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根塔娜
摘要:近年來,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前景十分明朗。本文通過對內蒙古地區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的整體認知度不高,主要表現為社會工作專業的社會認知度較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模糊且缺乏專業興趣、畢業后也大多不愿從事社會工作領域的相關工作這三個方面,基于此本文從學生個人、學校、政府三個層面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期望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度,使社會工作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社會工作;專業;認同;影響因素;對策
一、影響社會工作專業認同的因素
(一)學生個體層面
1.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度
學生的興趣度是影響本專業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認同的關鍵因素。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如果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有很高的興趣,而且也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相關知識和參加各種社會實踐,那么他的專業認同度就會處在較高的水平,而反觀那些興趣度不高的同學,那么學生對專業的學習就會不重視,知識掌握不全面,進而對社會工作有較低的認同度。
2.不具備專業指導
面臨高考的學生,在選擇專業與學校時會聽取家人、教師及個人喜好,在這其中以家長的意見最為關鍵。社會工作屬于新興專業,當前大部分非專業人士對其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在中學教育時期不具備對社會工作專業有完善了解的環境和人才,而高考填報志愿有不具備正確指導,致使現階段大部分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都是專業服從調劑來的。大部分學生在上大學前對其的認知和了解不完善,致使大學生對未來專業學習的理念也出現偏差,對有關理論也沒有深層探索和完善掌控,最終影響本專業教學工作。
(二)學校層面
1.學校課程設置不完善
由于社會工作在我國的一個新興的專業,大多的理論知識都是照搬國外的模式,沒有很好的結合我國具體的發展情況,課程的設置就未免有些偏離現實,而且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也是重理論輕實踐,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很難去深入理解和學習,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很好的去實際操作,最終導致學生所學專業與社會的實際需求完全不配套,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造成學生對專業的低認同度。
2.教師專業訓練、實務經驗、專業研究的缺乏
雖然目前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已經呈現很好的態勢,在高校的師資配備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舊有很多高校的老師并非社會工作專業的科班出身,大多是來自相近的專業來給學生進行授課,比如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雖然這些專業會與社會工作專業有交叉的地方,但是社會工作專業是有自己專門的一套知識理論體系和實踐操作模式,這樣就會使得一些老師缺乏專業性,對一些知識的講解不是很透徹,最終會使學生對專業的知識理解有所偏差。
(三)社會層面
1.政府部門對其重視不夠、宣傳不到位
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就一直在大力發展經濟,而忽視社會建設,導致很多高校都在追捧金融學、經濟學等方面的專業,使它們成為高校的熱門專業,很多資源如師資配備、資金、硬件設施等都優先給予它們,從而冷落了社會科學的發展,其中就包括對社會工作專業的不重視,政府的宣傳也不到位,導致現在很多人對社會工作一無所知,甚至完全沒有聽說過。
2.專業的薪酬待遇低,社會地位不高
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好壞無疑左右著學生對專業的選擇,其中經濟因素便是衡量專業含金量的最重要指標,也可以說一個專業在學習后是否可以讓學生得到一份薪酬高的職業是學生在選擇專業的首要考慮問題;在調查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影響日后是否從事社會工作相關職業的因素還有政府的相關政策與保障、工作環境和專業的社會地位等其他因素,其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經濟和社會地位因素所占比重較大的原因與我國目前社會功利化離不開,而政府相關政策及保障這一因素則是表明學生大多會考慮到其所從事職業的社會福利問題。
二、提升社會工作專業認同的對策
(一)學生自身層面
1.提高自己的專業興趣,主動培養自身專業認同感
對所學專業產生興趣是形成自主學習意識的前提條件,有助于提升實踐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逐漸深化和鞏固,以期實現預期設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可以更好理解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知識,加深對社會工作的了解,進而提升他們對專業的認同感。社會工作專業的高校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認同感的同時,將會改變周邊人群對社會工作的認識,進而優化社會工作專業在公眾眼里的形象,加強其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2.加強自身專業修養,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
一般來說,學生對某一專業的認同狀況很大程度上受其自身專業水平的影響。提高社會工作專業學生自身的學業水平,加強學生的專業修養,有利于在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同時達到專業認同度提升的效果。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課堂的學習來獲取扎實的專業知識,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來獲取專業知識,例如閱讀社工的學術期刊、文章、關注社工的公眾號以及多參加實訓活動,這樣既可以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對所學專業的自信心,提高專業認同感。
(二)學校教育層面
1.優化教學課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因為社會工作專業屬于從國外引進的專業課程,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很短,與國外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理論相比存在很大差異,所以無法避免先理論后實踐的發展情況。我國社會工作發展這一獨特性,促使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也從一定意義上開始注重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訓練,最終導致學生只能“紙上談兵”,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校專業教學工作,要突破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制約,注重構建豐富的教學活動,以期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組建有能力的教師團隊
各大高校的專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整改,促使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而此時就需要保障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水平。以我國獨特的社會工作發展情況為例,在社會沒有對社會工作產生認同的情況下,高校要注重優化專業教師團隊,結合教師的指導性作用引導專業學生進行深層探索。另外,保障教師團隊的各項能力和綜合素養,不但可以提升專業教學質量和效率,而且有助于加強社會對社會工作專業的認識。由此可知,組建有能力的教師團隊在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
(三)社會層面
1.建立健全社會工作相關法律法規,為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法律支持
社會工作作為我國的新興專業,發展時間短,各方面的理論和實務大多是照搬國外,同時與之相關的社會工作法律法規不完善。這就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通過出臺有關社會工作的法律制度,保障社會工作人員的合法性,如要規定社會工作的工資標準、改善社會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完善相關社會工作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使社會工作人員的能力具有可測量性,還有就是要完善社會工作的發展體系,使社會工作人員在他們的職業化道路上有上升的空間。
2.加大社會工作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工作知名度
首先政府要認識到社會工作專業對個人、社區、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設置專門部門進行宣傳,制定科學完善的方案,盡可能的利用社會中的各種資源去提高社會工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有就是要發揮社區這一基層組織的作用,在社區內進行各種社會工作的宣傳與活動的開展,讓更多的人了解社會工作,提高社會工作的知名度。這不僅有利于專業社工社會地位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提高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關注度和興趣值,使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在社交和工作中對社會工作做出積極的學科評價,從而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使社會工作專業健康茁壯成長。
3.加大對社會工作的投資力度,提高社會工作者的薪資待遇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價逐年提升,人們生活負擔逐漸加大,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期望提高自己的薪資待遇,對于薪資水平本就不高的社會工作者來說更是如此。通過前期的調查研究,薪酬是影響社會工作學生是否從事社工的關鍵因素。同時,薪資待遇水平往往和專業認同度掛鉤,一般來看,工資待遇較高的專業,學生對其的專業認同也相對較高。
所以政府應當加強對社會工作的政策扶持,積極采取措施為社會工作提供穩定的就業環境。使高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向選擇本專業,不再擔心就業的穩定性以及生活所帶來的物質壓力,而且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從事本專業工作有利于提升整個社工職業團隊的專業性,改善社工在公眾中的刻板印象。
參考文獻:
[1]王思斌主編.社會工作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報告(2012)》版[M].中國社會工作服務平臺,2012,7.
[4]方埼.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專業認同影響因素及前瞻思考——基于M校的調查研究[D].安徽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