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璐
摘 要:由媒介融合角度,本文根據當前媒介融合基本特征和發展態勢,分析當前我國電視紀錄片敘事手段的創新。與此同時,結合眾多電視紀錄片,進一步分析媒介融合情況下電視紀錄片敘事手段的創新。最后,分析電視紀錄片怎樣在當前媒介環境下實現更好的媒介融合,從而提出在電視紀錄片創作中要注重人性根本需求,展現電視紀錄片的核心價值。
關鍵詞:媒介融合;電視紀錄片;敘事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2018)08-000-02
當今社會,各種形態的媒介相互結合,人們把此種媒介相互間的交融叫作“媒介結合”。在結合的同時,傳統媒介和觀眾相互間的聯系也在加強,此態勢給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機遇。而作為電視媒介一種節目形態的電視紀錄片,要迎合當前媒介融合的趨勢,需要在創作方面進行創新。
一、電視紀錄片多元媒介結合的條件
(一)傳播途徑結合:傳播突破時空限制
在以前媒介條件下,電視紀錄片大部分是在電視媒介開展傳播,不過由于新技術的快速傳播和運用,新媒介的應用早已不受時空約束,其和原有電視媒介的融合推動電視紀錄片傳播形式有了很大變化。透過傳播途徑有機結合,電視紀錄片慢慢演變形成電視傳播為核心,同時和互聯網、移動通訊等媒介融合,形成混合式媒介傳播。所以,電視紀錄片能夠超越時空的約束開展傳播行為,同時能夠實現在錄制之中強化宣傳,很好地提升創作者的創作意愿。與此同時,觀眾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他們對電視欄目的制作有相當大的影響。
(二)多種內容相互融合:多樣化趨勢明顯
各種資源的開放給電視紀錄片的編創者帶來很大的遐想與欄目創作的空間,因此可以運用互聯網已有的影像資料進行二度創作。原有的電視媒介也能夠在互聯網尋求網民關于電視紀錄片創作思路以及創作的相關材料。
(三)營銷改變:推動平臺改變
各種媒介緊密結合使電視紀錄片的銷售途徑有了很大變化。原有技術難關被攻克,也導致紀錄片可以在互聯網諸如微博與微信等信息平臺層面形成網民所關注的話題,進而讓紀錄片的傳播力度大大提升。
(四)觀眾的個性化需要
眾多媒介的緊密結合沖破了原有的那種信息資料傳播之局限,讓信息資料的獲得變得尤為方便,與此同時也給人們可以自由發布信息創造條件。伴隨人們綜合文化素質的提升以及電視紀錄片相關知識的積淀,電視紀錄片想要讓人們認可,需要綜合考慮人們的愛好、真實需要以及紀錄片的內容等。
二、結合新時期電視紀錄片敘事理念
(一)融合多種文化,形成國際化敘事態勢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人們相互間國際化交流愈發簡單便捷。全球一體化態勢下,中國文藝領域也逐步和國際融合,因此電視紀錄片創作國際化態勢也愈發凸顯。當前我國許多電視紀錄片的時代氣息也愈發明顯,這些電視紀錄片中心內容所展現的普遍價值特征愈發突出,與此同時在人們心中有了很強的共鳴。
(二)重點關注多元個體的社會存在
由于受到網絡的巨大影響,對社會現實意義的反思以及對多元個體的關心逐步融合到電視紀錄片中。普通大眾和精英文化的融合,讓電視紀錄片敘事思想理念不但具有某種程度的歷史文化責任感,同時也注重多元個體存在、自我反思以及人文關懷。
根據當前傳播媒介現狀,電視紀錄片的實際創作就是要在繁雜異常的現實社會中,構建那種對現實生活反思以及對將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在當今新媒介融合的社會,我國電視紀錄片的創作切實迎合普通民眾文化傳播的思想理念,與此同時也展現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文化追求個性展現的特征,這正是電視紀錄片滿足時代需要的一種表現。
三、電視紀錄片敘事理念的創新
(一)展現方式的結合,合理掌控節奏
故事情節的重現。保證故事情節真實的前提下,透過情節重現方式,把片中事件里面的人物角色與行為透過演員真情演繹而展現給觀眾,進而讓故事情節由于藝術化加工而涵蓋了更多意蘊。故事情節的重現可以變成單一敘事片段,同時獨立于電視紀錄片解說詞與電視鏡頭之外。此種敘事形式被應用到眾多高質量文史類的紀錄片中,例如2015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紀錄片《古道西風》,把情景重現的表現方式結合到文史影像之中,同時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再次構筑歷史。細微敘事。細微敘事是以往電視紀錄片大的方面敘事的輔助內容,細微敘事就是由細微視角進行審視,來關注每個個體與細微部分的方式來審視人物角色的個人感受,從而展現人性與核心主題,讓人們有某種程度共鳴。
(二)結合視聽,合理掌控外在元素
基于多種媒介結合角度,伴隨人們綜合文化素質的提升以及電視紀錄片涵蓋知識逐步增多,電視紀錄片創作者在強調其真實感受的前提下,持續應用感染力強的視聽以提升紀錄片的多維感受,達到其外在元素合理掌控。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電視紀錄片解說詞與動漫技術的應用。
(1)紀錄片解說詞。我們都知道,電視紀錄片基本是以影像為核心,因此需要解說詞簡單明了,同時由于新媒介娛樂化越來越明顯,解說詞更需要簡單明了。以前的電視紀錄片大都是以客觀視角講述歷史文化的演變,這對觀眾的吸引力大不如以前。尤其是在互聯網上面,有獨特個性、內容別具一格可以吸引人們的眼球,如果紀錄片的解說詞比較特別會達到出人意料的傳播功效,從而讓電視紀錄片受到歡迎。
(2)多維動漫技術。電視紀錄片常常會有文獻資料與數據解析等讓人厭煩的內容,所以在近些年那些質量高的電視紀錄片中,逐步應用很多多維動漫技術,這都給紀錄片所需要的相關問題講解和有關數據的展示提供了科學分析。
(三)結合多種敘事技術,制造情節氛圍
(1)制造懸疑與沖突情節。當前電視紀錄片未來發展趨勢就是制造懸疑與沖突的情節。在紀錄片記敘過程中要適當設計一些的沖突與懸疑的情節,以吸引人們的眼球。伴隨故事情節的演變逐步展現出故事全貌,以拓寬人們的想象思路。
(2)電視紀錄片的碎片化剪輯。當前新型媒介顯著特征是快捷、量大同時碎片化,不過以前的電視紀錄片肯定沒有滿足此要求。事實上紀錄片就是對現實生活真實反映,同時是對人物角色、故事場景等材料的綜合,怎樣運用以后剪輯掌控節奏非常重要。在各種媒介結合條件下,電視紀錄片重視敘事技巧,運用碎片化編輯與剪輯技術提升紀錄片的敘事技巧,渲染受眾的情感情緒。比如《味道云南》中對碎片編輯剪輯的大量運用,是該片掌控整體敘事技巧的關鍵一環。各種美食制作的鏡頭里面,廚師切菜動作被剪輯,所切的菜在很短時間內從少到迅速增多,器皿中的食品擺放勻速疊加等等,創設出愜意同時非常快速的紀錄氛圍,且確保了食品制作美的感受。此外,隨著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視紀錄片還需要迎合人們碎片化的欣賞習慣,結合新型媒介技術,廣泛應用“微電影”技法開展電視紀錄片的制作。例如中央電視臺《資本的故事》,該欄目為迎合人們的收看電視的習慣,運用“播出季”形式而設計制作與播出,每季播出二十集,單集耗時八分鐘。《資本的故事》運用眾多單獨成章小故事,展現出四百多年來國際資本流動周期和軌跡,深受人們歡迎。
四、結束語
伴隨多種媒介相互結合的深入,同時網絡的兼容性特點更加突出,觀眾分眾與個性化特征也越來越明顯。電視紀錄片是一種展現真實的表現形態。在某種程度上說,原有紀錄片的表現形式早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也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電視紀錄片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有大的突破,就需要有較高水平的結合功效。因此電視紀錄片的設計、創作與發行等所有環節都要有所創新,挑選合適題材,內容洗練并且節奏感強,拍攝的細節要精致細微,展現出多維敘事技巧,同時拓寬銷售途徑等。切實做到緊跟社會潮流,推出高質量的電視紀錄片,使人們在觀看電視紀錄片的時候能有所體會和感悟,最終展現電視紀錄片藝術魅力。另外,在緊跟社會潮流的同時,電視紀錄片創作者要兼顧紀錄片自身的文化價值。電視紀錄片是一種展現主流社會價值觀的傳播媒介,在對于紀錄片題材的取舍、拍攝與編輯技巧的處理等,同樣需要紀錄片創作者們冷靜理性思考出現的各種問題。千萬不能僅僅是為滿足而滿足人們那種網絡娛樂化思潮。我們仍要深刻認識到,多種媒介結合的快速發展都要人們去開創更高層次和質量更好的電視紀錄片的敘事技巧,同時要有自身特殊的審視角度,兼具紀錄片有更高層次的文化品質。創作者在創作之中要注重人性本質之需求,恪守電視紀錄片的核心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方秀蓮.新媒介環境下的紀錄片創作[D].揚州大學教育技術學碩士論文,2010.
[2]王雪晴.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敘事策略研究[D].遼寧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論文,2013.
[3]牛柯.論紀錄片敘事技巧的應用[J]. 電影評介, 2010(11).
[4]付冰.電視紀錄片敘事藝術的“故事化”理念[J].電視指南.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