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歡歡 嚴飛飛 史曉東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親情化護理用于分娩困難患者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難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觀察組給予親情化護理。對比分析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臨床護理滿意度。結果:對照組自然分娩率為42.00%,剖宮產率為58.00%,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為76.00%,剖宮產率為24.00%,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0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難產產婦給予親情化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分娩結局,對新生兒影響較小,大大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親情化護理;難產;分娩方式;并發癥;新生兒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親情化護理模式已經成為衡量現代醫學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并且已經在臨床上實現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對于分娩的困難的產婦來說,提供“以產婦為中心”的親情化護理模式,對其實施多層次、全方位的護理干預,使得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親情溫暖,重新樹立分娩信心,從而為順利分娩創造良好的條件[1]。為了進一步研究親情化護理用于分娩困難患者的效果,我院選取了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難產產婦作為對象,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難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產婦納入的標準為:①所有產婦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分娩困難;②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③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根據此共有100例產婦滿足此次研究的納入標準。
按照先后就診的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50例,年齡為23-34歲,平均年齡為(28.5±5.5);觀察組:50例,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8.5±6.5);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相比,不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性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觀察組給予親情化護理,具體內容為:(1)成立親情化護理小組:包含1名主管護師,2名護理人員,并且對護理小組成員進行培訓,確保其熟練掌握親情化護理的知識要點和技能;(2)產前護理:難產產婦由于瘦多宮縮疼痛因素的影響,在產前經常出現焦慮等情緒。對此,護理人員應面帶微笑,并向產婦親切問候、關心產婦,耐心與其交流,以增加產婦的親切感;(3)產中護理:產婦進入到產房時,護理人員應對難產產婦進行親切的問候,如“祝您平安,一切順利”、“您好,準備好了么?我來接您了”給其增添幾分溫暖和親切感,緩解難產產婦的緊張和恐懼心情;進入到產房后,護理人員要陪伴產婦,并且向其介紹產房的相關儀器、分娩時的注意事項等,并根據產婦的愛好,選擇合適的音樂,力求給產婦塑造一個溫馨的分娩環境,以緩解產婦的不良情緒;在具體分娩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助產措施。在分娩的過程中,當產婦宮縮出現嚴重疼痛的狀況時,應指導產婦進行深呼吸,并對其進行安慰和鼓勵,鼓勵產婦以最佳的狀態配合分娩;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該充分了解產婦的需求,并對產婦給予充分的鼓勵,必要的時候可通過握手等肢體鼓勵,讓產婦充分感受到親情的關愛;(4)產后護理:分娩成功之后,護理人員應讓產婦了解新生兒的性別,并鼓勵產婦與新生兒進行皮膚接觸,加大產婦的幸福感。
1.3 觀察指標與判斷標準
對兩組產婦分娩方式進行統計,并計算其自然分娩率和剖宮產率;對新生兒進行健康檢查,統計新生兒發生窒息、吸入性肺炎以及臂叢神經損傷的情況;利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調查問卷,評定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將本次研究中100例難產產婦的資料進行整理,并輸入SPSS20.0統計軟件中進行統計分析。采用( )表示計數資料,以以t檢驗。采用(%)表示計量資料,以X2檢驗。以P<0.05為判斷標準,判斷其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對比
對比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如下表1所示),對照組自然分娩率為42.00%,剖宮產率為58.00%,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為76.00%,剖宮產率為24.00%,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
100例產婦均為單胎,共分娩出100例新生兒,對比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如下表2所示),結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0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比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如下表3所示),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產婦分娩是一個生理過程,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在分娩的過程中,產婦的心理、生理都會受到較大程度的應激刺激,從而給產婦帶來了一定的心理負擔。尤其是一部分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一旦產婦出現胎膜早破、產程延長、胎兒窘迫、宮縮無力等現象,則會導致其出現難產的現象。在這種緊急情況下,必須要對難產產婦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促進產婦的順利分娩。在臨床上,針對難產產婦護理的模式有很多,且不同的護理模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眾多的護理模式中,親情化的護理模式得到了認可和應用。
親情化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科學的護理模式,在整個護理環節中,充分以“產婦為中心”,針對產婦的具體情況,實施有針對性、充滿親情化的護理模式,在這種護理模式下,充分體現了尊重產婦、關心產婦、服務產婦的人文精神[2]。經臨床研究證實,對難產產婦實施親情化護理模式,可使得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親情般的溫暖,在心理上、生理上獲得了滿足感和安全感,并且通過護理人員的鼓勵,充分建立了分娩的自信心,進而促進了難產產婦的順利分娩。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難產產婦給予親情化護理模式,其自然分娩率大大提高,約為76.00%,剖宮產率降低至24.00%,其分娩方式優于常規護理的產婦;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6.00%,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的新生兒;并且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高達98.00%。綜上所述,對難產產婦給予親情化護理模式,有效改善了產婦的分娩方式,減少了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大大提高了產婦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紅梅.親情化護理模式對難產患者分娩結局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人人健康, 2017(14).
[2]周少杏.分娩過程中人文關懷親情式助產的應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