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婷
隨著幼兒園越來越重視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在戶外體育活動中不斷開拓創新,為幼兒的體能鍛煉開辟一條鍛煉身體、獲得快樂、提升能力的新途徑。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本文通過對戶外體育活動現狀進行觀察,發現了體鍛器材形式單一、技能結構局限以及情境創設簡單三個問題,從而提出了要探索改變體鍛材料投放、動作結構、游戲情境,以此優化我園戶外體育活動的實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為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既要通過體育鍛煉增強幼兒的體質,也要重視幼兒的身心保健教育。可見,體育鍛煉對幼兒全面、和諧、健康發展的重要性。近兩年,我園對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積極研究,不斷完善與優化,以期探尋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體格鍛煉形式,從而促進孩子的身體、智力發展,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那么,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現狀如何?
戶外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分析
毋庸置疑,大家對戶外運動都有著非常認可和重視的態度,并能積極開展體育游戲和戶外體育活動。因此,每個幼兒園都有戶外活動的場地,也配備了相應的設施器械供幼兒游戲,但仍普遍存在戶外體育活動器械較單一、體鍛活動場地較小,從而導致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時可選擇的活動就比較少。器材的單一性使得幼兒在戶外體育活動過程中的活動興趣越來越小,甚至不愿參加戶外體育活動。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很少有區域可以滿足幼兒全面技能結構的發展,幼兒局限于單方面的動作發展,容易產生疲憊感,失去活動興趣。
戶外體育活動優化三部曲
奏鳴曲——材料投放多元化
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材料的投放顯得尤為重要。合理的材料投放不僅能激發幼兒的體鍛興趣,也決定了幼兒活動的質量,因此教師要探索戶外活動中材料投放的有效形式。
如《平衡區》,原有材料是些平衡木、彩虹石、跨欄,其玩法只能是走過各類難度不一的平衡材料,缺少挑戰性。于是我們增加投放了水桶、大小沙包若干、籃子、梅花樁,增大了游戲的趣味性,通過情景設定,增加幼兒的游戲興趣,并且可以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讓游戲更為豐富。如增加水桶,幼兒可以各提一只裝有水的小水桶,雙手打開舉平過平衡木,鍛煉平衡能力及臂力,此外幼兒可以根據自己能力在桶里裝水;再如,增加自制梅花樁,可以是奶粉罐、易拉罐等,幼兒根據自我能力選擇高低大小不同的梅花樁通行,從而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
協奏曲——動作結構協調化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動作發展目標中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發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根據不同發展要求,設置相應的、多元的戶外體育活動。同時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凸顯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全面動作發展需要,提供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和動作發展需要的活動區域。
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發展水平,為不同年齡的幼兒設定不同的運動強度和難度的體鍛活動。例如,小班體鍛目標為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地向前。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目標,讓孩子在墊子上爬爬;也可以用廢舊紙盒做成環狀,讓幼兒鉆到紙盒里爬爬、滾滾,增加爬的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投放當天體鍛用具的時候,同種鍛煉類型的用具不應重復出現,這樣會局限幼兒各種動作發展的結合。除了爬之外,我們還可以使用3個種類,例如:圈圈、輪胎、球功能百變的器材。圈圈可以放在地上跳,可以在手里轉圈鍛煉上肢,也可當方向盤;輪胎可以推、拉,也可以進行投擲;球可以拍、拋。這樣既發展了重點動作爬,也鍛煉到了其他的動作,有效促進了幼兒身心的發展,動作結構的協調化,滿足幼兒動作的發展,同時增加了幼兒的運動量。
交響曲——戶外游戲情境化
情境化是指教師創設的“境”,激發、帶動幼兒的“情”。因此,創設適宜的情境,能讓幼兒在情境中主動學,是幼兒園開展戶外體育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園通過觀摩幼兒戶外情境化體鍛活動,發現簡單制定玩法無法豐富游戲,更不能激發幼兒的體鍛愿望。于是我們通過集體備課、全園教研的交流模式,讓各段教師針對所負責的區域撰寫游戲教案,根據原先低結構材料簡單的玩法,制定游戲規則,到現在設定各年齡段的優化游戲方案,創設情境,以遷移幼兒思維發展促使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優化戶外體育活動的成效與反思
我們對戶外體育活動在活動材料、形式、組織等方面開展了系列的探討,從而使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實現了重大突破。通過提供多元化體鍛材料,有效地解決了材料單一、強化動作訓練的問題,激發并維持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讓幼兒體驗運動的樂趣,也讓幼兒的天性、運動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
通過讓幼兒全面發展動作、及時協調技能結構,以及分齡設定游戲區域,不僅增強幼兒的體能,還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操作能力和創造力,使幼兒不怕困難、勇于挑戰,并使幼兒得到全面性的發展,達到了一定的運動量,從而滿足幼兒多元挑戰的需要。通過創設帶有探索性因素的情境,開啟幼兒挑戰的心扉,燃起幼兒對體鍛活動的熱情,讓體鍛運動綻放智慧,滿足幼兒可持續游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