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源
摘要:創作者借助仿真沉浸式、互動式的“建筑空間”,或貫穿一個引導式的故事、線索,或沒有故事,只建構的某種時空,來表達某種“意念”或“精神境界”。仿若進入混沌初開“太初有道”的非邏輯性的境界。
關鍵詞:VR;意念;非邏輯性
VR影像——觀者的“意念”延續
被動的觀影場景、事件設計,與VR的“交互參與主動故事設計”理念,愈發展現了“影像修辭”所提及的重要悖論,羅蘭.巴特在他的《影像的修辭》一文中詮釋“所有影像都是多義的,在能指的下面,一般都隱含著一個‘浮動的所指鏈,讀者會在其中選擇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因此,在任何社會都需要一些把浮動的所指鏈固定下來的技術,以克服對不確定符號的恐慌:語言信息就是這種技術之一。”[1]傳統影像中可以充分利用蒙太奇語言、聲音、文字去將影像的多義性固定成創作者表達的所指,而在VR技術影像中,卻成為了遠離明確所指的悖論,全景沉浸式打破了觀看被動的畫框,影像的構圖藝術的思想的所指已消失,觀眾可以自由選者觀影的角度、方向、按照個人化的觀察模式,編制自己的風格化的“故事”(通過交互式技術完成),觀影有預先設定的場景、故事元素,卻沒有故事發生各元素發生的先后順序的預設,就如同觀眾此刻既是整個“場景影像”的接受者也是它的第二創作者,不同的觀影者按照自己的觀察、思維方式剪輯故事,VR第一初創者只是這個“場景影像”的建筑師,提供的是“外延影像”,這是VR的初創者們的隱秘的手法,在這些場景中會發生什么,怎樣發生,由這些生活在這些“虛擬環境”中的沉浸者們來完成。
VR的仿真的全景空間的視覺建構技術已超越了傳統的攝影技術,但它仍舊是克拉考爾的“根植于意念和自然攝影方法的延伸”。[2]甚至可以建構意念的想象虛擬世界,讓觀影者沉浸并身臨其境的感知它的“客觀存在”。沉浸式全景觀影模式,打破了傳統銀幕畫框,這種觀影模式觀者通過自己“想法”來完成觀影,創作者借助仿真沉浸式、互動式的“建筑空間”,或貫穿一個引導式的故事、線索,或沒有故事,只建構的某種時空,來表達某種“意念”或“精神境界”。
“請想象一只沒有被人為的透視法則所統治的眼睛,一只沒有被構成邏輯所侵蝕的眼睛吧!這只眼睛與任何事情的名目都不對應,但它必定要通過知覺的冒險來認識生命活動之中所遭遇到的每一樣事物。對于那些根本意識不到‘綠色在地上爬行的嬰兒,草地上有多少種顏色?光可能給這只純真的眼睛創造多少道彩虹?……這個世界與不可知的種種事物同在,并隨著運動的無限變化和色彩的無數等級而沸騰騷動。請想象一個在‘太初有道之前的世界吧!”[3]布拉卡吉視覺美學中的“純真之眼”,這是1963年先鋒電影藝術家,反傳統電影創作技法,為視覺獨立性辯護的宣言,這也是當今科技視覺藝術呈現發展巔峰VR、AR技術已能創造的直觀,不需視覺修辭與隱喻的視覺境界,人們的觀影傳統習慣瞬間在VR影像的世界里被打破,仿若進入混沌初開“太初有道”的非邏輯性的境界,如初生嬰兒般的面對著天馬行空無法比擬的視覺奇觀,沉浸其中,觀者應具有“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的心態,方能創作與領會VR獨特的藝術境界。
VR的敘事語言——非邏輯的“視聽奇觀”
VR初創者的“隱秘手法”,依托計算機數字圖形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等多種科學技術,通過360度實景拍攝、數字合成或通過數字虛擬技術構建多維物理仿真全景空間,呈現沉浸、交互、構想是VR環境系統的三個基本特性。[4]VR電影有360度攝像機的實拍也可以通過現實攝影與虛擬攝像技術合成,在虛擬的場景空間中建構實現,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羅蘭.巴特看來“外延影像”(無編碼信息的影像),“語義開放體系的簡單有效性偷偷取代了偽真理,編碼的缺席讓信息失去了邏輯,因為它像在自然之上建立了文化符號。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意義上的重要悖論:技術越促進信息的傳播(尤其是影像),它就提供越多遮蔽那些建構既定意義之下的意義之方法。”[1]VR的影像語言系統正是一個開放的語義體系:非邏輯性、多義性的、純視聽奇觀的呈現。
VR可以將故事講的身臨其景,全景沉浸的視覺形式,實現了傳統電影語言不易企及的逼真感,傳統電影語言需使用第一人稱視角:偷窺視角、遮擋視角、跟鏡頭、背面拍攝,正方向拍攝等;營造緊張的情緒,通過音樂、蒙太奇的剪輯節奏、蒙太奇的語言、畫面的構圖、色彩、影調等綜合性元素復雜的邏輯構思組合才能實現。VR的電影鏡頭語言,延續了“內部蒙太奇”語言方式,保持時空的連續與延續,而觀影者自身就是鏡頭內部蒙太奇的布局者,VR的通過技術手段的沉浸式形式提供了“我”相對的觀影自主性、交互性。VR環境中的“幻境”,在VR觀影過程中,沉浸式、互動式觀影激活了觀影者的思考,營造可供環境、情境的參悟。通過虛擬現實環境的知覺素材的累積,最終的“境像”是初創者塑造基本的故事場景、環節與觀影者選擇“尋找故事”的共同結果。
參考文獻:
[1][法]米歇爾.福克等著.法國哲學家論電影 寬忍的灰色黎明[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
[2]周文.世界電影美學名著導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
[3]滕守堯.光和時間的神話——先鋒電影視覺美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4]甘霖,馬妍.VR 技術應用于當代電影的思考[J].現代電影技術,201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