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洋
摘要:深度挖掘“李園”自身文化優勢,在已有的“徽派”建筑風格的基礎上,引入更豐富的例如徽商、徽劇、徽菜等“徽派”文化,從本質上與東北風情的農家樂景區區分開來,將品牌定位為“徽派”文化體驗式景區,為“李園”的發展帶來更高層次和更具經濟價值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品牌文化;李園;生態旅游;對策
中國旅游已經進入產業系統升級的新階段,作為旅游產業之一中的主體業態,景區承擔著旅游供給的主要任務,今天同樣面臨著產業升級的緊迫壓力。旅游設施和服務功能的完善僅僅是產業提升的基礎部分,景區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仍然依賴于文化的提升,這是決定旅游者購買意愿的首要因素。
每個景區之所以成為旅游地,是因為擁有一個引發購買意愿的吸引核。這個吸引核喚起的是旅游者的期望。如果這一期望從游覽層面上升到情感體驗層面,就會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一個旅游地有明確的主題表現其獨特文化,必然會極大地滿族旅游審美需求。所以有效的挖掘景區獨有文化品牌,實現“旅游+文化”的情感體驗式旅游才能提高景區的核心競爭力。
一、丹東“李園”景區現狀簡介
“李園”位于丹東市振安區樓房鎮境內,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徽派”私人莊園。園內青堂瓦舍,回廊婉轉、曲徑通幽、流水潺潺。在近20年的建設過程中,大量運用城市拆遷的殘磚剩瓦和當地的枯木山石,以及民間棄之不用的舊磨盤和舊門板等。因依山勢而建,利用自然而又融入自然,整個建筑群古色古香,文化氛圍濃郁。
李園周邊山高林密,空氣清新宛若世外桃源。李園的建筑風格南北結合,造園常用的要素如:廊、房、亭、塘、假山、奇石、根雕、盆景、木刻、磚雕、山洞、果園、南北動植物、民俗物件以及書法字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運用與涉獵,都是家人親歷親為親手建設與制作。
二、丹東“李園”景區品牌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品牌形象不明確,缺乏新穎的營銷模式
據統計,前往“李園”景區的游客大多來自丹東本市,外地游客來丹東旅游時往往不會把“李園”景區列入其必游之地。原因在于“李園”景區的整體形象不夠突出,旅游市場影響力,知名度不夠高。景區作為一種企業存在,但是企業化水平并不高,與開發規劃相比,獨特的品牌建設和新穎的營銷規劃缺失,沒有創造知名品牌和長久品牌的營銷戰略規劃。
(二)旅游產品特色不明顯,旅游文化挖掘和展示不夠
“李園”自建園以來,在管理上缺乏市場運作和旅游產品營銷的觀念,將主題定位在“特色農家樂”,造成與丹東馨藝山莊、大黃牙生態園、豆豆農場等景區有雷同的宣傳字樣,沒有深度挖掘自身獨特的“徽派”文化,更加沒有形成相關的特色旅游產品,與“徽派”文化相聯系的展示品也少之又少,無法形成差別化體驗來吸引游客前來。
三、“李園”景區品牌發展對策與建議
深度挖掘“李園”自身文化優勢,在已有的“徽派”建筑風格的基礎上,引入更豐富的例如徽商、徽劇、徽菜等“徽派”文化,從本質上與東北風情的農家樂景區區分開來,將品牌定位為“徽派”文化體驗式景區,為“李園”的發展帶來更高層次和更具經濟價值的發展前景。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深度挖掘徽派文化
重點收集徽商、徽菜和徽派建筑的文獻、故事、風俗,結合園林主題在節日推出大型表演節目,以突顯其娛樂和教育價值。同時結合園林景區古典和文化內涵,舉辦相關書畫、文物展覽、文化風俗展覽甚至花鳥魚蟲類展覽,提供教育價值。
(二)打造景區品牌形象,進行品牌營銷
為李園設計具有“徽派”文化特征的景區Logo,挖掘代表性景觀,設計徽商主題場景,編寫宣傳文案,開發可行性徽派菜式和徽州小吃,制作景區宣傳微視頻。
(三)開發特色旅游產品
全面考察樓房鎮特色農副產品和珍貴藥材,從中篩選出符合“李園”徽派文化品牌形象的景區衍生品,并提出可行性包裝設計。
四、結語
通過以上三方面計劃的展開,旨在將“李園”打造成為一個以“徽派”園林為基礎,結合樓房鎮特色鄉村產品的“徽派”文化體驗式景區,為“李園”的美麗自然風光和獨特建筑風格注入文化元素,增加游覽中的參與性和親歷性,使游客在體驗中感悟快樂,滿足人們對旅游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提高“李園”在丹東旅游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躍,佘高波.事件塑造旅游目的地品牌個性的機理——基于“張家界現象”的案例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02).
[2]徐棲玲,陳宏巨.試論旅游服務品牌及其創建[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 (03).
[3]雷鳴,陳潔.我國旅游景區品牌打造的范式研究——以京東大溶洞為例[J].中國商貿,2012 (06).
[4]劉德昌,付勇.我國旅游景區品牌傳播策略初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