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麗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對身心健康方面的需求越發高漲,而體育運動作為重要的愉悅身心方式,逐漸邁入了全民參與時代。21世紀,大型體育賽事已然成為中國政府重要的戰略規劃之一,其不單單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求,還影響著城市的形象及綜合競爭力,備受各界關注。而媒體運行作為全運會效能發揮的基本保障,其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基于對全運會媒體運行歷史的回顧與解析,就其未來發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全運會;媒體運行;歷史經驗;發展
薩馬蘭奇曾經著重指出,成功舉辦奧運會的三個要素,即良好的組織工作、本國的體育成績以及媒體的宣傳。該論述突出了媒體運行對大型體育賽事的影響力。時至今日,自媒體運行引入我國國內,在歷屆全運會組織實踐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服務體系建設日漸完善,在宣傳城市形象方面的功能價值越發突出。但與此同時,受多重因素影響,加之發展時間不足,全運會媒體運行仍舊存有不少問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一、全運會媒體運行歷史
時至今日,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媒體運行概念引入我國并付諸于實踐以來,全運會媒體運行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并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為大型體育賽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就客觀事實而言,其本身發展時間尚短,部分問題依舊比較突出,具體相關論述如下:
(一)發展
在新中國建設初期,很多軍事比賽被納入全運會的范疇,隨著科技與文明的發展,破紀錄幾乎是家常便飯。縱觀前四屆的全運會媒體報道,其主要功能定位是政治宣傳,彰顯新中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相關內容設計較為謹慎,著力弘揚運動員精神,表達了贊美之情。在該階段的媒體運行中,組委會直接干預引導輿論,尚未形成服務意識。在后期的發展建設中,第五屆全運會舉辦可謂一次重要的轉折,以薩馬蘭奇為首的國際奧委會,力求實現全運會與奧運會的高度統一。受此影響,媒體開始增加了諸多關于奧運冠軍復賽的報道,并隨著全運會規則與奧運會的對接,服務意識日漸增強。與此同時,國家體育總局對于媒體輿論的控制開始放寬,并積極組織媒體采訪,使得受眾更加全面地了解全運會賽事。自第八屆全運會組織開展以來,主辦城市越發意識到媒體的宣傳作用及產生的效益,并加大了配套服務建設,為媒體人的參與提供了良好服務,之后媒體村的管理建設,更是推進全運會媒體運行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二)不足
客觀維度上講,我國在全運會媒體運行的發展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相關管理機制日益完善,并提高了服務意識,取得了良好成效,建構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媒體運行模式。但與此同時,值得指出的是,我國全運會媒體運行的發展時間尚短,其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小覷,是未來努力的重點方向。具體而言,在整個配套服務建設中,過度偏重于硬件方面的建設,軟件服務水平相對不足,對服務的認知尚未上升到理念高度,沒有形成明確、完善的組織架構,系列工作開展缺乏規范性、專業性。另外,信息反饋渠道不足。事實上,隨著媒體人的職業素養建設與提高,加之越發嚴重的行業競爭壓力,他們希望及時獲取更多的熱點訊息。尤其是隨著新媒體發展,互聯網、手機電視等傳播平臺的拓展,使得媒體報道人數急速上升,很容易出現突發狀況,對全運會媒體運行管理提出了嚴峻挑戰。但是,現階段而言,我國在全運會媒體運行突發事件及網絡輿情應對機制方面的建設,尚有空白之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二、全運會媒體運行建議
如上分析,縱觀全運會媒體運行歷史,我國在積累諸多方面經驗的同時,亦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新時期,為了促進全運會順利舉辦,最大限度地釋放其價值效益,確保第十三屆全運會質量,應盡快完善相關配套管理機制,解決現實問題。在具體的操作踐行中,應提高對服務管理的重視程度,協調好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之間的關系,“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提升媒體人參與體驗,使之發表更加優秀的作品,讓受眾全面了解全運會賽事情況。基于此,以國家體育總局為主導的各級單位,應充分認知到媒體運行的重要性,積極配合采訪系列工作,正向面對媒體提問,擴寬其信息來源通道,將全運會賽事盛況精準地傳達出來,制造熱門話題,引導社會各界廣泛討論。除此之外,還需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及網絡輿論應對機制,及時發現全運會媒體運行問題,綜合考量,針對性地采取有效處置策略,盡可能降低對社會的不良影響,引領良好社會風尚。同時,加強對媒體人的素質建設,豐富他們的學識涵養,提高其服務意識、責任意識以及各方面能力素質等,如創新能力、協作能力等。
參考文獻:
[1]付曉靜,張德勝.新媒體時代體育賽事危機傳播管理的變化與轉型——以遼寧全運會為個案[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 (03):51-54.
[2]宋翔.完善全國運動會媒體村運行管理的研究——以第十一屆全運會媒體村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2,2 (18):67-70.
[3]李佳徽,聶鐵.全運會媒體運行的演進[J].青年記者,2011 (0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