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玉
摘 要:“深刻道理要通過講故事來打動人、說服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精辟闡述了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作為黨的喉舌和輿論宣傳主陣地,講好“中國故事”是黨報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地方故事是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市黨報則應該立足地方特色,講好地方故事,尤其要講好社區故事、講社區好故事,讓越來越多的“凡人微芒”成為照亮社會不斷前行發展的溫暖火把,從而實現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黨報;中國故事;地方故事;社區故事
中圖分類號:G21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2018)08-00-02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首次對媒體提出的要求。
“媒體要集中講好中國故事”,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再次強調這一宣傳理念。
總書記是這么要求新聞輿論宣傳工作的,他自己也是這么做的。總書記每次出訪都一直在“講好中國故事,講中國好故事”,無論是出訪會談、交流、演講,他都著重在講好中國道路的故事、中國夢的故事、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和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等等。
總書記親自講中國故事,讓中國聲音的傳播面不斷擴大,讓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讓中國在世界的文化軟實力不斷提高,讓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那么作為黨委政府的喉舌和輿論宣傳陣地,媒體新聞傳播能否與之匹配講好中國故事。講中國好故事是關鍵,是擺在全國新聞工作者,特別是黨報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社區故事是最動人的中國故事
如何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講好故事,事半功倍。
而地方故事是中國故事的組成部分,地方聲音是中國聲音的重要內容。那么黨報,特別是地市級黨報怎樣才能講好中國故事?首要的就是立足地方特色、立足市情,傳播好地方聲音,講述一些“帶泥土、沾露珠、冒熱氣”的地方故事。
黨報的地方故事一方面包括黨委政府宏觀政策、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故事,另一方面包括基層社區里的民生故事、百姓故事。講好宏觀故事是地市黨報的根本,而講好社區故事則是地市黨報的靈魂,是其生命力所在。
時代和行業的發展,使得黨報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特別是在媒體大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大浪淘沙,黨報要想站穩腳跟,講好社區故事無疑是制勝“法寶”、突圍“利器”。
二、什么是社區故事
“社區”一詞最早由德國社會學家裴迪南·騰尼斯提出,指由共同價值取向的同質人口組成,他們關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社區是富有人情味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利益共同體。在當代城市,社區已成為大眾生活、信息傳播和交流的主要場所。
社區故事,就是要讓社區中的普通人成為報道主角,挖掘他們生活中的閃光點,讓老百姓的高興事、煩心事、好人好事、奇聞異事,以及社區成長建設故事、居委會的服務故事成為報道主題。社區故事雖然不轟轟烈烈,但卻能春風化雨、浸潤人心。
三、如何講述社區故事
跑社區的記者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惑:每個社區工作都一樣,社區里也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題材單一,人物故事沒有新意。采寫的稿子要么就是“炒剩飯”,要么就是“小豆腐塊”,很難出大稿、好稿……
真的是這樣么?其實不然。
元代詩人翁森在《四時讀書樂·春》里寫道“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廣告策劃創意中也有一句行話,叫作“舊元素新組合”,這兩段話用在講述社區故事上特別適合,就是記者要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善于舊元素新組合。
總之一句話:要想講好社區故事、講社區好故事,歸根結底要策劃先行,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于平凡之中見到不平凡。
(一)策劃先行,為社區常規工作找最新的由頭
如何做好社居委的自身宣傳,講好社居委的故事,這一直是社區負責人最頭疼的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黨委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最后都在社居委落地實施。所以,橫向看,很多信息到了社居委已經沒有新聞性;縱向看,每個社區的工作都一樣,沒有人無我有的東西……
策劃先行,用策劃引導社區工作,用策劃推動社區工作,讓策劃貫穿社區工作,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每年年初,街道社居委可以提前梳理出全年的工作重點,然后再梳理出每年不同的重要節點,比如:植樹節、母親節、重陽節、世界地球日、六一兒童節等,社居委在開展常規工作前,將這些重要節點與工作相結合,找亮點、找由頭,做到心中有數后,再去推進工作。這既讓社居委的平常工作有了新聞性,又讓常規工作有了新亮點,做到常規工作不常規。
(二)以小見大,要善于在舊聞中發現新問題
近兩年,社區老年食堂如雨后春筍,很多媒體都報道過,但刊發出來的要不就是老年人在社區食堂現場就餐的圖片新聞,要不就是幾十字的“豆腐塊”。
如果記者善于思考,有一雙慧眼,做到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社區看似平常的小事、舊聞中找尋新角度、挖掘新亮點,社區也能源源不斷地出大稿、好稿。
對于社區老年食堂,記者深入思考、深度采訪時可能會了解到:要開辦食堂就要辦衛生許可證,但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社區食堂運營中都存在沒有衛生許可證的問題,這無意是個很棒的新聞點。
以小見大,可以推進報道的深度,而以點帶面,則可以延展報道的廣度。還是以社區老年食堂為例。記者在某一個區某一個街道的社區食堂調查發現存在無衛生許可證經營的現象,再推及全市,去探訪其他街道、社區食堂,最后可能就是一篇全市、全行業的調查性稿件。
此外,社區里的好人好事,老百姓的高興事、煩心事基本都被媒體反復報道過,看似也是舊聞,但如果記者可以持續關注這些人和事,為其找到最新的由頭,最新的動態,推出一些跟蹤系列報道,也會讓人眼前一亮。
舉個例子,合肥蕪湖路街道的拾荒主席、中國好人張景蘭,已經被合肥媒體,甚至是全國媒體報道無數了。但是前不久記者在一次偶然的采訪中了解到,合肥的一些愛心企業知道張景蘭的事跡后,主動聯系她,要求將自己公司、寫字樓里的紙盒子承包給她。張景蘭拾的廢品自己家的房間已經放不下了,小區周邊的一些愛心人士便將倉庫免費給她用。張景蘭年紀大了,拾荒有些費力了,有更多的好人加入到她的拾荒行列,和他一起救助金寨貧困學生的行列等等,從以上三個方面的最新動態可以總結出“好人在接力,更多好人在幫助好人”的新主題。舊元素新組合,又組合出一篇全新的、很有影響力的后續跟蹤報道。
(三)量身訂制,報紙為社區開辟精品專欄
長期讀報的讀者,特別是黨報的讀者都會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手握報紙時,最先進入視野的就是那些用鮮艷色塊制作出的欄目。
欄目是報紙的窗口,是報紙的眼睛,它從形式上最能吸引讀者,內容上也最能鼓舞讀者。因為任何專欄的創辦和定位,都是與整張報紙的宣傳定位、讀者定位、地區定位、信息定位、服務定位有關。弘揚社會正能量是黨報的神圣責任,黨報開辟的專欄始終要為這一責任服務。所以,根據黨委政府不同時期的重點工作,黨報通常會開辟不同形式的主題專欄。
社區里的奇聞逸事、好人好事通過記者的眼去觀察,通過記者的筆去記錄,但最終要通過報紙的欄目去講述、呈現。所以黨報的編輯要立足地方特色、社區特色,根據報紙不同時期的宣傳重點,在版面上為這些社區故事量身訂制一些精品專欄。好馬配好鞍,好的形式能點亮內容。通過專欄宣傳社區平凡人物豐富的精神內含,用他們的精神品質反映地方精神,弘揚社會正能量,實現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威.從和諧社區到和諧社會[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2.
[2]吳飛,盧艷.“親進性新聞”:公民化轉型中的新聞理論與實踐[J].新聞記者,2007(11).
[3]趙明霞.市級黨報講好“中國故事”的地方實踐.新聞前哨, 2018(03).
[4]王倩,黎軍.從“社區故事”看社區新聞的發展.中國出版,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