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榮
摘要:媒體市場的完善導致新聞傳播途徑多樣化,多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新時期新聞媒體之中占據主導地位,緊緊把握新聞媒體傳播主流,則需緊抓新聞采編工作。只有提高新聞采編深度,以獨特的采編視角對待新聞,加強采編創新性,才能夠保證編輯出來的新聞內容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推進新時期新聞采編工作的完善與發展。關鍵詞:新時期;新聞采編;創新新聞采編工作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具體任務和要求自覺認識客觀事物的活動。其可分為采訪和編輯兩部分,可分為新聞信息認定、采集、加工和制作幾個步驟。新聞采編工作保證了新聞的可靠性,實施性與真實性,方可進行后續新聞傳播及推廣工作。且新聞采編工作是新聞的基礎,多由采編,編輯,制作形成日常新聞。新聞采編不僅影響了新聞的質量,也影響了新聞導向。故只有采編人員以敏銳的角度觀新聞,以最大熱情干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創新和改進,才能夠更好的發揮新聞工作價值。一、新時期新聞采編的角度(一)真實性新聞報道是把新聞事件完整的展現給他人,使其了解事件的過程。其相對于常規寫作而言,更需要吸引廣大群眾。且轉述過程中,需從多角度充分考慮,聯合文字、圖片及視頻重塑新聞事實,使新聞事件報道的更加真實。新聞采編人員可通過報道真實案例,使人們直面社會真相。通過揭示社會真相,讓群眾感受到新聞報道的作用,了解社會的真實狀態。(二)獨特性提及新聞角度,包括新聞從業者在內,較多說法即為“側面”。即不從正面角度出發敘事,而是從“側面”角度引入。這樣的新聞稿會顯得與眾不同,光彩奪目。有的新聞學相關書籍也將其表述為“報道新聞事實所選取的不同側面”,也可稱之為“側面論”。其側重于事物之間的橫向聯系,而不突出縱向聯系。故所表述的事件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三)群眾角度出發新聞報道要從廣大群眾角度出發,才能更好的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興趣,實現新聞報道的價值。人民群眾的反感不僅會使報道失去意義,也將失去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故開展新聞報道時從群眾角度出發,可更好被群眾理解,實現新聞報道的價值。使人民群眾理解新聞報道講述的內容,消除單純新聞報道的枯燥乏味性,就會使人民群眾更好的了解新聞。二、新聞采編工作原則與面對的挑戰(一)新聞采編工作原則第一,技巧性原則新聞編輯工作需在報道之中保護當事人隱私,故常使用化名。有時候,還會配有馬賽克。因此在采編工作之中,需掌握工作技巧以保護當事人隱私,并不影響正常報道。第二,正三觀原則弘揚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信息,可有效推動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弘揚正確的三觀還可提高國民思想素質,為我國發展貢獻力量。因此,新聞采編人員需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選用積極向上的信息,引導人們思想動態,指引群眾樹立正確三觀,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二)新聞采編面對的挑戰第一,主題不鮮明當前新聞報道之中,仍存在未深入挖掘新聞事件而僅做簡單闡述的現象。該種新聞報道缺乏鮮明觀點,且引導力度也不夠,有待進一步完善。且部分新聞報道中國內外事件報道時缺乏自身特色,導致泛泛而談。致使新聞的權威性和直觀性未有力彰顯,影響觀眾閱讀樂趣,阻礙新聞及多媒體的長遠發展,也不能夠起到新聞輿論積極作用。第二,形式太單一形式過于單一是指新聞報道時缺乏獨特性,導致報道內容過于單一和古板,無法引起觀眾的注意,使人們群眾對于新聞產生視覺疲勞和厭倦情緒。部分新聞報道在編輯或播放過程中過分追求娛樂性,致使報道嚴肅新聞時帶著輕松詼諧的預期,使得觀眾無所適從,興趣不高。第三,創新力度和深度不夠新時代新聞視角下,不可只依賴新聞采編完成新聞報道,還需融入創新元素吸引讀者眼球。且創新是對新聞編輯工作最為直接的要求,其影響著閱讀群眾量及新聞傳播價值。當前實際新聞播報過程中,常會出現部分報道似曾相似。一些新聞媒體在播報新聞過程中,會借鑒他人看法而代替自己看法的表達。因而嚴重影響觀眾的關注度,也將會造成觀眾對新聞失去信心。故采編人員可在編輯新聞過程中,本著新聞工作原則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新聞事件的真相,了解事件前因后果,融入創新元素凸顯新聞價值。三、新聞工作的創新策略研究(一)加強與各個媒體的合作新聞單一途徑的發展并不長遠,故新時期新聞媒體的主要工作模式是合作方式。在網絡信息化時代,新聞可充分與各個媒體交流發展,例如:電影、社交APP等。將新聞采編推廣工作融入到各個媒體交流與合作之中,實現新聞媒體的長遠發展,最大程度實現資源共享。而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則要充分發揮新聞的長處,尋求新的內容兼并方式來提高新聞傳播效率,促進新聞行業的穩步發展。(二)創新新聞編排方式新聞編輯工作需要明確新聞主題,保證內容飽滿,具有良好的輿論導向性。故編輯新聞稿件時,要準確把握好新聞背景,使其能夠更好的引領讀者認清新聞主旨。另外,在民生新聞策劃工作中,需積極融入黨和政府倡導的方針政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協調處理輿論導向與政府之間的工作。故新聞采編工作人員需要在重點新聞的表達之中,充分結合群眾的心理需求和業余興趣反應民生基本現狀。當編輯新聞稿件時,需對主要編輯點進行串搭處理,結合其他相關負責人的采訪,使新聞更加貼近觀眾的閱讀需求,提升新聞的信息量,吸引民眾參與討論。(三)突出編輯特色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資源巨大,復制和粘貼的成本較為低廉和邊界,故部分新聞媒體選取更為簡便的方式報道,而并沒有深度挖掘事實真相。部分新聞媒體過度追求關注度,報道事件時故意使用刺激性新聞標題予以報道,破壞了新聞原有的面貌。故新聞準確性和真實度受到沖擊,影響了新聞工作的傳播效果。新聞采編工作應堅守職業道德,得知事件后進一步尋求真相,再分層歸納總結,以新聞采編角度深入剖析。除此之外,新聞工作者還應增加專業化閱讀,借鑒國內外優秀新聞報道經驗,提升自身編輯特色與能力。(四)多角度報道新聞我們可通過改善原有會議報道以迎合群眾的角度,但并不能夠將會議報道內容全部取消,需花費更多心血將報道做好、做活。新聞報道需從群眾角度出發,仔細探究和摸索,不斷以科學的方法分析,才可有效改進報道。如新聞報道內容不受群眾喜歡,或者離群眾生活較遠則會失去閱讀群眾。改進報道可從會議內容之中尋找吸引群眾線索的點進行整合,透露出會議的各種消息與政策廣告,方可實現新聞采編工作的工作意義。同時,還需整合資源做別具一格的報道,方可吸引廣大群眾的目光。(五)加強新聞可觀性增加黨政的新聞報道,提升新聞報道的針對性,使群眾了解新聞實事。可對原有新聞報道做一些改動,并不一定要對領導指示和工作內容進行壓縮,而是要從深層次對有關信息進行報道和宣傳。且報道黨政新聞工作時,不要以傳統方式進行報道,要以現代化語言潤色,以多維角度報道,著重突出創新點,確保吸引讀者眼球。還可通過增加組合報道方式,提升新聞的整合力和感染力,提升新聞可觀性。也可通過增加娛樂報道,提升新聞報道新合度,使讀者群體不斷擴大,達到新聞傳播的目的,增加新聞的可觀性。除此之外,加強新聞報道深度,提升新聞報道沖擊力;促進新聞報道平民化,改變新聞傳播方式均可為新聞增加可觀性,提升新聞傳播效果。四、結束語綜上所述,完美的新聞采編工作,不僅要有獨具匠心的語言文字能力,還需要尊重時代背景,才能夠使新聞作品更加具有藝術性,更能夠打動人和感染人,更符合人民群眾的需要。隨著公眾信息獲取途徑多樣化,新時期的新聞采編更要尊重時代化發展趨勢,吸收新時期精華,在尊重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積極面對采編工作新挑戰,及時融入創新元素,以制作出更加優秀的新聞。參考文獻:[1]趙丹華.新聞采編工作的角度與創新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8 (20):230-230.[2]香棠.基于新時期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的創新取向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6,2 (1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