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博
摘 要:介紹了石家莊地鐵2號線嘉華車輛段上蓋物業開發的主要設計方案,并以此為例,對地鐵車輛段上蓋物業開發設計要點進行了梳理和分析。
關鍵詞:地鐵;上蓋物業;消防設計;交通設計
1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軌道交通需求量越來越大,軌道交通是解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最佳方式。目前全國已有43個城市的建設規劃獲得批復,規劃總里程約8600公里。地鐵線路配屬的車輛段數量也越來越多,且車輛段占地規模非常之大。在城市土地日益緊張的今天,如何利用車輛段上部空間,將工業建筑與民用建筑在保證各自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有機結合起來,以節約用地、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和諧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以石家莊地鐵2號線嘉華車輛段為例,充分考慮項目所在地區周邊環境情況,有效解決車輛段上蓋物業的交通組織、建筑消防以及外部環境的噪音、震動對上蓋物業的影響等。為今后石家莊車輛段及其上蓋物業開發的提供借鑒。
2 石家莊地鐵2號線嘉華車輛段上蓋物業開發設計方案簡介
石家莊地鐵2號線是連接正定、石家莊中心城區、欒城區貫穿城區南北向重要線路。嘉華站為2號線一期終點站,西南側為嘉華車輛段。嘉華車輛段位于石家莊市鹿泉區。場地現狀為農作物及部分廠房,用地東側為107國道、3條貨運鐵路專線,東南側為振東石油庫,西側為東良政新村新民居住宅,南側為紅線寬度60m規劃路及環城水系公園。該片區為石家莊城市南入口門戶。
本項目總用地面積為20.79公頃,其中車輛段上蓋面積11.92公頃。規劃總建筑面積為46.81萬平方米,平均容積率為2.0。嘉華車輛段主要分為四部分,其中東南部為落地開發區,中部為車輛段咽喉區上蓋平臺,咽喉區平臺西北側為物資總庫、聯檢庫上蓋開發區,西南側為運用庫上蓋開發區,咽喉區北側為廠前區。嘉華車輛段上蓋物業開發包括了車輛段運用庫、物資總庫、聯檢庫上蓋物業開發及咽喉區上蓋物業開發。咽喉區上蓋平臺標高9.5m(相對標高),平臺上主要規劃有景觀綠化、道路、運動設施、社區組團配套等,運用庫上蓋標高約15.8m(相對標高),上蓋首先是1層汽車庫,汽車庫頂上為三排9棟7層到16層住宅。物資總庫、聯檢庫上蓋標高17.8m(相對標高),上蓋首先是1層汽車庫,汽車庫頂上為兩排排6棟12層到22層住宅,上蓋開發住宅建筑面積約15.6萬㎡。
石家莊地鐵2號線嘉華車輛段上蓋物業在總體規劃布局上,力求體現城市土地的利用與軌道交通相結合的高效率開發模式。以“空中小鎮”作為項目的設計理念,打造獨特的項目空間和功能布局:將層次豐富的室外交通、天橋和不同高度的平臺等相結合形成趣味性的室外空間,其中穿插布置了多種的活動與業態,形成人流交匯、功能復合的混合社區;預測性地采取可變式、預留式的設計,為項目的產業活動和業態形式在未來的發展提供多樣的可能性。
3 地鐵車輛段上蓋物業開發設計要點分析
3.1 物業開發商業部分與車輛段的設計界面劃分
由于地鐵車輛段與上蓋物業開發各自的側重點不同,目前國內地鐵車輛段的設計單位與上蓋物業開發的設計單位通常不是同一家,這就存在一個設計界面劃分的問題。根據上蓋開發結構形式的不同,可以將上蓋物業開發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轉換層結構體系;一類是結構落地體系。轉換層結構體系的設計界面劃分較為簡單,可以轉換層頂板為界,轉換層頂板(含)以下由車輛段設計單位承擔設計任務,與車輛段功能部分同步實施、建成。轉換層頂板以上由上蓋物業開發設計單位進行設計。結構落地體系其主體結構基礎屬于蓋下部分,與車輛段內部功能密切相關。根據石家莊地區特點,由于嘉華車輛段所屬片區位于土地價值不高地區,本開發方案采用結構落地體系。優點是結構體系簡單,容易施工,結構方面投資少,上蓋開發功能布局受結構限制較小。缺點是在列車數量相同的前題下,結構體系至少多占用10%~15%用地,且要求上部開發在一級階段就做到定位準確,方案穩定。
3.2 消防設計
開發建筑下部的物資總庫、聯檢庫、運用庫屬于工業類廠房,而上部開發的住宅等建筑屬于普通民用建筑,兩類建筑需要緊密地結合為一體。針對此種類型的建筑,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的規范,因此,消防設施如何配備成為消防設計的難點。在石家莊地鐵2號線嘉華車輛段上蓋物業開發設計中,建設單位委托了具備相關資質的研究單位進行消防專題研究,并邀請專家及消防部門對研究報告進行評審,以通過評審的研究結論作為本項目消防設計的設計依據,充分保證各部分的消防安全。
(1)首層物資總庫、聯檢庫、運用庫界面:地鐵車輛段使用用房,層高9.5m,15.8m,17.8m;各標高板處設計火災安全界面。
(2)二層(15.8m,17.8m板)為汽車庫界面:主要為小區車庫、小區設備用房層高4.5m;
(3)三層(20.3m,22.3m板)小區界面:以上為住宅及社區組團配套。
本項目地鐵上蓋9.5m,15.8m,17.8m及上層建筑設置獨立消防給水系統。設置包括: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手動及自動消防中央警報及偵察控制系統、水噴霧滅火系統、手提滅火儀器、氣體滅火系統、移動式滅火器具。
咽喉區上蓋室外地坪層和小汽車庫上蓋地坪層均可視為室外安全區域,火災發生時,汽車庫內人員可以利用獨立的封閉樓梯和對外出入口疏散至這兩處安全區域,極端災難情況下,上蓋開發人員繼續疏散至外部市政道路。
上蓋區南北兩大區域分別獨立設置消防環路,各環路通過消防車道并聯。蓋上消防環路和東側咽喉區通過消防坡道連接,再通過咽喉區消防車道和坡道引入城市道路。蓋上和西側落地區通過交通核直接引入城市道路。
各住宅建筑沿建筑長邊連續布置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寬度不小于10M。場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結構等均能承受重型消防消防車的壓力。
居住區主要道路至少有兩個方向與外圍道路相連,機動車道對外出入口間距≥150m。沿街建筑物長度超過150m時,設置4m×4m的消防車道。當建筑物長度超過80m時,在底層設置人行通道。上平臺的坡道坡度設計≤8%。地塊道路轉彎半徑滿足12m消防車通行要求,與市政道路接駁處轉彎半徑為9-12m。
3.3 交通設計
上蓋物業開發與車輛段自9.5m,15.8m,17.8m平臺分開,設計各自獨立的交通系統、消防流線系統,互不干擾。車輛段北側、南側、西側以及東側共四處與市政道路相銜接。段內設有消防車道干道。上蓋物業交通設計以提升9.5m-17.8m平臺的可達性為原則,提供多種出行路徑和方式選擇。
人流設計原則及組織
(1)從南側落地區底層的公共樓梯等;
(2)從停車層,通過內部豎向交通核直接進入建筑,或通過汽車庫下沉庭院到達小區界面;
(3)由物資總庫、聯檢庫北側和西側分布的交通核上至小區界面。
(4)從東北側坡道上至咽喉區平臺,再至小區界面。
車流設計原則及組織
私家車車流:從南側西側兩條汽車庫坡道進入汽車庫,或者通過東北側坡道上至咽喉區平臺再進入汽車庫。
3.4 環境及噪聲
上蓋地鐵車輛段環境噪聲通常存在兩方面的不利影響:一是加蓋后造成蓋下通風采光較差,影響蓋下人員的作業環境;二是蓋下車輛運行引起的振動及噪聲對蓋上物業存在一定的影響。在石家莊地鐵2號線嘉華車輛段設計過程中,針對這些問題,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專題報告等。
4 結論
在地鐵車輛段進行上蓋物業開發是節約土地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益舉措。在進行車輛段物業開發規劃設計時,應充分注意上述設計要點,使其既能滿足運營需要,又能充分考慮蓋下人員的工作環境及未來上蓋物業開發需要。
石家莊地鐵2號線嘉華車輛段在上蓋物業開發的工藝設計、結構設計、消防設計等方面均作出有益的探索。相信隨著越來越多地鐵車輛段上蓋物業開發,石家莊也將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