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要:在互聯網語境下,突發事件中虛假信息傳播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相比于以前的互聯網時代,當前的虛假信息傳播渠道逐漸走向融合,而且規模也是越來越大,傳播的速度很快、內容也非常的多樣化,面對這樣一種情況,便很難進行有效的輿論引導。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互聯網語境下的虛假信息傳播,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傳統主流媒體沒有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作用,目前,廣播電視媒體仍然具有著自身的優勢,因此,相關的部門應該將廣播電視媒體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并在突發事件中發揮出它對輿論的引導作用和信息的傳播作用。
關鍵詞:廣播電視媒體;突發事件;輿論引導
當前情況下,人們處于互聯網時代,這個時代有著開放性和共享性等特征,面對這樣一種情況,很多虛假的信息都會隨著突發事件的發生而進行傳播,這種問題是非常常見的。這些虛假信息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它會左右人們的價值判斷、模糊人們的視野,甚至會顛倒是非,誤導社會輿論的走向,從而產生重大的社會輿情,這樣一來,社會上就很容易因此產生相關的矛盾,情況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引發重大的社會事件。在這樣一個時期中,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能夠具有權威性,能夠做出專業、準確、公正的講述,使得事件的真實情況能夠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讓社會輿論回歸正軌,穩定社會情緒。
目前情況下,互聯網語境下的很多特征都能夠從突發事件中虛假信息的傳播所呈現出來。
第一,網絡是傳播的主要途徑,信息傳播的速度非常快,內容也是非常多的。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的同時,有很多虛假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傳播,人們對于事實真相的了解欲望是非常強烈的,所以他們很容易在不分辨真假的情況下傳播虛假信息。有很多虛假信息都是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進行傳播,在虛假信息瘋狂傳播的情況下,社會恐懼會變得非常嚴重。
第二,傳播過程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傳播內容雜亂,而且呈現出“媒體合流”趨勢。網絡媒體的特性體現在它的開放程度,每一個用戶都能夠在網上發表和傳播相關的信息。很多網名在發表和傳播信息的過程中都會添加很多個人的情感和觀念,在自己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完成相關信息的傳播,這些被傳播的信息沒有經過正規的審核,使得受眾在接受信息時需要面臨著很大的真假辨別考驗。最值得關注和重視的是,當前情況下,有很多傳統媒體或是其中的新媒體為了贏取群眾的注意,他們遺忘了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底線,不假思索的使用互聯網上所傳播的信息,這樣一來,有很多虛假信息會在媒體的幫助下更加瘋狂的傳播,從而出現“媒體合流”的趨勢。面對這樣一種情況,傳統主流媒體的公信力會大大的下降,使得外界越來越懷疑新聞業界的權威。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虛假信息因為現代化聯網技術而獲得了更好地傳播效果,主流媒體草率的使用互聯網中的信息也無疑是幫助了虛假信息的傳播。
第三,由于信息碎片化和空間的虛擬性,便難以追究虛假信息的責任。面對開放的網絡媒體和新媒體的“自時代”,使得個人能夠更加方便的表達自己的觀念。但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由于每個人的文化水、政治素養、價值觀念等的不同,人們在關注突發事件時,就很容易出現半知半解、斷章取義、以訛傳訛等情況。與此同時,因為網絡空間的虛擬化,所以就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去約束群眾的網絡傳播行為,也很難處理網絡虛假信息,使得虛假信息傳播者難以受到相關的懲罰。
第四,廣播電視等媒體集體缺位失語現象令人憂慮。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我國很多的廣播電視媒體并沒有完全的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和效果。特別是剛開始爆發重大突發事件時,廣播電視媒體并沒有做出及時的傳播,也沒有做出有效的輿論引導。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大量的虛假信息便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并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進行大量的傳播。從相關情況中可以了解到,如果主流媒體沒有針對重大突發事件進行及時的引導和說明,那么就會為虛假信息創造很好地傳播條件,使他們能夠進行大面積的傳播,對社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相反的,如果主流媒體能夠盡早的參與到重大突發事件中去,并作出有效的發生,那么這便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虛假信息的傳播,社會上也不會出現太多的謠言。
為了有效的解決突發事件中虛假信息的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天津重特大燃爆事故現場做出了明確的回答:要本著對人民群眾生命高度負責的精神,對空氣、水、土壤質量等環境指標持續準確檢測,公開透明及時向公眾發布,不得漏報瞞報。
面對李克強總理所提出的要求,筆者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主流媒體不僅要進行及時的信息發布工作,還應該保證這一過程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另外,還應該重視信息發布的權威性。使得針對突發事件所發布的信息能夠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從而有效的發揮出傳統主流媒體所具有的作用。在主流媒體強大的社會公信力和專業水平的基礎之上,應該將廣播電視及旗下的新媒體的主渠道、主力軍的作用充分發揮在突發事件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并對突發事件的信息進行及時、透明的公開,使得社會群眾能夠了解到這一事件的真實情況,讓群眾心中的焦急情緒能夠有所緩解,并有效的避免虛假信息的廣泛傳播。具體可以按照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對于突發事件應急部門來講,他們應該同樣的重視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甚至可以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中,將它們的傳播渠道作為首選的傳播渠道。從客觀立場上來講,在突發事件的傳播過程中,網站、微博等網絡平臺有著很好的傳播效果,而且人們也非常愿意接受它們,但是由于網絡媒體有著很強的開放性和虛擬性,自媒體本身也有著個體特質,所以信息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等都應該認真的思考和推敲。廣播電視媒體作為一種媒體機構,它存在著很強的傳播優勢,對于新媒體而言,它不具備著廣播電視媒體的播出形態的線性安全和專業素養。所以說,在當前情況下,雖然人們都認為廣播電視媒體處于衰落的階段,但是它仍然具有著很強的傳播優勢、影響強勢和安全保障。因此,廣播電視媒體的作用應該受到突發事件應急部門的重視,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應急部門應該將廣播電視媒體的傳播渠道作為主要的傳播渠道,并對相關的信息進行有計劃地發展,使得事件的真相能夠展現在群眾的眼前。
另外,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應該加強自身的責任意識,促進自身的轉型升級,發揮出自身在突發事件中所具備的作用。另外,還應該對廣播電視的宣傳流程進行加快,使得它能夠將網絡優點掌握好,順應現在的媒體發展趨勢,從而加強廣播電視的傳播效果。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后,廣播電視媒體應該利用起自己官方媒體的身份沒發揮出自己作為主流媒體所具備的優勢,與相關的部門進行及時的交流,并對相關的情況進行及時的公布,使得社會群眾能夠有效的了解到與突發事件相關的信息,不留給虛假信息提供生成和傳播的機會,同時也能夠獲得引導輿論的機會。
總結:在社會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很容易引發虛假信息的傳播,這些虛假信息一旦獲得傳播的條件,那么它們傳播的范圍和內容都是非常廣泛的,這會給社會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也會帶偏社會輿論的走向,使人們群眾難以認識到事件的真實情況。面對這樣一種情況,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就應該發揮出自身所具備的優勢和作用,及時的針對突發事件進行專業的發聲,并對社會輿論進行引導,使得虛假信息難以取得傳播的機會,讓社會擁有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
參考文獻:
[1]陳林.國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研究綜述(2012-2017)[J].東南傳播,2017 (7).
[2]張麗紅.當前重大突發事件的發展態勢及對輿論引導的要求[J].社科縱橫,2014 (5)
[3]康麗潔.新媒體環境下主流電視媒體的輿論引導[J].西部廣播電視,2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