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佳
摘 要:隨著媒介技術的高速發展,媒介融合已經成為當前媒介發展的新現實,主持人作為內容生產所呈現的最后關鍵一環,所具備的能力產生了新的變化,本文分析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基層媒體主持人面臨的新的現實需要以及新的業務要求。
關鍵詞:媒介融合;主持人;一專多能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2018)08-00-02
當前傳媒領域時刻發生著變化,傳統媒體的轉型、新媒體的發展時刻進行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媒介技術的變革支撐,以及網絡技術的不斷優化,使得媒介與媒介之際的界限逐漸模糊,媒介融合、發展、交互的趨勢已經勢在必行。我們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媒介融合時代。
一、媒介融合的現實背景
“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先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所提出的,原本的意義指的是各種類型的媒介表現出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發展動向。但是由于時代的局限性,他對媒介融合的定義還停留在傳統傳播介質的視域內。時至今日,媒介融合的定義仍未達成共識,學者們對媒介融合的定義因立足的媒介文化環境和媒介研究視角不同,顯得媒介融合定義難下定論。
媒介融合涉及一個龐大的系統。但是它因技術創新而產生,因制度創新而優化,更因為市場的變化而不斷深化,最終所呈現的是產品的不斷創新,基于此可將媒介融合的內涵囊括于三個維度之下:傳播介質方面的融合、業務經營方面的融合、價值理念的融合。主持人作為媒介融合下內容呈現的關鍵一環,必將在業務經營方面呈現出在媒介融合時代下新的特征。
二、基層主持人的現實需要
(一)傳統媒體環境下基層主持人的現實需要
傳統媒體是指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在傳統媒體中的從業人員所具備的能力必然需要符合傳統媒體的特點。例如在省級以上大部分媒體中,各工種分工很細,每一個工種只需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精益求精即可,主持人也只需做好出鏡、主持、播報等主持人所需要的專業要求,而在基層媒體中、機構設置、人員短缺、各個方面的因素,對主持人的要求也就不僅僅是框定在播音主持的業務當中了。
傳統基層媒體對基層主持人的要求不僅包括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更需要在演播室出鏡與室外出境以及現場報道的多重角色轉換,需要不同節目類型主持語態形態的變化。除了播音主持業務之外,對于基層主持人來說還需要具備編輯記者采編能力、編導能力、后期剪輯等一系列能力。在基層媒體中不乏由主持人獨立承擔一個欄目的前期策劃、采訪,到后期主持、編輯的整個欄目全過程的各個環節。例如北京市房山區廣電中心的《學通房山》、北京市懷柔區廣電中心的專題節目《文化懷柔》等等,都是如此,這也是傳統媒體中基層媒體主持人工作的一個現實需要。
(二)媒介融合下基層主持人的現實需要
無論從世界的發展還是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媒介融合是大勢所趨,事實上我們的相關部門也確實在不斷探索媒介融合的路徑以及樣態。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全文,提到“將撤銷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建制。對內保留原呼號,對外統一呼號為‘中國之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臺合并,繼而是北京市各級媒體的全媒體中心相繼掛牌。媒介融合涉及整個媒體行業的方方面面,在科技的推動下生成新的傳輸平臺,實現不同媒介之間的交融互動,實現不同媒介之間傳輸內容的共享、傳輸方式的最大化利用,從而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發展。
在這個現實背景下,媒介融合的內容和形態有三個必不可少的核心。首先是媒介內容的融合,其次是傳輸渠道的融合,再次是媒介終端的融合。基于此,作為內容生產的組成部分,對呈現內容的主持人來說,在媒介終端的統一融合下,必定會產生新的時代要求。
三、一專多能“新”現實
(一)傳統意義上的一專多能
張頌老師對于主持人的一轉多能是這樣表述的:“一專多能為兩層意思,一是以播音為主,既能采訪,又能編輯,也能攝錄,還能調光化妝,二是在新聞播音、專題播音、文藝播音、節目主持……某一二類水平更高”。這是張頌老師在1998年提出的,經歷了20年的媒介發展,主持人角色的不斷轉換,到現在很多縣市級電視臺對于主持人依然有著一專多能的要求。以北京市懷柔區廣電中心為例,擔任《懷柔新聞》主播的主持人不僅需要擔任懷柔新聞的演播室播報、新聞的現場報道,同時還需要兼任《文化懷柔》《法治時刻》《今日三農》《環境時空》等專題類節目的主持,這就必然涉及播音主持當中播報狀態與傳達信息的變化。與此同時,主持人也會經常獨立一人進行《懷柔新聞》中小版塊的策劃采訪,以及后期編輯,這對主持人來說又是另外一個要求。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一專多能的新現實
在媒介融合的全媒體時代,傳播主體發生變化、傳播渠道日益豐富、傳播內容千千萬萬……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必然對傳統媒體的發展與融合有了新的要求,同樣對于主持人有了新的要求。我們從“媒介內容的融合、傳輸渠道的融合、媒介終端的融合”三個方面來分析媒介融合時代對基層主持人的新要求。
1.從媒介內容的融合來說
這些年“中央廚房”的概念一直被運用,在融合的背景下,必然存在資源共享以及人員的最大利用,比如一位或者主持人外出采訪一條新聞,那么這條新聞稿不僅會被電視臺采用,還會被報紙、電臺、新媒體平臺甚至是上一級的媒體采用,建立數據庫,實時地對新聞進行提取共享,這就需要前期內容制作者或者新聞采編人員,在新聞進入數據庫之前做好盡可能詳細、全方面、多角度的素材整理。基層主持人作為內容生產者要注重內容收集的多樣性、新聞呈現的全面性。同時在進行新聞采集、節目主持時也不應僅僅只站在基層角度考慮了,而應該具備更高的角度和更長遠的目標。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這樣的內容共享不僅可以實現這一條新聞的共享,更能實現人員的最大利用率。
2.從傳輸渠道的融合來說
創作內容的主持人要注意不同傳播方下的媒介特點以及受眾接收特點。電視、報紙、網絡、新興媒體各個媒介都有自己的傳播特點,比多電視時政新聞真實權威。新興媒體的實時交互、微信公眾號的圖文特色等等。基于這些特征,主持人在采訪、主持、創作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在節目編排上要注重各種不同媒介的特點,實時地進行調整。
其次,各類媒體的傳輸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從當前媒介環境來看,在受眾的接收方式上,已經由大屏轉化為小屏,并實現了傳收雙方的交互。并且接收者接收信息的時間越來越短,如果一個信息在10秒內不能抓住受眾也就徹底抓不住了。在這樣的媒介融合環境下,主持人必須要考慮雙方的變化,這對于主持人的一專多能的要求已經遠遠不是前文所說的那樣了,從現實環境來說主持人在思想意識上必須要對當前的媒介環境、媒體融化、媒體時代有深刻的認識,并依據新的媒體時代對節目主持的語言樣態、信息傳播進行契合實際的調整,這也是采編播一體化的新內涵。
3.媒介終端融合來說
媒介終端融合也就是“3c”融合,這包括兩個層面的意義,首先是終端設備的融合,其次是終端設備融合帶來的信息平臺和服務內容的融合。融合的實現都是依托技術的高速發展,在技術的支持下,傳統基層媒體以及主持人更應緊跟時代,利用技術為信息服務。從內容生產者之一的主持人角度來說,同樣也是內容的融合。這就要求我們要時刻關注技術的發展,利用技術探索新的傳播方式,尊重新的傳播方式,利用新的傳播方式。比如運用手機直播在合情合理符合政策的背景下實時進行傳播等等,實現技術為傳播效果服務、為主持人服務。
四、結語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作為內容生產的基層主持人在新的時代下,傳統意義上的一專多能已經遠遠不夠,應在融合的背景之下,結合媒介融合的內容、渠道、終端豐富“一專多能”的內涵和外延。本文只是進行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基層主持人所具備能力的初步探索,在日后工作學習中對這個命題還將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蔡雯.新聞傳播的變化融合了什么[J].中國記者,2005(09).
[2]時靜,王俊義.媒介融合的內涵、典范及意義——以2015年央視春晚為例[J].科技視界,2015,25.
[3]蔡雯.《媒介融合與融合新聞》[M].人民出版社,2012(7).
[4]張頌.關于一專多能的思考——語言傳播雜記之六[J].現代傳播,1998,3.
[5]于海艷.基層電視臺主持人品牌化建設淺析[J].新聞傳播,2015年 第9期.
[6]伍勁松.攜百家電臺走基層 創媒體報道新模式[J].中國廣播,2012年第8期.
[7]鄭惠青.基層播音員主持人要努力提高素質[J].西部廣播電視,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