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崢延
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創建班級特色,更能促進孩子發展。“家家小老師”就是一個教師自創的班級特色游戲活動。它融合幾大游戲的特點,合家園之力量,為孩子創造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每位幼兒在享受扮演角色的同時,快樂地游戲著,并得到了各方面的發展。而我班也憑借著“家家小老師”的游戲潛能,體現了幼兒園心理健康特色的發展之路,凸顯出班級固有的特色。
我們班小朋友文文在家學了一首手指兒歌回來,于是我讓他當了一回小老師,小伙伴們興趣盎然的學習精神讓我非常驚訝,而文文經過了兩次“小老師”的鍛煉后,無論語言表達能力、自信心和表現欲都飛躍進步。然后我大膽決定,讓每位孩子都能嘗試當一回小老師,并借助家長的力量拓展班級的游戲資源,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發展,因此產生了“家家小老師”的游戲。
“家家小老師”游戲的背景
體現《綱要》和《指南》的精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幼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說明”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游戲是幼兒最喜歡和需要的活動,幼兒是游戲的主體,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所以“家家小老師”活動以游戲為切入口,注重游戲的自主、自然、自選和自創,讓每位孩子在游戲中主動參與并獲取發展。
形成班級特色的需要
班級特色是體現一個班的特色、優秀之處,凸現班級的文化。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作為一個創新型的教師,在工作中,應不斷有著創新意識和前瞻性,追尋一些工作中的突破,既能提升自己的專業成長,又能促進孩子的發展,形成一個具有自己班級特色的游戲活動。
“家家小老師“讓幼兒通過扮演喜歡的角色“小老師”,介紹自己與家長的親子游戲給同伴,讓同伴們都能在不同的游戲中玩、玩中學、學中發展。它以孩子的內在潛能和創造力為基礎,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選用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方法,滿足孩子的興趣,巧妙地加以引導,使這些未能展現出來的潛能得以展示和發揮,從而形成一個具有班級特色的游戲活動。
善用家長資源參與教學活動
《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工作需要家長的支持和參與;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了解教育活動計劃,提供教育資源。“家家小老師”游戲讓每位孩子和家長在家共同創編一個親子游戲,通過孩子扮演小老師來教班上的孩子一起游戲。家長們直接參與創編游戲可以感受到幼兒教育的特點,提高家長的自我效能感。為此,“家家小老師”在家園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力求將家長“被動旁觀”的角色轉變為“主動參與”的角色。并且希望通過家長參與創編“家家小老師”的游戲,拓展班上游戲資源,讓孩子在更多不同的教育理念下獲取發展。
“家家小老師”游戲的實施與探索
細致考慮活動需求
1.做好家長的動員工作。在學期初的家長會上要做好家長的動員工作,讓每位家長知曉本學期班級的這個特色活動,讓家長們知道這個活動所產生的正能量,鼓勵家長們積極配合和參與,爭取得到每位家長對活動的重視與支持。
2.細致撰寫活動的方案。教師要細致撰寫好活動的方案,合理安排活動的時間,必須使每位孩子都能有機參與。同時也要考慮班上人員在游戲時的分工,既要協助孩子完成小教師的任務,也要做好孩子游戲的記錄。
3.要提前告知家長,以便做好準備。每個孩子游戲前要以一種特別的形式告知孩子和家長,我們提前一周以“寫信”的方式提示孩子,讓他們做好準備。每周孩子收到這封“信”時都會很雀躍,期待著自己當小老師教同伴玩游戲。
取得家長重視、支持、參與
“家家小老師”活動它的著眼點是“家”,所以,活動的成功與否離不開家長、家庭。要讓家長們對活動給予重視,家長們才會支持和參與其中。首先活動前要讓家長清楚地了解活動的實施過程,當家長懷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時,教師要堅定地告知家長,孩子在不同的游戲中能獲取不同的發展,同時在扮演小老師時,孩子的語言能力、自信心和表現欲也得到提高。其次,每位孩子當“家家小老師”時,教師要做好活動的拍攝記錄工作,并及時放到網上共享,讓每位家長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現,增強家長參與活動的信心和熱情。
孩子與教師角色換位
在“家家小老師”的游戲中,教師不再是教師,在這個游戲里主導游戲的是每位孩子,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就是指教師對幼兒要有一種寬容的態度,在理解幼兒的基礎上,允許幼兒犯錯誤和發表不同的見解。
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的活動的支持者,即要求教師們對幼兒的學習活動提供物質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質上的支持包括創造豐富的物質環境,為幼兒與物質環境互動提供前提和基礎,在幼兒缺乏或需要某些學習資源時及時地提供給他們等等;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教師對幼兒的關懷、尊重和接納的態度,對幼兒自發的探究活動、新異的想法和發現給予支持、肯定和鼓勵還有對幼兒的問題、困難和需要的敏銳把握,對幼兒的想法給予支持等。“合作者”就是指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的“合作伙伴”,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共同促進游戲活動的不斷延伸。
“家家小老師”游戲的收獲與成效
孩子在活動中獲得了較大的發展
“家家小老師”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游戲活動。融合了幾大游戲的特點,孩子在這幾方面都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充分放大了活動的作用。
角色游戲
讓每位孩子都能有機會扮演小老師。“老師”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是崇拜而又向往的角色,通常孩子在家都喜歡模仿教師。這個游戲幫助孩子們真正地實現了夢想,而其他的小朋友也對每位小老師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大家在互相扮演的氛圍下活動的積極性更高,玩得更投入。
心理健康
促進每位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自信心是在實踐中通過各種親身體驗及適當的教育形成的。當每位孩子當小老師的那天,他們都要勇敢地站在集體前介紹自己,以及介紹自己的游戲玩法、游戲規則。剛開始教師會找一些能力較強的孩子作榜樣,激發其他孩子的學習,并鼓勵孩子們都積極參與。經過了一學年兩次的“小老師”表演,孩子們的自信心大大增強,每位孩子都敢于在活動中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在實踐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同時產生了“我也行”的自豪感,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得了成功和滿足,獲得了教師同伴的欣賞,增添了自信。
語言表達
提高每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家家小老師”的游戲正是為每位孩子提供了這樣一個獨自表達、講述的平臺。
知識技能
增強了知識技能的發展。由于“家家小老師”的游戲由家長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班級主題教學來進行創編,所以游戲各具特色,各體現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凸顯了知識技能的拓展。每次幼兒都能積極地投入游戲中,在體育游戲中提高了動作技能、在科學游戲中發展了思維,在藝術游戲中陶冶了性情,在語言數學游戲中拓展了知識,在社會中豐富了生活經驗。每個游戲都非常適合孩子,也蘊涵了不同的教育目標。
教育走向家庭,建立家園合作的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的影響對幼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除了對孩子在園教育,還要讓家長也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中。“家家小老師”的游戲活動得到了全班家長的重視、支持和主動參與,每個游戲凝聚了家長們的心血,體現了不同家長的教育理念,拓展了家長的資源,發揮了家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以家庭為中心的合作理念。
教師在活動中也成為最大的贏家
真正體現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家家小老師”的游戲活動中,教師不僅是幼兒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該活動尊重幼兒個性,營造寬松的活動氛圍,為幼兒搭建了一個自我表現的舞臺。
形成了班級特色
“家家小老師”游戲活動的開展,讓關注的人越來越多,喜歡的人也越來越多。班上的孩子們對活動充滿了期待,經常和家長一起商量準備教其他小朋友玩哪些游戲,每當活動那天,大家都雀躍萬分,活動積極性高漲。而家長對活動的關注度也被孩子帶動起來,開始與教師交流游戲的玩法,看著每位孩子從不同方面都有提高和發展,家長對活動更加支持。“家家小老師”游戲活動逐漸成了我班的班級特色,同時這個活動的形式也輻射到其他班級以及幼兒園,“家家小老師”活動所帶來的影響可見一斑。
解放教師的勞動力
幼兒教師的工作是煩瑣的,每天教師為了讓孩子進行不同的游戲活動在思考著、創新著、準備著。但“家家小老師”游戲卻大大解放了教師的勞動力,使幼兒也能在不同的游戲中獲得發展。
由于活動主要由家長創編,游戲的材料也是家長準備,所以教師減輕了許多工作量。借家長之力拓寬班級的游戲資源,利用這種互動游戲讓班級的游戲資源更豐富多彩,而教師又能減少工作量,這是一個雙贏的游戲活動。
互相學習,智慧碰撞
家長們創編的游戲內容豐富,題材新穎、有趣,各凸顯不同的教育目標,游戲準備的材料環保精美,許多家長還能結合班的主題活動來創編游戲,教師經常被家長們的智慧所感染,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創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技能。我們經常會把家長制作的游戲材料留在班上進行改造完善,然后投放入活動區中,讓孩子們繼續延伸游戲。
“家家小老師”游戲活動有著不可言喻的教育潛能,它幫助了孩子們不同方面的發展,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同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