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摘要:“入園焦慮”是大多數幼兒在開始進入幼兒園這一陌生環境時所不可避免的情緒反應,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慣性,進而對后期的學習出現抵觸情緒,甚至發展為社交心理問題。所以本文中我將針對幼兒入園焦慮問題展開探究,并提出幾點我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入園焦慮;應對方法;探究
從人的性格和情緒等方面來看,作為群居性的物種,人的心情和情緒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高興、悲傷、焦慮等情緒的出現,雖然不一定是環境所導致,但一旦出現這些情緒,都會導致人的某一種情緒加重或者緩解。當然情緒作為人感性的一部分,可以一定程度上隨著人年齡的增加和社會閱歷的積累而受到理性的干預,所以年齡越大的人往往情緒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越小,反之年齡越小,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情緒則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越大。本文中我們所要探討的是幼兒教育,那么就以幼兒舉例,幼兒通常是指六歲以下的孩子,他們普遍的特點就是身心都處于萌芽狀態,尤其是在情感、認知、思維等涉及精神和心理的方面處于白紙一張的狀態,所以受到“本我”控制,情緒的變化往往是對外界環境和他人反應的映射,往往情緒變化頻繁,且起伏較大,并且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侵蝕,甚至是造成心靈上永久的傷害。因此,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看,如何安撫學生的學習情緒,保護學生心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幼兒教育中至關重要的工作內容。
學生的“入園焦慮”是當前幼兒園工作中需要經常面臨并謹慎解決的一個問題。因為對于幼兒來說,尤其是小班幼兒園的學生,進入幼兒園就意味著離開父母去接觸陌生的人,適應陌生的環境,學生在心理上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被拋棄”的錯誤認知,進而產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對于陌生環境、陌生人的恐懼感和排斥感,對于未知所產生的排斥感等等,這些綜合起來就形成了學生的焦慮情緒,也就是我們統稱的入園焦慮。并且隨著當前社會物質條件的提升,孩子們都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受到家庭成員最大的呵護和照顧,所以在離開家人獨自入園學習一開始更容易出現焦慮情緒,甚至產生心里崩潰現象,哭鬧、逃跑等是最為常見的現象。如果缺乏科學的安撫而聽之任之則會導致學生心理上不安感的加重,進而造成心理創傷;而如果因為心軟而妥協,則會直接導致學生二次入園排斥性更強烈的現象。因此,作為幼兒園教師的我們不僅要自己拿捏好安撫學生的“度”,更要制定科學的應對方法,針對不同孩子的不同表現做到對癥下藥,甚至是針對不同家長的不同表現進行合理的引導,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緩解學生的入園焦慮問題。那么,以下我就結合日常教學實際,談談我所總結出的幾點有效經驗。
一、增加環境親和力,營造家的氛圍
對于幼兒入園來說,焦慮的直接原因就是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離開熟悉的親人。所以對于幼兒園來說,要緩解學生的入園焦慮,可以先從環境和人方面入手,增加環境的親和力,并且通過教師的言行舉動營造家的氛圍,減小學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和陌生感,快速拉近幼兒園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首先,我們要創設類似家庭的班級環境。一方面,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我們要最大限度地奉獻自己的愛心,言行舉止要有耐心、體現愛心,尤其是在學生剛入園第一天時,通過柔和的語言和肢體動作釋放善意增加學生的安全感,最大限度的和學生建立聯系,進行溝通和交流。如面對學生的大哭大鬧,我們要保持平和的心境,通過交流、玩具等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并且逐步通過講故事、笑話等安撫學生情緒,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呵護的溫暖,感受到教師言行舉止中的愛。另一方面,在幼兒園的裝飾方面,要做到色彩柔和、裝飾貼近幼兒喜好,從環境方面減少學生的排斥感。總之通過有愛的、和諧的氛圍營造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
其次,發揮集體的力量,建立和諧的伙伴關系。人本身就是群居性的動物,需要進入集體來增加自身的安全感,幼兒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在幼兒入園時,要及時讓學生融入集體,與其他學生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尤其是通過班級中較早入園,并習慣幼兒園生活的學生為媒介,幫助后入園的學生減少焦慮情緒,并且帶領其他學生融入集體,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玩耍的樂趣。
二、豐富教學活動,增加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
對于幼兒來說,往往情緒來得快去的也快,只要有足夠有趣的事情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學生就能很快完成情緒的轉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最大限度的豐富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幼兒園學習的樂趣所在,進而加快學生適應集體生活的速度。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游戲介入的方式,增加學生在幼兒園學習的樂趣。對于幼兒來說,玩是天性,游戲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顏色鮮艷的道具,開展各種各樣的小游戲,如老鷹抓小雞等動態游戲,唱兒歌等靜態游戲,讓學生在各類游戲中快速熟悉環境,熟悉周圍的人和物,減少陌生感。
其次,通過活動和游戲讓學生產生期待感,尤其是對于剛入園的學生來說,會出現當天適應,但第二天又焦慮反復的情況。所以在教學內容設置時,我們可以通過“留遺憾”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期待心理。如:臨近一天結束,我們可以預告第二天的活動內容,并表示對學生參與的期待,讓學生對第二天繼續進入幼兒園學習具備動力。
三、家長和教師通力合作,克服幼兒入園焦慮
入園焦慮現象的解決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尤其是從言語上、行動上給予教師支持和協助。
首先,在入園之前家長通常會去意向幼兒園進行提前咨詢,在此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教給家長跟學生溝通的方法,從而提前做好入園溝通,為減少幼兒入園阻力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專業的指導和分析,建立起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信任橋梁,讓家長在工作配合方面做到全力以赴。
其次,在入園之后,尤其是剛入園前一兩個月時間內,隨時保持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聯系,定期召開家長會,分析學生在幼兒園學習的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共同制定下一步的教學策略,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制定對應方法,并指導家長正確有效的使用,做好家校協作。
總之,以上是我在實際幼兒教學過程中所總結出的幾點經驗和心得,也許在具體的實踐方面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但針對的問題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希望對其他幼兒園教師教學工作的優化提供一定的幫助,從而在實際教學中結合不同的狀況總結出個性化的方法,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入園焦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