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慈
摘要:近年來我國電視節目對國外電視模式的學習和借鑒方式日漸正規化,模仿抄襲比重的不斷降低、購買版權與合作開發比例的不斷提高也能夠證明這一點,相關研究也因此大量涌現,基于此,本文結合國外經驗總結,提出了中國電視節目形態的模式創新路徑,希望由此能夠為相關業內人士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電視節目形態;模式創新;國外經驗
所謂電視節目形態,指的是電視節目的存在樣式和運動狀態,本文將其理解為電視節目設計的基本模式,節目需求多樣化與節目生產標準化的共同作用屬于電視節目形態的源頭,而為了更好滿足受眾需求、推動我國優秀電視節目的大規模標準化生產,正是本文圍繞中國電視節目形態模式創新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國外經驗總結
(一)英國
據權威機構調查表明,英國每年創造電視新節目樣式始終處于全球前列,英國也因此被稱為世界電視創新基地,而之所以英國的電視媒體能夠取得如此優秀的成果,主要是由于英國保護、發展創意產業的大環境較為優越,公共電視體制為原創文化精神提供的保障、其電視文化的哲思傳統、受眾研究的透徹也為其電視節目形態模式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些均值得國內學習[1]。
(二)韓國
韓國的電視娛樂節目多以“明星秀”為基礎,《花樣青春》、《明星夫妻秀》、《X-man》等均屬于其中代表,而深入分析這類電視節目不難發現,單一類型化、聚焦明星資源屬于韓國電視節目形態的主要特點,在“各種情境下的明星真人秀”核心賣點下,韓國的“明星秀”節目具備較強的受眾吸引力,近年來我國“明星秀”類節目的大量涌現也證明了韓國電視節目形態的價值。
(三)日本
日本雖然并不屬于電視模式的出產大國,但其基于龍頭電視產品“日本動漫”衍生的“萌產業”,卻同樣具備較高借鑒價值,由此形成的動漫產業鏈也使得日本具備較強的文化軟實力,這種文化軟實力的形成方式同樣值得我國學習。
二、中國電視節目形態的模式創新路徑
(一)營造“內容為王、創新為先”氛圍
中國電視節目形態的模式創新需要得到“內容為王、創新為先”的氛圍支持,近年來我國中央衛視、各省級衛視在電視節目創新中投入的不斷提升便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內容為王、創新為先”氛圍,2018年以來廣受關注且多為國內原創的《相聲有新人》、《新舞林大會》、《最炫國劇風》、《神奇伙伴在哪里》等電視節目便屬于其中代表,由此不難發現我國中國電視節目形態正處于快速發展狀態,而隨著新穎的節目形態轉化為可觀的收視率,我國省級衛視電視節目形態模式創新熱情得以點燃。因此,本文建議文化管理部門加強對“內容為王、創新為先”氛圍的重視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抄襲類節目打擊與治理,由此即可有效推動中國電視節目形態的模式創新。
(二)創新用人機制
為鼓勵中國電視節目形態的模式創新,各省級衛視、影視集團的用人機制創新具備較高必要性,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引入的競爭機制便屬于其中典型,通過地方臺公開選聘欄目制片人、參與競聘者提供競聘方案、集中答辯與考核,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得以不斷拿出新的策劃方案,并迅速組織實現方案的團隊,而能夠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員,便有可能成為制片人。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旗下的制片人擁有薪酬分配權和人事組合權,但其電視節目的存貨則必須以新欄目按收視率考核決定,如電視節目收視率不達標三個月,電視節目便會進入“等待期”,而“等待期”的長短由節目的影響力和性質決定,而如果“等待期”中節目的收視率仍無起色,該節目便必須下馬并由新節目頂上,下馬節目的欄目人員也會因此失去收入,這種激烈的競爭制度變為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旗下的湖南衛視長期處于省級衛視領頭羊位置提供了充足保障,用人機制創新的價值可見一斑[2]。
(三)推進創新程序與國際接軌
隨著中國電視節目形態模式創新的不斷推進,我國基本上擺脫了“xx節目不錯,我們模仿一個”的粗放型原生態“創新”,但仍舊存在的作坊化痕跡不容忽視,欄目初始創意階段領導盲目提出自身感興趣的節目形態、欄目停播不完全取決于受眾要素等便屬于典型的作坊化痕跡,因此本文建議推進創新程序與國際接軌。基于英國電視“節目模式”開展分析不難發現,其節目制作體系流程可概括為:“節目制作方嚴格創意思考→選擇適合內容→完成完整的電視節目流程設計→研發出“節目制作圣經”→生產電視節目→播出前經過觀眾預審→播出后獲得優良收視市場回報”,而其中經受住市場考驗且獲得優良收視市場回報的電視節目便被稱作“節目模式”,“節目制作圣經”則包括燈光、舞美、視頻、音頻等整個演播室系統。因此可通過購買國外“節目模式”推動中國電視節目形態的模式創新,而“節目制作圣經”則能夠提供軟硬件兩方面規定,如話筒位置、攝像機位置、節目的結構方式、細節的精神指向等,相較于我國較為粗放和隨意的節目制作方式,英國電視“節目模式”較為“工業化”,而通過購買“節目模式”這種“交學費”、“當學徒”的行為,我國各電視臺便能夠逐步掌握嚴密的開發流程,自主欄目開發也將由此更好得到整體研發步驟的支持,這些都將最終推進中國電視節目形態的模式創新。
三、結論
綜上所述,中國電視節目形態的模式創新具備較高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營造“內容為王、創新為先”氛圍、創新用人機制、推進創新程序與國際接軌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中國電視節目形態模式創新路徑,而為了進一步推動這一創新,我國現階段存在的缺乏鼓勵保護創新的深層文化心理、版權保護存在缺陷等現狀同樣需要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劉清艷.中國養生類電視節目的創作現狀及模式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8 (14):73-74.
[2]王梅.模式時代文化類電視節目的自主創新[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8 (0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