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來說,可謂是恰逢其時。陜西皮影藝術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陜西藝術文化的優秀代表,存在著其固有的問題與不足,為了有效對外傳播陜西皮影藝術,必須正視自身的問題與不足,本文通過分析陜西皮影的特點及存在問題,提出結合時代特質,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并建立有效策略,從而提高自身形象與對外傳播力,講好陜西故事。
關鍵詞:皮影;價值;對外傳播
一、陜西皮影的起源和特點
陜西是皮影的發祥地,遍及全省。作為一種古老的動畫式表演形式,有著其獨特的舞臺效果,造型美和趣味性,人物典范而完美、動物的形象也多種多樣,加之多變婉轉的地方性唱腔配合人物的個性特點,因此這種藝術在當時,沒有動畫片的時代很受觀眾的喜愛。皮影人物多取材于我國家喻戶曉的故事、神話,經典傳奇,通過人物,故事傳達出中華文化的真、善、美,人性的善與惡,對少年的諄諄教導,對家庭美滿幸福的宣揚,對社會和諧的倡導,都是皮影藝術廣受歡迎的緣由。比起大戲不易表演,皮影演出更加便利。另外,皮影表演藝術吸收當地民間藝術和外地船工的說唱法,逐漸長成以月琴、板胡為首要伴奏樂器的另類戲曲劇種。這些都構成陜西皮影經久不衰的緣故(趙國婷.2008.)。
二、皮影藝術的文化價值
(一)美術文化
陜西皮影造型逼真,歷史人物造型俊美,服裝色彩搭配協調;動物造型多選自傳說和生活中能給人們帶來某種好運,又可趨利避害的飛禽走獸,如,虎豹,龍鳳,麒麟等。每場皮影戲都貫穿在一定的故事情節中,因此就有符合場景的道具,亭臺、門樓、閣樓、彩樓、庭院、茶館、城門、云洞等。這些道具一般為陰刻,色彩鮮艷。總體來說,陜西皮影造型設計合理、布局嚴謹、密而不亂。陜西皮影造型不但在表演中能帶給觀眾美的感受,裝裱后的皮影也是裝飾與贈送友人的佳品。陜西皮影的原材料選用牛皮和驢皮制作,采用手工雕刻的傳統手法,或鏤空、或陽刻、抑或陰刻,通過整體上色,達到皮影藝術的造型美和色彩的感召力,皮影藝術來自民間,民俗特質濃厚,一件皮影作品不但足以檢驗皮影藝人刀法的功力,也是濃縮地方特色的民俗瑰寶。
(二)戲曲文化
陜西皮影,按唱腔和流行地區的不同就有“阿宮腔”、“八步景”、“碗碗腔”、“弦板腔”、“拍板皮影”、“商洛道情”、“關中道情”、“安康道情”、“陜北碗碗腔”、“安康越調”等的區別。皮影是配合著唱腔來演出,因此也叫皮影戲。皮影戲的表演需要的藝人較少,形式靈活。皮影戲在陜西省內就有如此多的唱腔,它吸收了傳統戲曲的音樂,而又彌補了戲曲音樂的不足,尤其高亢、婉轉、且具有陜西地方豪情的唱腔在我國各地皮影表演藝術中獨樹一幟。
三、“一帶一路”下陜西皮影藝術對外傳播的路徑
(一)皮影手藝人自身的提高
如今,陜西皮影制作與表演的手藝人,大多數年紀偏高、思想保守、皮影表演的唱詞青年人難以聽懂,老的樂器他們也難以適應。這樣一來,皮影沒有吸引現代觀眾的法寶,尤其是無法吸引孩子們的目光,也就漸漸失去了生命力。這樣就無法一代一代流傳下去,遲早會變成博物館里的文物,沒有市場活力,賣不出門票,老藝人們的生存也隨之成為最大的問題。改變這一現狀需著眼新一代的繼承人。
1.轉變皮影藝人固有的,守舊觀念,吸收新鮮的社會元素,與傳統皮影表演藝術融合。
2.陜西皮影長期以來都是固步自封的小農經濟,經營模式單一;演出形式比較碎片化,分散,一般分散于省內傳統農村或廟會,沒有專門的皮影表演場所,也缺乏時代特色與外來文化,要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從省內外大力培養皮影表演藝術繼承人,吸引外界人士從事皮影工藝制作。
(二)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
在當今的新媒體時代下,網絡與新媒體將以往多種傳播方式融合并存,陜西皮影藝術今后的對外傳播也不可只沿尋舊路,必須將新媒體平臺作為對外傳播的重要渠道。可采用:集中打造互聯網+皮影演出產業、互聯網+皮影產品銷售產業、互聯網+皮影周邊產業開發。可將陜西皮影的形象制作成微信表情包,通過其高速,有效的下載使用量在網絡社交媒體進行對外傳播。今后陜西皮影文化的對外傳播需進一步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
(三)創新陜西皮影,與其他產業結合
1.突破陜西皮影表演形式,開發皮影新產品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計劃將陜西傳統的皮影藝術拍攝成具有國際范兒的動畫片,用最先進的4D技術包裝陜西傳統原生態的皮影——4D動漫皮影戲《東方創世紀》。把皮影藝術帶入動畫制作時代,才能成為青少年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更有助于培養青年一代對皮影藝術的興趣,也能為陜西皮影走出國門多一種渠道。用4D技術將陜西傳統皮影好好包裝一番。由此產生的皮影動畫片衍生產品,不但會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更能在青少年中很好的傳播皮影藝術。陜西皮影不僅是傳統文化,同時也是實體商品。如一方面結合卡通人物,毛絨玩偶以及3D皮影造型;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商品銷售渠道,形成多種價值定位,在商品消費市場中加強其對外傳播力度。
2.打造“陜西皮影旅游”產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耕文明的風采正逐漸隱退,如今皮影藝人要面對的是來自各類視聽方式的挑戰,皮影藝術老藝人與傳承人之間出現了斷層,皮影成為了即將消失的藝術。針對陜西皮影文化的現狀,我們打造必須打造“陜西皮影旅游”產業,增加皮影藝人的收入;促進皮影藝術的發展;廣泛傳播皮影藝術,弘揚民族文化。
四、結語
陜西皮影藝術作為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不能止步不前,還要不斷發展,日臻完美,更要走出國門,發揚光大。必須更新皮影表演形式,創新皮影戲曲內容,促進傳統皮影藝術與現代媒體融合,創新,最終走出國門,弘揚優秀民族文化,講好陜西故事。這一任務又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復雜系統工程。
參考文獻:
[1]秦毅.非遺推廣可以更有趣[N].中國文化報,2017-5-18:002.
[2]孫建君.中國民間美術教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448.
[3]沈珉.中國傳統皮影[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