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瑩
摘 要:網絡自制劇在我國自2013年試水小獲成功以來,到2017年經過幾番變化,受眾群體從小眾化到如今愈發有大眾化主流化的趨勢。在影視制作紛紛轉投網絡的如今,能獲得好評的網絡劇早已脫離早期的低成本、粗制濫造和低門檻,而傾向于制作優質化的網絡劇來吸引觀眾。優質網劇在制片方面與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如2017年優酷自制的網劇《白夜追兇》,制片方在劇本、平臺、宣發方面都有了更加精準的把控,這也體現了當前網劇、網大在制片方面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網劇;精品;制片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2018)08-0-02
網絡劇通常指專門為網絡播放所制作的,通過互聯網平臺播放的商業劇。其題材不限,形式與電視劇一樣,網絡劇一般分為單元劇和連續劇。網絡劇作為“網絡視聽節目”,在制作時沒有前置審批,因此準入門檻較低,因而在一段時間內網絡劇如雨后春筍,口碑卻往往不佳。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幾部懸疑推理網劇《無罪之證》《河神》及《白夜追兇》紛紛被刷屏,豆瓣評分均在8到9分。尤其是《白夜追兇》獲得了9.0的高評分,在一眾網劇中脫穎而出。
《白夜追兇》的總制片人王玉梅認為,該劇的制勝點在于對自身有清晰的定位,延續并且創新了網劇的制片模式。
一、塑造網感,引導內容創新
流量對于網劇的成功與否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在當前網劇的制作中一般認為決定流量和質量的三大要素是IP本身、演員和導演。要創新題材,敘事流暢有邏輯,才能養成網劇所需要的網感。
首先,《白夜追兇》來源于編劇指紋的原創劇本。作為從業多年的律師,指紋在寫《白夜追兇》劇本的時候更加審慎,寫劇本時也并非將焦點聚集于辭藻與文筆,而是注重講清楚事件本身,案件需要符合邏輯,推理過程也需要自洽。制片人忻寧寧認為“一些中小型影視公司還是應該抓好原創,因為這是最根本的生產力,最核心的價值,對于編劇給予足夠的認識和尊重,這是非常重要的。”
據《白夜追兇》的總制片人,阿里文娛大優酷影劇中心高級總監袁玉梅介紹,當初在立項的時候就將《白夜追兇》在行業端的定位為首部硬漢派的罪案劇。比起在網劇中占大比例的女性向偶像劇以及輕喜劇而言,這樣的定位在網劇中是較少的,能夠給受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對于普通受眾而言,《白夜追兇》的定位是劇版“狼人殺”,劇情撲朔迷離,全程需要推理與猜測,能夠使受眾有參與感。
其次,劇中有目的性地塑造了硬漢CP。本意是指有戀愛關系的ACGN同人配對,近年來在其他場合也開始廣泛使用,尤其是在網絡中,經常被網民用來形容兩個人很登對,并不僅限于異性。在當下,愛看網劇的一般都是年輕人,他們不僅在劇中尋找自己喜歡的CP,更是熱衷于在彈幕中與其他觀眾交流自己喜歡的CP。無疑,劇中的CP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無論是峰宇兄弟還是關宏峰和周隊這兩對的CP感都極強。在微博上出現這些CP話題之外,還出現了相關的同人漫畫和小說,并且備受追捧。
再次,該劇的案件選擇和推理不是神探模式,這和編劇指紋老師是律師出身的資歷有關。劇中生動而真實的還原了一些兇案現場,另外也存在大量專業性詞匯,包括刑偵手段、醫學解剖等。該劇以公安部的“金盾影視”為指導,增強了劇中的專業性。《白夜追兇》中較為真實地還原了尋找線索的過程,所謂真相的水落石出不是僅僅靠主角的一己之力,而是整個警隊日日夜夜的分工合作。而對于尋找線索的重要環節——法醫現場勘測,也參考了法醫的常識,詳細地解析了尸體的情況以及對于死亡時間和現場的推測。
二、平臺自制劇的研發創新
當前,網劇的模式更趨于“精品化”“季播化”“品牌化”“會員制”,而創新、新人、機制又會成為一大主流現象。
《白夜追兇》的總制片人王玉梅將該劇定義為,“美劇的節奏,電影的質感”。提高單集制作成本、采取“季播+周播”模式、回歸好故事本質。實際上,就是更加優質的內容強化用戶的付費意愿,有效實現平臺用戶的留存與拉新,達到付費模式多樣化的效果。
美劇自從在國內流行以來,掀起一輪又一輪的熱潮,這波熱潮雖然隨著廣電總局的一些限制而冷卻了一些,但是許多美劇仍然在觀眾心中象征著精品。而國內有一些電視劇被批評為“摳圖”“濾鏡刺眼”,網劇更是充斥著粗制濫造的商品。
過去的網劇以小成本為主,因此團隊的專業性以及視聽的效果遠不及大制作的電視劇。在網劇發展初期的《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等網絡劇,場地有所限制,并沒有切換大場景。之后的網劇僅僅在濾鏡上有所創新,營造清新亮麗的小清新場景,在拍攝技巧上卻未作過改變。
《白夜追兇》中最具突破性的一點就是潘粵明一人分飾兩角,而劇中常常有兩人同時出現的場景。除了一些特定的場景可以使用替身,大量的鏡頭全都需要潘粵明單人完成。除了演員的功底,后期的工作也功不可沒。如此細致的后期優化,也對過去的“五毛摳圖”劃清了界線。
在拍攝中,攝影師也做了大量的新嘗試。全劇以一組六分鐘的長鏡頭開場,據攝影師說,這個長鏡頭是伸縮炮加20米軌道,9個人配合經過一天才完成的。另外,燈光與情節的配合也很有考究。隨著情節的發展,兄弟兩人的立場和情感趨向開始轉變,這時燈光則開始巧妙地在兩者身上互換,展現兩人心理的變化。適宜的燈光能夠更加立體的呈現人物性格和心理狀態,對于觀眾而言,可以在明暗的引導下更加深入理解情節。
《白夜追兇》追求電影質感的畫面,因而在電視顯示比例上選擇了1.85∶1的學院寬銀幕比例,這樣的畫面比例更加開闊,這給觀眾帶來更接近觀看電影的體驗。而在鏡頭運用上,攝制組也將景別與情節更好地結合在了一起。在兄弟被困東北雪原的戲中,為了體現兄弟倆的孤立無援的環境與心理狀態,劇中先給了一組兄弟躺在雪地中的全景,再分別給了兄弟倆半身景和面部特寫,展現兩人之間親情的涌動。之后又給出一個兄弟兩人相互扶持身影越來越遠的遠景,體現大自然的壯美,人類的渺小,也展現了兩人的相互依賴、共生共存。
在聽覺方面,劇中的配樂根據節奏給人舒緩或者緊張的心情,而又不喧賓奪主。值得一提的是主題曲《白夜》和片尾曲《白天不懂夜的黑》,兩首歌的詞曲都反映了在緊張激烈的環境中兄弟兩人的包容與分裂,相同與異處。當其出現在劇中作為插曲響起時,總能恰如其分地反映關宏峰和關宏宇兩人之間的矛盾關系。
三、平臺合作模式創新
目前的網劇依托一個成熟的平臺,內容、宣發和運營聯動,提高網劇品質,增加對網劇的投資,才能有效吸引更多關注,從而會員才會相應增長。平臺自身已經相當完善的會員制度能夠使該網劇衍生出新的產業鏈,將收視率轉化成其他收入,形成價值鏈的良性循環。視頻網站自制劇的價值鏈由上游、中游、下游三個價值環節組成,上游環節以平臺制作為主,中游環節以宣傳和播出為主,下游環節以品牌運營和衍生品的開發為主。三個環節平衡運作才能獲得優質發展。
(一)上游平臺制作
超級劇集下,隨著內容方面的升級,視頻平臺的角色也在發生改變。除了作為播放平臺的職能外,也作為孵化器在孵化若干優秀的劇目。
《白夜追兇》的制作平臺優酷在之前發展的經驗基礎上,于2013年對自制內容進行調整改革,將“優酷出品”重新分為四大劇場:微電影、網劇、動漫及網友原創,投入更多人力、財力,全面優化升級優酷網自制系統。
5月14日,優酷公布了網絡劇合作白皮書,公開向網絡劇片方分賬。模式中的創新點包括“會員觀看時長”和“集數獎勵系數”,能夠使優秀劇目突破收入上限,并且鼓勵片方挑戰24集以上的長劇,在更長的排播周期內與觀眾達成增加溝通互動。
當前平臺主要以播放量為依據的分賬模型,在推行的年中,對網劇行業形成了有效刺激,網劇產出量明顯。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市場培養后,劇作人專業性、劇集精品度普遍提升。但有效播放量分賬模式收益天花板的存在,已經不足以刺激更多優質作品的產出,無法覆蓋高品質內容的成本需求。優酷平臺通過對數據的反復驗證發現,優質作品的用戶觀看時長更高,更能夠體現觀眾對內容的喜愛度。優酷此次引入了“會員觀看總時長”這一維度,它與“劇集總時長”的比值,最能夠體現劇集的精良程度。基于這一模型,優質作品能真正享有高收益。
(二)中游宣發
制片方在第一步進行了口碑營銷。潘粵明作為一個在當時并沒有十分熱門的演員,展示了其扎實的演技。實力派和演技派總是容易受到追捧的,而事實也證明了潘粵明精湛的演技成就了《白夜追兇》,《白夜追兇》這部劇也使他再次走紅,并受到眾多贊譽和追捧。
另外,劉濤、李小璐、周冬雨、劉昊然等眾多明星紛紛發博為此劇做宣傳,微博大V、知乎網友和豆瓣大V也接連進行長文推薦。在質量有所保障的前提下,這些平臺上面的推薦也就顯得更加有說服力。知乎話題#如何評價網劇《白夜追兇》?#和#網劇《白夜追兇》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陸續吸引超過600萬的瀏覽量,切實打好了營銷的第一步。
在后期的宣傳階段,該劇的出品方優酷和五元文化制定了精準的宣傳方案,也在這方面有了新嘗試。出品方與阿里巴巴合作,只要在淘寶輸入“白夜追兇”這幾個關鍵詞,就會在淘寶頁面接到潘粵明打來的視頻電話。這個有趣的H5頁面吸引了三千多萬用戶參與。另外,頁面下方還有各種周邊商品售賣,同名圖書也已開始出售,日后的《白夜追兇》IP衍生開發也是商業化的發展方向之一。
(三)品牌運營
視頻網站自制劇的品牌運營包括網絡自制劇品牌與視頻網站品牌兩部分,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帶動。良好的網絡自制劇品牌勢必已經熱播,擁有了大批忠實觀眾,在此基礎上視頻網站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廣告商,可以繼續拍攝續集進行系列化生產,同時也可推出網絡自制劇品牌的衍生產品,提升視頻網站品牌的知名度,將無形的品牌資本有形化,使視頻網站獲取更多價值。
廣告商選擇《白夜追兇》投放廣告,除了其火爆的收視率,同樣也認可《白夜追兇》劇組對于插播廣告的創新。不同于從前各種劇中的硬植入,《白夜追兇》中的廣告選擇在兩段不同的情節中留出專門的廣告時間插入,廣告以融入的方式插入劇中,將劇中人物的性格與廣告中產品的使用融合在一起。一來不因為廣告的植入影響劇情發展,二來也不會因為廣告而奪取觀眾對劇情本身的關注。
四、結語
超級網劇與超級IP的結合成為目前的主流趨勢。可以看到,在網劇多如牛毛的當下,脫穎而出的網劇都已經顯現其優化的趨勢。不論是其內容,還是制作,或是營銷,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創新。《白夜追兇》的制片方有意識地塑造符合網友審美的人物形象,選用精心創作的原創劇本;依托優酷已有的成熟的視頻平臺,平衡視聽;開創平臺新型合作模式,以會員制為中心給片方帶來更高的利潤;加強品牌運營,創新廣告植入。這些要素使《白夜追兇》收獲了“精品”的口碑,而這種制片方式也會在今后更加創新與完善,應用到更多網劇的制作中。
參考文獻:
[1]樊帆.粉絲+內容催化 IP 共贏——流行網劇的傳播學解讀[J].新聞研究導刊,2016,7(06):124.
[2]韓海青.從《如果蝸牛有愛情》看網劇未來精品化發展[J].今傳 媒,2017,25(02):89-90.
[3]李茜.網劇的發展及其背后的冷思考——以《太子妃升職記》為例[J].今傳媒,2016(03):41-42.
[4]劉琳.淺析網劇《白夜追兇》的成功及其影響[J].戲劇之家,2017,11.
[5]吳艷文.新媒體環境下網劇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西部廣播電視,2018(6).
[6]蘇昕,楊楚瀅.淺析網劇主流受眾的內容偏好[J].新聞研究導刊,2017(20).
[7]李嘉妮,葉衛玲.網劇《太子妃升職記》傳播策略淺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3).
[8]曹競勻.《余罪》小說到網劇的蛻變分析[J].芒種:下半月,2017(7).
[9]趙興.走出網劇創作的網感誤區[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