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霞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媒技術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原有的多媒介形式也開始向“融媒體”發生轉變。“融媒體”的到來為高校的新聞宣傳工作帶來了挑戰,同時也迎來了很多發展機遇。本文將立足“互聯網思維”深度融合高校媒體現有資源,建立新的模式,以推進高校新聞傳媒工作體制優化,進而打造更完善、更有效、更有指向力思維新聞傳播平臺。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新聞宣傳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躍式的發展,“融媒體”對傳統的新聞宣傳工作模式造成了從未有過的挑戰和發展機遇。如何有效利用“融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如何打造高校新聞宣傳“融媒體”孵化室,是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第一要任。
一、“融媒體”概述
所謂“融媒體”不是簡單的媒體融合,而是媒體融合衍生物。來自《光明日報》的總編輯何東平以為“融媒體”是不同媒體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以化學的方式最終“合成”的更具滲透力與競爭力的新主流媒體,新的“融媒體”不再僅僅是新的媒體,也不僅僅是紙媒,而是“化學合成”的“融媒體”。“融媒體”的重點在于“融”,怎么把機構媒體的內容資源、采編團隊、采發流程、產品形態、傳播方式、技術方案、市場營銷等等方面有機地分散在紙媒和新媒體部門之下,通過“化學”的方式放在一個平臺來解決處理。簡言之,“融媒體”就是通過發生化學反應而非物理反應進而產生最佳效果來締造新型的主流媒體。
二、“融媒體”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現狀
在《中國第39次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指出,我國共有7.3億網民,其中年齡段在20-29歲的比例最高,達30.3%,這部分網民主要都集中在高校青年群體中。當前,高校媒體主要包括校報校刊、校電臺、校電視臺、校園網以及新媒體,流媒體等,這些媒介主要構成了高校的輿論平臺,充分展示師生的風采,發揮著信息傳播、文化滲透、思想引向等等功能。在高校中,新媒體的發展比傳統媒體快得多。移動媒體因其強大的溝通功能和社交功能,已成為教師和學生獲取學校信息的首要方式,其點對點的通信特性可以滿足各類受眾的不同需求,宣傳的覆蓋范圍也越來越廣。
三、“融媒體”在高校新聞宣傳中的應用
(一)強化互聯網思維
充分認知互聯網思維的特點“開放、平等、協同、共享”,強調新聞宣傳的必要性與緊迫感,要善于內化互聯網思維發展“融媒體”,這就要求,高校新聞宣傳管理工作者必須打破原有思維模式,接受新思維。目前,許多高校仍然不夠重視新媒體的搭建,他們將新媒體放在次要甚至附帶位置,極其忽視其重要性。在人員配置、財務投資和管理重點方面,仍然是“傳統優先”。然后,它們都是在傳統思維的基礎上創設的新媒體。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做法就是,除官微外,報紙,電臺和其他媒體平臺也是如此。這個現象很清楚的說明了固有思維根之深蒂之固,想要做好“融媒體”這要求我們媒體人既不能擯棄傳統,同樣不能隨意增設新媒體。傳統媒體之所以還能如此根深蒂固,就是在于其擁有著非常大的可信力,需要不斷進步與完善。新媒體的增設必須要有新思維的支持,絕不能用舊的想法來做。應該增加投資,做到專業人做專業事,體現出特點特色,做大做強,補充于傳統媒體。
(二)重塑新聞生產流程
高校媒體必須破除原有新聞制作瓶頸,不斷創新與革新機制體制,方可進一步促進高校媒體更深層次的融合,完成生產過程的重塑。原有的新聞制作瓶頸主要表現在,校報、電臺、新聞網、官微都有不同的團隊,每個部門都在做自己的事務,這是對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嚴重影響著新聞的制作和校園媒體資源的有效融合。這要求:①統一身份,持證上崗,必須確保所有在職人員都是媒體中心工作者;②統一協調,聽從全媒體中心指揮,統一協調,分工合作;③統一評估,建立一個具有差異分化和可統計分化的考核評估體系,對所有在職人員統一評估。通過內部培養和額外技術崗位,加強校園媒體內部技術實力,充分發揮學校優秀人才的技術特點,擴大“融媒體”上的技術投資以及開發程度,搭建“融媒體”大數據技術平臺。
(三)團結高素質采編人才
媒體的融合回到根本上是靠人來融合,媒體競爭總結來說就是人才的競爭。要促進高校的媒體融合,必須建立一支專業素質過硬,能夠完美適應現代通信的媒體人才隊伍,不斷加強其業務水平能力、充實其互聯網思維。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宣傳隊伍的整體素質,各高校必須清楚認知新媒體運作機制、溝通法則、信息傳播特征以及具有優秀溝通能力的人才,通過開放、豐富新聞崗位,公平公正地選擇上崗。“融媒體”對采編人才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不僅要求采編記者既能擔任采訪還需要承擔起編寫、拍攝、后期等等新興技能為新聞產品提供多元化的展示。此外,還需要掌握各種現代采編錄音設備,可以熟練運用多種媒介工具豐富文字、圖片、圖文音頻相結合,優化創新新聞信息傳達的表達方式,提高信息傳播的效果。
四、結語
要想打造高校良好的外在形象、提升高校內涵,必須內外兼修,提升軟實力,推動校園媒介融合,成立校園新媒體,這不僅僅是“融媒體”的內在要求,更是對高校大學生思想上的改進的必然要求。如此背景之下,必須要求各個高校與時俱進、與時俱新,跟緊時代的步伐,緊握時代發展機遇,解放思想、優化體制,以強化團建為基石,不斷優化與創新校園新媒介。更深層次的媒體融合構建“融媒體”,借此,不斷提高的新聞宣傳工作不斷提高提升高校“融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可信力。
參考文獻:
[1]李相晉.融媒體視域下高校校報發展策略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8 (15):223-224.
[2]陳范武,葉森嵐.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立體傳播平臺建設的路徑選擇[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 (10):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