸道疾病,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藥物,例如板藍根沖劑、蘭菌凈等藥物,通過刺激幼兒的粘膜免疫系統,提高粘膜分泌液中的蛋白含量,增強幼兒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