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敏
繪本作為幼兒啟蒙文學的一種形式,受到了幼兒的歡迎與喜愛,它通過圖畫和文字來講述故事、表達情感。幼兒可以憑借繪本進入閱讀世界,了解自我、發展情感、認識世界。
幼兒年齡小,注意力、理解力較弱,家長陪伴共讀,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閱讀的習慣和能力,享受閱讀的快樂。因此,親子繪本閱讀成了早期閱讀的一種重要形式,對幼兒的身心成長具有特殊的意義。但是,在家長帶領幼兒進行親子繪本閱讀時也存在著不少誤區,本文分析了親子繪本閱讀存在的三個現狀問題,提出了提升幼兒園親子繪本閱讀活動有效性的三個策略。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親子閱讀能讓幼兒從小感受閱讀的樂趣,發展幼兒語言、想象、思維力,逐步養成自主閱讀的能力。然而,目前由于家長的教育觀念陳舊,未明確親子閱讀的內涵與價值,無法有效進行親子繪本閱讀,影響了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發展。 為此,我們開展了“提升幼兒園親子繪本閱讀活動有效性” 的實踐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親子繪本閱讀活動現狀分析
根據近年來幼兒園開展親子繪本閱讀工作的經驗,我們發現家長指導幼兒進行親子繪本閱讀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缺乏親子繪本閱讀內涵與價值的正確理解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家長雖然已認識到閱讀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作用,但對早期閱讀的內涵與教育價值并不清楚。親子閱讀中重視智力的開發、文字的識別,忽視閱讀能力、閱讀興趣及習慣培養的現象較為常見。
缺乏親子繪本閱讀時間與空間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家長缺乏營造良好親子閱讀氛圍的意識。有相對固定閱讀時間的家庭較少,能夠為幼兒準備書房、書柜、書桌等閱讀環境的家庭占少數,幼兒的閱讀需求得不到滿足。
缺乏親子繪本閱讀的指導策略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部分家長雖然有積極參與親子閱讀活動,但在活動中因不了解幼兒閱讀發展的水平與特點,無法對其進行針對性指導,造成早期閱讀的成效甚微。
提升幼兒園親子繪本閱讀活動的有效性
對于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家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高。
交流分享,樹立正確的閱讀教育觀
親子繪本閱讀需要家長與幼兒的共同參與,若家長的積極性不強,就會導致這項活動無法順利進行,因此我們以“家長閱讀沙龍”的形式開展系列專題活動,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閱讀教育觀, 在閱讀路上讓家長與幼兒共成長。
從理念上進行專業引領
專家引領是領會和實踐教育理念的敲門磚。我們開展了“閱讀講壇”活動,把家長請進幼兒園,參加“播種童年——早期閱讀與兒童成長”親子閱讀專題講座。邀請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郭曉瑩副教授分享自己多年的兒童閱讀推廣和親子共讀實踐經驗,從親子共讀的方式、共讀書目的選擇等方面與家長零距離互動交流,讓家長認識到親子繪本閱讀活動的重要性。
從分享中感受閱讀快樂
想要幼兒讀懂繪本,首先需要家長先讀懂繪本。我們組織了“家長繪本分享”專題推介會,提供給家長一個分享閱讀的平臺,讓家長把看過的或者孩子喜歡的繪本推薦給大家,在講繪本、談感受中分享樂閱讀的樂趣,體驗繪本的魅力。
從實際行動中共成長
想要幼兒講繪本,就要先讓家長學會講故事。 我們在微信群上發出“閱讀路上大手拉小手”倡議書,積極號召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故事媽媽、故事爸爸”繪本故事團活動,定期給幼兒講繪本故事,感受繪本給孩子帶來的歡樂。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動員,家長們開始積極響應、放手參與,真正感受到教育因閱讀而精彩。
樹立榜樣,營造親子閱讀的良好環境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但凡熱愛讀書的父母,自己的孩子也會對書籍情有獨鐘,要讓自己的孩子喜歡讀書,父母就得為孩子做出榜樣。
讓書香彌漫家園
為創設家庭閱讀環境,我們開展幼兒園“書香家庭”的評選,借由評選互學互進。 評選要求家里要有良好的讀書環境,有專門的書柜、書屋等,給孩子讀書留有空間;有一定數量的適合孩子及家長閱讀的書籍;每周至少有兩個小時的“親子共讀”時間; 每個家庭制定一份 “大手拉小手,家庭讀書計劃”手冊,并按計劃內的時間與內容閱讀。
許多家庭積極參與評選活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營造一個閱讀的環境,讓家成為一個吸引孩子閱讀的場所,一段時間后,幼兒會在不知不覺中讓閱讀的意識在腦海里扎下根。相信不久的將來,孩子也會是一名小書迷。
讓閱讀成為有趣的事
營造親子閱讀的良好環境,還需要建立積極、寬松的閱讀心理環境。家長要將陪伴孩子閱讀視為一件有趣的事情,多抽出時間耐心來陪伴幼兒閱讀,樹立良好的榜樣。 當幼兒閱讀的時候,家長要常表揚鼓勵,比如對幼兒說 :“爸爸媽媽喜歡閱讀時的你” “你能安靜看書,好棒”等,讓孩子喜歡上閱讀。
觀摩體驗,學習繪本閱讀指導技巧
家長閱讀指導經驗大多是來源于自我摸索和積累,但這樣的經驗較為零散,難以真正將幼兒親子閱讀理念與技巧內化為實際行動,為此,我們利用周末時間,在幼兒閱覽室開展 “周末親子繪本閱讀活動”,通過開展教師、家長、幼兒三位一體參與式的親子閱讀觀摩示范課,引導家長親身實踐、實際操作,領會指導方法和技巧,增進家長的感性經驗,從而幫助家長掌握一定的閱讀指導技巧,幫助孩子在閱讀中得到更好的體驗。
創造氛圍,親密互動
良好的親子關系,對親子繪本閱讀的有效進行具有重要作用。幼兒感覺到父母的愛,會增加幼兒的自信心,這樣才能使親子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因此,我們鼓勵家長在親子閱讀時增加一些小互動,放松情緒,制造溫馨氛圍。
如:在親子繪本閱讀活動《一顆超級頑固的牙》的導入環節,教師首先請孩子和爸爸媽媽來個親密擁抱, 感謝爸爸媽媽來陪伴孩子閱讀,制造親密的親子關系。又如在親子繪本閱讀活動《猜猜我有多愛你》活動中我們先邀請媽媽和孩子一起表演《親親我》,當媽媽一邊撫摸著孩子,一邊微笑地注視著孩子唱起歌的時候,孩子的臉上洋溢著甜甜的微笑,那一刻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溫暖,家長也感受到了孩子的閱讀情緒,因為愛,活動氛圍變得更加穩定與滿足。
觀察先行,解讀繪本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為《指南》)在語言領域教育建議中提出:“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引導他們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理解圖書的內容。”在親子閱讀活動中,我們發現家長常常是一本書從頭念到尾。
這是與《指南》精神相違背的,早期閱讀是幼兒認知和閱讀經驗的積累過程,是幼兒對環境、事物、情感的感悟過程,這些能力的培養單純靠家長讀書給幼兒聽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引導家長在親子閱讀中學會指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培養幼兒讀圖的能力,提高理解力。
如在親子閱讀繪本《一顆超級頑固的牙》中,當看到書中小主人公塔比莎為了讓她的牙早點掉下來而 想出了許多有趣的主意時,教師先進行示范指導閱讀,將繪本的文字遮住,帶領幼兒和家長一起來觀察第一幅畫面, 通過“塔比莎想出了什么主意?”“你從哪里看出來?”兩個問題來引導幼兒與家長仔細觀察畫面,解讀畫面含義。
家長在共同閱讀中發現,幼兒在問題的支持下有目的性地觀察,了解塔比莎不停地跳舞是為了讓自己的牙齒快點掉下來的有趣主意。示范導讀后,請家長也小試牛刀,帶領幼兒嘗試模仿教師進行親子閱讀,要求家長先不講述故事,通過問題支持幼兒觀察解讀圖書中塔比莎的幾個主意。為了家長能夠更加明確具體操作方法,教師將每幅圖的關鍵性問題以字幕的形式展現在多媒體 PPT上,溫馨提示家長在引導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正確的指導方法。
表演推進,加深理解
親子閱讀過程中,培養孩子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匯是一個重點的目標。 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家長利用親子表演的形式讓幼兒有更多運用語言的機會,能夠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加深對繪本的理解。
如親子繪本閱讀《母雞蘿絲去散步》,母雞蘿絲去散步時有幾個動作生動有趣,為了加深印象,教師在場地上簡單設置了一些繪本故事場景,讓家長與幼兒分別表演母雞蘿絲和狐貍,加深幼兒對繞、邁等動作的理解,并請幼兒用準確的語言表達。
又比如繪本《鴨子騎車記》中,動物們看到鴨子騎車時表現出不一樣的看法:母牛看不起它,綿羊為它擔心,馬對此不屑一顧,狗覺得這可是真本事。在故事畫面中,每只動物的表情和動作充分表現了動物當時的心情。
因此,為了讓幼兒理解動物的不同看法與態度,教師指導家長帶領幼兒進行表演,透過表演讓孩子了解表情、動作與態度之間的關系,提升孩子對情感的理解力。
游戲互動,體驗情感
游戲是幼兒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游戲能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為了讓爸爸媽媽們感受游戲對幼兒閱讀能力發展的作用,我們在示范課中常常設計有趣的親子游戲。 如在繪本《搬過來搬過去》中,鱷魚先生和長頸鹿小姐是天生的一對。親子閱讀活動中,為了讓幼兒充分感受,我們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玩配合游戲——兩人表演一個造型動作,通過家長與幼兒默契的配合,感受故事中兩位主人公的情感。
結語
親子繪本閱讀,可以增加幼兒知識,陶冶幼兒的情操,提高幼兒閱讀水平。在教師有效的引導下,相信每個位家長都會成為幼兒閱讀路上的引路人,打開智慧之門,讓書香伴孩子幸福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