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利
摘 要: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新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渠道,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對信息的接受習慣,同時信息錯綜復雜,混淆著人們的視聽。面對大量的信息和越來越多的同質新聞,編輯不僅要成為信息的“把關人”和“控制者”,還要成為信息的“加工者”和“整合者”,本文重點闡述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在新的媒體環境下,如何提升信息整合和策劃能力。
關鍵詞:新語境;新聞編輯;整合與策劃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2018)08-00-01
新傳播環境下,信息每天都在以滾動的速度更新,受眾的閱讀傾向于碎片化和淺表化,人們更樂于傾向于“標題黨”的新聞;相對于長篇的文字閱讀,人們更傾向于視聽閱讀,青睞于文圖視頻相結合的信息模式。不僅如此,相比傳統媒體時代受眾被動接受新聞信息的情況,新媒體時代的受眾不僅存在淺閱讀的特點,他們還會發現并傳播新聞,造成新聞信息真假難辨,給新聞編輯的“把關”帶來困擾。這對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信息整合和策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熟知當下受眾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還要將新聞信息有針對性地傳播給受眾,提升傳播效果。
一、新語境下提升信息整合能力的思考
當下,新聞編輯面對紛雜的信息源,要做好信息整合,打破新聞信息表現形式單一以及過度依賴文字的情況,增強視覺感,強化報道角度,凸顯核心信息。
(一)信息真實,核心突出,角度獨特
新的傳播環境下,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問題,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來源,受眾在碎片化閱讀的同時仍比較關心信息的真實性和獨特性。因此新聞編輯一方面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同時使用如立體化的文圖設計、數字的表格化、線條色塊等等來提升信息視覺沖擊力,讓受眾能一下抓住核心信息。對于常態事件、類似事物以及相似的版面形式對當下的受眾而言極易帶來麻木和心理疲勞,因此新聞編輯要注重角度選擇和形式上的包裝,讓內容與形式都“搶眼”。
例如每年的兩會報道,是受眾關注度比較高的例行報道,但議程比較固定,從媒體表現上來看,多進行時間上的線性報道,很難出彩。而2016年《新京報》兩會報道通過對歷年信息進行整合,從橫向上進行參會人員、熱門話題、會風等的比較,突出每年兩會的“看點”,配合大量圖片,配合精彩的版面設計,給受眾帶來閱讀享受。
(二)豐富版面元素,滿足受眾個性需求
新的傳播環境下,讀者獲得獲取信息的方式雖然是碎片化的,但是對信息本身仍有著個性化和審美需求。因此,新聞編輯在進行信息整合時,需要注意對文字、圖片、視頻等進行綜合應用,豐富新聞的呈現形式,并結合版面的設計,提升版面的審美。例如今年《華商報》對高考系列的報道,文字并不占主要版面,編輯對來自記者和大眾拍攝的圖片及其相關視頻截圖進行了組合,文字通過設計成為圖片的一部分,整個版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報道語言也更加活潑自由,二維碼的加入,增加了信息的鏈接,滿足了當下受眾的個性需求。
二、新語境下新聞編輯策劃能力的探索
面對新語境下大量信息的傳播,除了發揮編輯對信息的選擇,加強編輯對稿件的分析、整合外,還要提升編輯策劃系列報道能力,使紙媒在深度和角度上出彩,以區別于新媒體的新聞特點。
(一)提高編輯自身新聞敏感
只有具備了較高的新聞敏感,編輯才能吃透一則新聞事實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從而有效地去組織策劃,多角度挖掘其新聞價值,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做好報道策劃。如今年高考期間,《煙臺日報》從6月6日到6月8日拿出《城事》版整版來刊發關于高考的消息,各路記者采寫了包括交通、考場、試卷分析甚至衛生飲食等等信息,相對新媒體上的信息,更具服務性。高考首日,更是同時派出幾名記者前往市內幾個大型考點,實地體驗采訪,使報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要增強敬業精神
做好策劃工作,編輯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可或缺,要有爭取編輯好標題、好新聞、好欄目、好版面的迫切要求,在組織策劃上吸取多方面資源,以高標準來求得高質量的策劃效果。仍以今年高考版面為例,《煙臺日報》在6月8日《城事》版刊發了大標題為《高考首日,“00”后從容應考》的新聞,并配發四個考點的體驗式報道。在題目上,編輯進行了格式的統一,顯示出一種形式美感。再如2017年年底,《煙臺日報》要聞版刊發了一條《綠燈行?靜停45秒!》的新聞稿件,通過一位腿腳不靈便的老人蹣跚走過斑馬線,兩側車輛皆為其停下等待45秒的現場新聞,深入地探討了煙臺實施“禮讓行人”這一規定取得城市交通文明進步的這樣一個主題。這則新聞通過編輯的精心編輯,從大標題到小標題都很醒目,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這篇通訊也因此被評為當年山東省地市報新聞獎。
三、結語
總之,新的傳播環境下受眾的閱讀特點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中規中矩的傳統媒體新聞呈現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受眾的閱讀體驗。在當下信息量爆炸的時代,對信息的整合策劃能力體現著新聞編輯的職業素養,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能力,最終提高媒體在受眾中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毛德勝.網絡新聞編輯的信息整合能力探析.編輯之友,2015(10): 76-78.
[2]江維.探討新聞編輯的信息整合能力.傳播力研究,2018(03):154-155.
[3]張麗芳.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亟待提高的能力分析.西部廣播電視,2016(10):98-99.
[4]張元春.甄選、整合與呈現——論新聞編輯的核心能力.新聞研究導刊,2017(0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