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蔚
摘要:高校學生是新媒體的受眾,其價值觀還處于塑造時期,新媒體傳播的內容深刻影響了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在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必須創新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培育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本研究分析了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價值觀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培育高校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學生;價值觀;培育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傳播領域的變革,新媒體以其自由化和平民化的特點為每一個人提供了發聲機會。相比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的準入門檻較低,傳播速度更快,互動性更強。高校大學生是新媒體的受眾,新媒體傳播的內容良莠不齊,負面言論、不良思潮、各類謠言夾雜其中,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必須創新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合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價值觀存在的問題
(一)新媒體傳播的信息良莠不齊,使高校學生價值觀取向紊亂
高校學生所處的環境會對其價值觀產生極大的影響,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受到來自各個媒介的信息沖擊,良莠不齊的信息極易誤導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傳統媒體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才能發布信息,而新媒體由于缺乏相應的審核機制,各種信息都可以發布,其中不乏一些黃色信息、負面信息、暴力信息等,高校學生在價值判斷能力不強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迷茫,導致其價值取向紊亂。此外,還有一些西方的腐蝕思想,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論都容易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動搖。
(二)新媒體的虛擬性和開放性導致高校學生網絡道德失范
新媒體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使高校學生很容易把它視為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可以肆意發表言論,不受約束,完全忽視了網絡道德規范和法律規定,導致一些大學生在網絡上出現了行為偏差和網絡違法行為。如:一些大學生不僅自己瀏覽色情網站還傳播色情網站,一些大學生在新媒體平臺發布負能量信息或者評論,甚至有些大學生為了引起關注出現抹黑歷史、污蔑英雄人物的網絡行為。新媒體雖然是虛擬空間,但是不代表可以完全無底線,高校學生亟需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
(三)新媒體平臺的隱形違法行為使高校學生對網絡風險認識不足
新媒體確實給高校學生帶來了很多新鮮的東西,但是學生在接受新鮮事物的時候對網絡風險認識不足,很容易被一些網絡違法行為誘騙,深刻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生對社會認知。如2018年10月23日《今日說法》節目報道的校園貸事件,就是一些不法人員利用網絡平臺誘騙大學生貸款,然后利用各種暴力手段催收貸款,對一些思想單純的大學生產生了惡劣的影響,一些大學生甚至患上焦慮、抑郁癥,嚴重的有自殺行為。此外,網絡刷單兼職,網絡約炮現象,網絡傳銷,網絡詐騙等都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不良影響。
二、新媒體背景下培育高校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對策
(一)通過新媒體渠道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價值觀對高校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為了抵制不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必須營造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因此有必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崗、敬業、誠信、友善”這二十四個字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凝練和準確意思表達,讓大學生清晰地認識到什么樣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價值觀,為大學生抵制不良思想和不良信息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新媒體改變了高校學生接收信息和傳播信息的方式,這為新媒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契機。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加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讓學生從思想上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通過多種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感動校園人物評選、好人好事評選等活動,為大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同時高校要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發自內心地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加強立法與監管,創造健康的網絡環境,積極弘揚正能量
據統計,學生群體在中國網民中占的比例最高,不健康的網絡環境誤導了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因此,必須要加大力度凈化網絡環境。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網民的普法宣傳,對一些網絡違法行為要依法處理;從源頭入手,加大對不良信息的打擊力度,發動全民對網絡環境進行監督,積極舉報網絡不端行為;其次,規范新媒體平臺和新媒體從業者的行為,加強其媒介素養,積極弘揚正能量,杜絕負面信息的廣泛傳播,創造健康的網絡環境,為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育做出自己的貢獻。最后,高校學生要提高自我,遵守網絡道德規范。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自身必須有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為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發揮自己的力量。
(三)利用新媒體教育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防范網絡風險
新媒體的出現對高校學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學校要與時俱進改進教育方式。一方面,高校要利用新媒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通過學校網頁、學校公眾號、社團公眾號、班級微信群、學校網上論壇等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高校應該開展網絡知識教育,讓學生加強風險意識。網絡風險無處不在,對認知能力不足的大學生來說更需要加強防范。高校可以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為學生進行網絡知識教育,讓學生認清哪些網絡行為可為,哪些網絡行為不可為,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守法公民。
參考文獻:
[1]吳伯達.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價值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6.
[2]匡艷麗.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培育認同的技術路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8 (9):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