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穎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也處于不斷轉變的過程當中,而隨著居民自身素質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獲得了積極的改善。伴隨著我國城鎮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城市排水設施的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要列入城市的整體基礎規劃。市政排水設施施工的順利推進在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城市綠色環保的重要保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市政排水工程的施工不僅與市民正常的生活息息相關另外還與綠色環保城市的推進有著緊密的聯系。尤其是在當今水資源短缺的大背景之下,做好建筑給排水工程的節能性就成為我們必須要研究的重要話題。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應用;研究與分析
1 引言
在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科技的不斷創新過程中,我國各個行業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增長,用水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是現階段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國是一個水資源比較缺乏的國家,眾所周知,水是人們生活生產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所以說,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節能節水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我國建筑行業取得了快速的進步,給排水設施也日漸先進,在城市用水的總量中,建筑用水占據很大的比例,所以,在進行建筑給排水工程的設計時,要進行全面的考慮,才能夠真正的實現節能節水問題。
2 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的重要意義
2.1 環境保護的內在需求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環境污染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員的關注和重視。因此,怎樣降低能源浪費,做好水資源節約工作成為了更多人員關注的話題。只有更加有效地開展節能節水,才可以更好地減少對于環境造成的污染,從而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筑作為滿足人們生活的重要設施,給排水施工過程中對于水資源的使用量需求比較多因此,在開展施工的過程中,更加有效地應用節能節水技術,可以更好地滿足環境保護的需求,從而推動社會環境的良好發展。
2.2 提升人們生活水平的現實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這也使得人們對于生活環境的要求不斷提升。但是由于水資源比較短缺,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能源節約和節約用水勢在必行。在建筑工程給排水施工過程中應用節能節水技術,可以充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減少水資源浪費的情況。為了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保證人們的生活水平,在建筑給排水施工中有效應用節能節水技術非常重要,對于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推動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建筑給排水是建筑行業健康良好發展的必經階段
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礦產資源、風力能源以及水資源都被人類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其中水資源是所有資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水資源被有效的開發利用之后便與國民經濟緊密聯系起來。目前,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問題不僅是困惑限制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其在世界各個國家均受到了高度重視,在建筑過程中,每一個施工環節都需要用到水資源,無疑對水資源的浪費也隨之而來,由此可見,在建筑行業大力推廣給排水節水節能技術的應用及實踐刻不容緩。
3 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3.1 熱水系統的浪費
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建筑的給排水工程中,利用的熱水系統一般都是冷熱水同時供應的供水形式。這種供水形式的主要原理就是在進行熱水的使用過程中,將排水管道中的冷水排放干凈才能夠將熱水釋放出來。在進行冷水的使用中也是一樣的道理,要講排水管中的熱水放掉之后才能夠將冷水釋放出來。在實際的建筑工程中,運用這種形式的給排水供應系統就會使得大量的水資源造成浪費。但是,在實際中這種系統被學校和工廠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在此基礎上,因為冷水與熱水之間有一定的溫差,在進行使用中水管道中就會在無形中增加水溫間轉換所用的時間,這也是熱水資源造成浪費的主要原因。
3.2 建筑給排水設計不合理
根據相關的建筑給排水設計條例的相關規定,在建筑給排水工程實際的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建筑規范給排水系統進行豎向分區之后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水壓問題,其中尤其是在衛生間的給排水系統中問題顯得尤為突出,通過大量對實際施工現場以及實際使用狀況的調查研究發現,衛生間的實際出水流量是額定流量的4倍-5倍,不僅造成對水資源的嚴重浪費、水壓過高以及滲漏漏水現象嚴重等問題,同時易產生水擊、噪聲和振動,致使管件損壞、破裂。
3.3 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中的用水量不僅比普通民用性質的用水量大,同時也存在用水分布范圍較為廣泛,且分布較為分散,在進行節能節水管理過程中形成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其次對于廣大用水戶來說,絕大多數的用水戶來說缺乏對節能節水的認識,及時有過相關了解卻沒有高度重視起來,經常采取相對較為樂觀的心態來看待,認為水資源的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另外相關政府部門以及節水部門缺乏強有力的節水知識的宣傳,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理論知識未能與實際想結合,節水效果不夠明顯。
4 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在應用中的對策分析
4.1 利用太陽能來解決住宅用水的加熱問題
能源短缺已經成為全世界范圍內都在關注的重要問題,而建筑給排水則可以通過提升水資源整體的利用效率從而達到提升水資源整體利用效率的目的。通過太陽能的利用可以解決居民非常用水當中的熱水用水問題,而且由于太陽能本身是清潔能源對于節能減排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本身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而且太陽能本身清潔、可再生,因此大力的進行太陽能的推廣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太陽能的使用,既能夠為居民生活進行熱水的制備同時還滿足了節能環保的目的。
4.2 節能節水設備的合理選擇
在社會的發展中,建筑技術也得到了完善,高層建筑是現階段建筑的主要發展方向,為了更好的滿足高層的供水問題,就要對高層的用水系統進行二次加壓處理。一般情況下,高層供水加壓主要的方法就是將市政進水引人至地下水箱中,根據變頻加壓設備來提高壓力實現供水。這種方式與加壓泵相對比而言能夠實現節約的目的,但是會使得市政水頭出現損失。所以,要想更好的實現節約的問題,高層建筑供水系統就要選擇無負壓管網自動增壓給水設備,這種設備能夠實現與市政水管網直接連接,不需要其它的輔助裝置。既能充分的利用市政水管網的供水壓力,也能夠實現在供水期間的能源的節約。
4.3 利用中水回收技術
中水回收是一種緩解水資源緊張的重要的手段。當前,我國水資源緊張的局勢不容樂觀,許多城市開展逐漸推廣和使用中水回收技術。中水回收主要就是對于生產和生活的污水進行無公害加工,將其處理為符合相關標準的中水,然后利用其進行城市綠化和設備清洗等。這樣可以很好減少污水處理的成本,還能夠節約大量的生活用水。通過對于雨水進行回收和利用,可以切實提高水資源的而利用效率。所以,在施工的各個環節,應該注重合理使用中水回收,保證節能節水的應用。
4.4 推廣節水型衛生潔具
進行節水型衛生潔具的推廣也是建筑給排水節能實現的一個要點,衛生器具以及配水器是整個建筑給排水節能實現過程當中的重要工具,通過相關設施的配合使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建筑的節水。在建筑當中進行給排水節能技術的應用,必須合理的進行節水型衛生器具的運用。首先,作為技術人員必須要對于節水衛生器具進行正確的選擇。目前,進行節水型衛生器具選擇的方式主要包括:對于室內的沐浴水嘴、廚房以及盥洗盆,盡量的選擇充氣型的水嘴,降低供水的壓力來達到節水的目的;選取馬桶蓄水量相對較少的馬桶,從而通過降低馬桶沖水量的方式來最終達到節水的目的;在公共衛生間當中進行延時水龍頭以及紅外水龍頭來最終達到節水的目的。
4.5 消防系統
在利用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進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整個過程當中,首先要對于建筑給排水的相關技術要點進行仔細的分析,從而更好的確保節能技術能夠在建筑給排水當中得到良好的應用。由于消防系統的建設是整個建筑給排水技能技術當中的關鍵環節,對于建筑給排水系統進行合理的布置能更好的減少建設過程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比如,建筑小區當中的消防蓄水池采取與泳池以及水景供用的方式,不僅能夠避免加壓的相關問題,而且能夠降低工程總體的成本對于工程的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6 應用變頻調控技術
在不同的季節和氣候中,生活用水量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例如,夏季用水量會比冬季高,早上和晚上用水量會比較大。因此,在建筑給排水施工過程中,通過應用變頻技術,可以對于水壓進行有效的調節,保證用水和供水之間形成有效的平衡。這樣可以很好地降低水資源的浪費。一般來說,在實踐中應用變頻調控技術,可以節約大約20%的能源。這樣就可以確保節能節水工作的有效性,推動建筑行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4.7 建立完善合理的節能節水政策,增強節水意識
眾所周知,水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節約用水,我們要從身邊的每一件事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不僅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也是目前各相關政府以及相關節水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并逐步建立完善合理的節能節水政策以及收費制度,增強公民的節水意識,將節能節水的概念貫徹于每個公民的實際用水過程中,并使節能節水的概念根深蒂固與每一位公民的心中。另外相關部門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引導公民能夠科學合理的用水,采取較為合理的供水方式,既要保障公民的日常用水,又可以避免水資源的浪費等相關節水政策。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如今處于水資源的浪費越來越嚴重的當下,節水意識在現代社會也隨之不斷加深,國家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注重使用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創造更良好的物質財富和良好的生態效益。建筑給排水工程在整個建筑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們通過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這一種綠色節能技術,能夠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因此,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為建筑給排水工程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藺曉,李佳林,翟桂麗.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及應用實踐[J].綠色環保建材,2017(5):109+1002~1003.
[2] 謝志明.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及應用探討[J].2016(34):47~48.
[3] 李佳佳.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的分析[J].2016.
[4] 王曉磊.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及應用研究[J].2014(10):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