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穎
摘要:隨著網絡科技的不斷進步,廣播電視新媒體技術在此環境的依托下得以飛速發展,相比于傳統的人們只能從電視、廣播等平臺上獲得信息而言,廣播新媒體技術,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極為明顯的改變,自然,飛速發展下的新媒體傳播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根據目前廣播電視新媒體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對新媒體的發展過程中的管理做一個簡要分析,旨在為新媒體傳播發展道路添磚加瓦。關鍵詞:廣播電視;新媒體;新媒體發展;管理措施我國信息網絡的不斷發展,帶動了一系列的網絡科技,數字寬帶信息技術、廣播電視新媒體技術也在此背景下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并發展得日新月異,相比于傳統廣播、電視等平臺而言,新媒體技術打破了傳統單一接收信息方式的同時,讓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急速發展所留下的弊端卻日益嚴重,為了更好的改善我國廣播電視新媒體發展技術,開拓新媒體電視發展前景道路,本文將結合目前廣播電視新媒體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給與一定的管理措施和方針。一、目前廣播電視新媒體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一)對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構成威脅新媒體廣播電視的發展是現代社會急速發展的產物,在豐富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對傳統媒體自然也構成一定沖擊,就如同早年電視機的發展對廣播所造成的沖擊是一樣的,但相比于電視對廣播的沖擊而言,新媒體所造成的影響和威脅要大得多,尤其是在新媒體播放平臺與日俱增的背景下,鋪天蓋地的網絡視頻和信息,充斥著現代人的生活,在這些信息中,不乏粗制濫造,暴力低俗等非法視頻文化夾雜在內,伴隨不同的播放平臺,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對現代治安以及主流信息的傳播都造成了極為嚴重影響。(二)廣播電視新媒體發展中的法規存在漏洞因廣播電視發展極為迅速,我國在此方面的法規及制度又極不完善,以至于常常是問題已經發生,并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后,相應的法規和制度才出臺,頗有一種“馬后炮”的感覺,雖說后期制定的制度措施對后面的監管有一定幫助,但前期的影響已經造成,挽救措施再完善,依然收效勝微。其次,因新媒體的相關內容極為廣泛,包括但不限于電視、移動互聯網、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等等,多樣化的技術,對管理監控也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即使前期做了一定的預防,也因各個平臺的時效性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存在極大差異。(三)新媒體對節目內容的把控性較差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能從不同平臺不同渠道獲得信息,平臺的多樣化,導致監管難度增加,不少惡劣低俗暴力內容也充斥其中,為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在節目內容的篩選上,相關單位應制定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每個平臺所推出的節目內容,都有明確,開放,正能量等信息,堅決抵制低俗暴力節目,確保能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起到積極意義。二、廣播電視新媒體發展的管理對策及方針(一)建立并完善相關的管理措施新媒體廣播電視技術想要得到更為穩健良好的發展,相應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必須更為完善才行,并且在發展速度上一定要跟上新媒體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即使跟不上,也不要落后太多,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從傳播的平臺上進行控制,比如說根據電視、移動互聯網、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等不同渠道,制定不同制度并在節目的播放源上,更為嚴格的把控內容,一旦發現惡劣低俗內容傳播,直接給與嚴懲,利用完善的制度和嚴厲的懲罰措施,來促進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二)增大對管理新技術的研究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播放形式層出不窮,制作過程和方式也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想要完善系統的管理措施,只有建立在更為先進的新技術上才能更好的得以實現,先進的新技術,旨在從播放源頭解決問題,現代人們在觀賞節目之時,經常會頻繁更換播放源,因此所研究的新技術,最好能全面掃描解決不同平臺傳播方式下的內容,達到統一市場控制風險的目的。(三)建立完善的網絡監管制度,從根源上控制現代新媒體廣播電視擁有傳播速度快,數據龐大,隱蔽性較強等諸多特點,這些對網絡監管而言是極為不利的,尤其是在時效性方面,若不能立即控制就會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所以現代的網絡監管,應當加強時效性方面的控制,建立對節目IP地址,節目內容等多方面追蹤,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提高對色情、暴力、低俗等節目文化的傳播控制,以凈化新媒體節目內容,達到提升現代人主流文化意識,促進新媒體平穩健康發展目的。三、總結現代新媒體廣播技術的急速發展,雖說豐富了現代人的業余生活,但一系列不完善的監管制度,使得新媒體廣播電視在傳播過程中仍然充斥不少低俗非法文化的傳播,對現代社會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為更好的引導現代人的主流意識,抵制惡俗、暴力、色情等非法內容的傳播,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和體系、研發監管新技術均已勢在必行,只有在更為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新媒體廣播電視技術才能得到更為優質,穩健的發展,才能更好的滿足我國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參考文獻:[1]程龍.淺論廣播電視新媒體的發展及管理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 (02):126+146.[2]馮小花.淺談我國廣播電視新媒體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J].現代國企研究,2016 (08):155.[3]陳靜,胡美玲.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發展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6 (05):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