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貴
在“過剩時代”,我們總能輕松找到每一種事物的替代品,但在某個物件上有過的情感卻難以復制。有些事物從自己的生命中消失了,與之相關的時光也變得殘損不堪,所以我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物件,像愛戀人一樣愛它們。
我的布制錢包已經用了九年。深藍色牛仔布褪成淺藍,邊角也不再整齊,有了撫不平的皺褶。好幾次跟朋友去逛街吃飯,付錢時拿出它,好多人都投來嫌棄的目光。朋友問我為什么不換一個,這么舊了,我沒直接回答,只陪著她笑:摸慣了,換個新的手就不認識了。
手里離不開的還有書。我的居室盡被書筑墻,它們把我圍困,給我愛,我像缺愛的人竭力抱住這些沉默卻忠誠的情人。
博爾赫斯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所以我期待去天堂做客的那天。中意的書看過一次是不夠的,隔三差五翻翻,才能細細品到個中說不明道不破的味道。
經常去二手書店里淘書。看到有些書未被太多人翻閱就淪落至此,跟著其他舊書一起發出霉味,感覺自己是在面對一群過早衰老的人,多少有點替這些書遺憾。
人與人相識,講緣,人與物,同樣如此。畫滿青春符號的筆記本、以孤獨為食的多肉植物、桌角層層堆疊的CD……每件日常物品,都住著我們的靈魂,在相當寂寞而艱難的時光里,它們支撐我們前行,讓我們走到現在。它們在時間里浸泡,而時間又把它們釀制成了絕妙的酒醋。真希望這酒醋能珍藏得再久一點,等到壇邊青苔長出,覆蓋所有光陰,我會將它取出,嘗一口,提醒舌苔,別忘記過往的味道。
李宗盛說:“多年以后審視摩挲舊物對我來說,往往意味著自己與人生某些部分的和解與釋然。”
風來雨去,因為它們,所有的舊時光才如此溫暖,讓人念念不忘。
(摘自《經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