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吳丹丹
摘要:畜禽養殖業的疾病防控應貫徹“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基本原則,以此為基礎才能順利開展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現介紹規模化豬場的消毒和防疫措施。豬場消毒包括入場車輛、物資消毒、入場人員消毒、場區消毒、豬舍清洗消毒、器械消毒等。豬場防疫措施包括建立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實施程序化免疫、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驅蟲、滅害和檢測等方面。
關鍵詞:規模化;豬場;消毒;防疫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7-0128-01
1 豬場消毒
入場車輛、物資消毒。進入豬場車輛車輪必須經過消毒池消毒,同時配置低壓消毒器械,用1%~2%福爾馬林對車身噴霧消毒,最好創造條件整車消毒。承運的物資(飼料、藥物、醫療器械、生產工具等)根據其特性噴霧消毒或紫外線燈照射30~60 min后方可入場。需要注意的是,消毒池必須是池寬與大門同寬,池長至少是汽車輪胎周長的1.5倍,池中為3%的燒堿溶液,深度保持15 cm以上,消毒池正上方應建有防雨棚。
入場人員消毒。進人生產區的人員在場內生活區隔離凈化48 h后,經沐浴、更換紫外線燈滅菌工作服(或專業防護服),0.1%新潔爾滅液洗手,腳踩3%的燒堿液消毒池,經紫外線消毒10 min或噴霧消毒后方可人內。
場區消毒。搞好豬場環境衛生,徹底清理生產場區的雜草、垃圾和雜物,用噴霧消毒器每周1次定期進行徹底的場區消毒,可選用2%的燒堿溶液或過氧乙酸等,消毒藥物應交替使用。
豬舍清洗消毒。每次豬出欄后,先對豬舍地面、墻體、豬床、過道、食槽、圍欄、用具、下水道等進行徹底清洗,之后用2%~3%的燒堿溶液消毒24 h以上,再用高壓水槍清水沖凈消毒液,豬舍干燥后封閉門窗,按空間用高錳酸鉀粉15 g/m3、甲醛30rriL/rri3熏蒸消毒24 h。帶豬消毒,豬舍清洗干凈后,用過氧乙酸、百毒殺、新潔爾滅等對豬舍、地面、墻體、門窗以及豬體表等噴霧消毒,每周1~2次。
器械消毒。醫療器械在每次使用完后要對其進行清洗,徹底地清除各類器械和用具上的血跡、污物,并用高壓滅菌法滅菌消毒。
2 豬場防疫
建立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制定嚴格的豬場衛生防疫制度并監督執行。定期做好員工的衛生防疫培訓工作,豬場防疫制度一經制定,必須嚴格執行。第一,嚴格執行生物安全體系,生活區與生產區嚴格以圍墻分離,生產線內各階段設置消毒池。第二,生活區大門.外來人員必須經洗手一噴霧消毒一紫外線消毒一換衣和鞋后方可進入,外來車輛一般不允許進入,凡被批準進入的須經過消毒池和噴霧消毒后方可進入。第三,生產區大門:生產區大門設置消毒池和員工洗澡通道,員工休假回來必須在生活區凈化2天后,經洗澡、更換場內專用的衣服和鞋子方可進入,外來人員一般不允許進入生產線,凡因特殊情況經批準后,須嚴格按員丁休假回場的程序進行。第四,污道和凈道必須嚴格分離。第五,消毒程序。空欄消毒程序:清理→噴灑→清洗→干燥→檢查→消毒→干燥→再次消毒→干燥→空欄;帶豬消毒程序:清理→消毒→觀察豬群反應→檢查記錄;運輸車輛消毒程序:噴霧消毒一擦試消毒→干水→第二次噴霧和擦拭消毒→裝豬。第六,豬群的免疫注射,應嚴格按免疫程序執行,疫苗嚴格按使用說明書的要求保存到位。
實施程序化免疫。根據各個豬場豬群的實際抗體水平,結合本場流行病特點,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保存及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不同疫苗應按說明書上規定的方法保存,禁止使用過期、變質的疫苗;嚴格按說明書規定的方法稀釋、使用,現配現用;用完剩余的疫苗應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標簽在有效期內,但因保存條件、方法等原因實際上已失效的疫苗堅決不能使用。
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方法包括焚化、腐化和深埋等,一般傳染病死豬必須采用焚化爐焚化,無病原豬可用腐化法或埋葬法。嚴禁病死豬隨處亂扔而造成環境污染、疫病傳播。運豬車要經過嚴格消毒后,再返回生產區,停在指定地點。中轉站豬單向流動,不能留豬過夜,如有病豬、殘豬須當天處理。
驅蟲。應選擇高效、安全、廣譜的抗寄生蟲藥物進行驅蟲,建立驅蟲程序。首選的驅蟲藥物有伊維菌素和阿苯唑等。仔豬在轉群時驅蟲1次;后備母豬在配種前驅蟲1次;妊娠母豬于產前l~4周驅蟲1次;種公豬每年驅蟲至少2次;對引進豬應驅蟲2次,間隔10—14天,隔離30天以上才可以合群;已感染寄生蟲的豬場,每年驅蟲4~6次。
滅害。加強豬場的滅害T作,消滅可能的傳播媒介。保持豬場環境衛生,杜絕犬、貓、雞等其他畜禽進入,定期進行滅鼠、滅蠅、除蚊工作。
監測。建立健全的監測系統,積極開展各項監測工作,確保豬群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