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當前,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弘揚,思想品德和社會認知在人才評判標準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學生要能夠“成人”,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知識,還需要有較高的思想品德。與此同時,在小學教育改革的推進過程中,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品德也成了廣泛關注的重點。并且,小學生如果具備良好的個人思想品德和社會認知,也將促進其在未來的人生舞臺上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目前,《品德與社會》作為小學開展思想品德和社會認知教育的主要教材,其教學效果對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影響,能夠有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但是要想提高《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效果,就應當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模式,著力給學生創造更加新穎、輕松的課堂氛圍,而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情境創設就是有效方式之一。筆者認為,在情境創設中,應當要做到以下幾點。
創設師生平等共融的課堂情境
在傳統的課堂中,都會存在“以教師為中心”的狀態,學生往往是機械地接受教師灌輸的內容和執行教師的指令,而教師也習慣性地將自己置于“管理者”的角色中,這樣一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往往比較疏遠,會使學生的課堂體驗較為一般,不利于其更好地融入和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為此,應創設師生平等共融的課堂環境。
作為《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師,首先要積極地融入學生中,和學生主動交流,了解學生需求,疏導學生困惑,讓學生漸漸有一種和教師“做朋友”的感覺。其次是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選擇或構思一些比較詼諧幽默、生動有趣的教學表達方式,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也使得學生感到更加自在。最后,作為德育教師,要能夠鼓勵學生多向教師發問,多提意見,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師也要尊重和理解學生的想法,并通過多鼓勵、多表揚等正向激勵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從德育教師那里獲得更多的肯定。
給學生自主發揮的舞臺
在創設課堂情境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來創新滲透知識的方式,讓學生以一種更加新鮮、有趣的方式來達到吸收相關知識的目的,而給學生提供自主發揮的舞臺就是重要內容,即讓學生在自己對教材內容理解的基礎之上,根據教師的安排和組織,在一種模擬情境中去大膽地運用所學知識,從而讓學生能夠對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為此,一是可以在課堂中安排角色表演的環節,比如在《讓我先說對不起》這節課中,就可以先讓學生思考平時在同學中產生矛盾的故事,然后再讓兩位有親身體會的學生來進行表演,包括矛盾產生的原因、產生矛盾的過程,接著引導其他學生來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他們其中之一,你會怎么辦,最后從教師的角度給出正確建議,從而讓學生能夠對本章內容有更好的理解。二是可以在課堂中組織課堂辯論,將和教材相關的知識點作為辯題,讓學生組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比如,在教學《交通與我們的生活》的時候,就可以針對某個交通問題讓學生從正反兩方的立場進行辯論,并在學生爭辯過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對與錯。
走進社會,注重踐行
《品德與社會》作為一門提升學生思想品德和社會認知的課程,應當要以社會為背景,突出課堂教學內涵。為此,作為德育教師,應當要充分利用學校周邊能夠利用的道德教育資源,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為學生創造以社會為背景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接觸社會、參與社會實踐中加深對一些道德現象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習的效果。比如,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道德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或者到社區去傾聽道德模范人物的講述,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去感受道德的力量,從而加強對自身道德品德的鍛造。
結語
《品德與社會》是目前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社會認知教育的主要依據,對于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為小學德育教師,應當從課堂情境創設的角度入手,積極探索和《品德與社會》教學相融合的策略,從而不斷地提升小學生的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