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顏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形勢日趨穩定,深刻影響國內社會經濟發展變革,推進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為建筑事業車的歷史性變革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國土木建筑工程以初步實現施工技術的多樣化,混凝土施工作為標準施工技術形式,在技術創新發展過程中得到全面提升,甚至關系土木工程整體建設質量。文章以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實際應用為切入點,分析存在于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并結合其產生原因,明確未來預防及解決措施,切實保障工程質量的全面提升,延長建筑物實際使用壽命。
關鍵詞: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
1 工程案例
此次研究以某建設單位所參與的XXX土木工程項目,該工程建設總面積為7111.2m2,共16層,其中包括地下二層,地上14層,每層層高3.0m,建筑工程結構為地下鋼筋砼剪力墻結構,地上為框架結構,其中工程主要建筑材料為鋼筋混凝土。
2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
2.1 材料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對其自身質量及性能具有直接影響的因素為混凝土原材料。目前,在我國建材市場中涌現出一大批不同類型材料,種類、性能及標準各不相同,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各施工環節需對材料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篩選,嚴把材料質量關,針對其中施工要求及施工標準較為繁瑣的環節,在材料實際應用前進行二次檢驗,在保證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方可投入使用。
2.2 配合比和拌制控制
現場施工人員作為工程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及實施者,應嚴格控制材料拌制過程中的規范性,并對混凝土整個配料過程進行反復的核算,確保材料的配置及拌和施工要求高度符合。在對施工配合比進行換算過程中,應有效結合所應用材料中各材料的含水率。在對配合比進行控制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水泥產生水熱化現象的幾率,在骨料選擇過程中以大顆粒、優良性為標準,且可在混凝土拌制過程中添加適量的外加劑,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通常情況下,材料在實際拌和過程中嚴格按照以下順序進行:無外加劑混合料→石子→水泥→砂,如果建需添加一定量的混合料時,順序基則按照以下標準進行:石子→水泥→混合料→砂。當摻干粉狀外加劑時,其順序為:石子→外加劑→水泥→砂子。
2.3 混凝土的澆筑
混凝土進行澆筑前,應對工程建設所需模板進行全面詳細的檢查,檢查內容可精確至模板的實際尺寸、安裝位置以及使用標高等等,有效掌握實際信息,不并對檢查過程中的各類疑點難點進行總結,統一記錄、整理及歸納。在混凝土澆筑時,可采用分層式的澆筑方法,并按照自重、厚度、方向、順序等展開相關澆筑工作;建筑范圍堅持“由遠及近”的施工原則;建筑過程結合建筑自重,由大到小進行,進行有效降低自重較大部分牽動周圍其他建筑物基礎。先澆筑深基礎,后澆筑淺基礎;先澆筑主要部分,后澆筑次要部分。
2.4 混凝土的振搗
混凝土振搗好壞,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工程整體質量,對于混凝土振搗工程的開展,應對振搗細節進行嚴格把控,以澆筑層為基點,由下向上進行振搗,振搗過程中始終保持與混凝土表面保持相互垂直,確保振搗在速度、力度以及方向上的均一性,避免振搗過程中存在遺漏,對于振搗之間相隔距離應確保平板在完全覆蓋振實混凝土后邊緣余出大約5cm空隙,最大限度的保障混凝土振搗的均衡性,杜絕漏漿問題的產生。
3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常見技術問題
3.1 混凝土裂縫
裂縫問題是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最為常見的質量問題,從類型上萊來看,裂縫種類的劃分較多,但無論何種類型的裂縫問題,均直接影響混凝土質量,甚至威脅整個土木工程施工過程及后期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及穩定性。
3.2 混凝土露筋
混凝土露筋主要是在處于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未能被成混凝土完全包裹,與外界環境產生接觸。而這一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是造成鋼筋外界各類因素所侵蝕,縮短鋼筋材料使用壽命名,從露筋現象產生的根源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鋼筋在實際安裝過程中未能對實安裝位置進行精確定位,缺乏堅固、密實的保護層,在鋼筋和混凝土之間未設置隔離層;二是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偏離實際位置;三是鋼筋材料在混凝土中排列過于密集,混凝土中部分大粒徑石料的存在,縮小了混凝土構件的實際斷面。
3.3 混凝土孔洞
所謂混凝土孔洞,主要混凝土結構中出現部分空腔現象,主要表現為蜂窩缺陷或者未填筑混凝土。通常情況下,空腔產生范圍普遍不超于混凝土結構尺寸的1/3,絕大部分孔洞尺寸往往比鋼筋保護層實際厚度大,孔洞的產生將在某種程度上縮小混凝土結構截面尺寸,極大的削弱混凝土結構實際重力可承載量。孔洞產生的運用主要有:第一,在混凝土拌合過程中,所選用拌合料質量不達標,從而使得混凝土實際澆筑過程中因基拌合料選料不恰當等問題產生離析現象;第二,混凝土的坍落度不高,缺乏較強的流動性,尤其是在鋼筋排列過于密集情況下,增加了孔洞質量問題產生的可能性;第三,所選用模板產生嚴重的漏漿問題。
4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中各類問題的有效預防及解決措施
4.1 混凝土裂縫的預防及解決
為有效降低裂縫問題在混凝土施工中的產生幾率,可從材料方面著手,加強對原材料質量的控制,對其中粗細骨料的質量進行嚴格的篩查,并且混凝土澆筑前期及后期凝固過程中,混凝土內部環境溫度的急速下降,形成與外界之間極大溫差,成為混凝土裂縫問題形成的高峰階段。對于混凝土問題的解決途徑包括多種形式。并且應結合裂縫實際產生原因,有針對性的采取相關處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工程整體施工質量,提升工程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4.2 混凝土露筋的預防與解決
對于混凝土施工中的露筋問題,首先應對鋼筋具體位置進行明確,對其穩固性進行檢查基,確保周圍保護層的實際效應的發揮,將保護層墊塊的硬度與高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避免振搗棒與鋼筋骨架的直接接觸;在混凝土澆筑工程實際開展中,應避免對鋼筋材料的直接踩踏;在選擇混合材料時以小粒徑石料為主,避免大小石料相互摻雜;混凝土入倉防止鋼筋由于一側下料集中而擠偏。而工程施工角度來看,混凝土露筋問題的解決,應鋼筋突出位置周圍的混凝土進行有效的清理,將鋼筋重新搗入混凝土之中,為混凝土保護層預留足夠的空間,同時清除鋼筋外露期間所產生的腐蝕性銹斑,運用砂漿材料進行有效的填補,然后通過相關施工器械砂漿材料進行壓光及抹平處理,增加養護力度、此外,部分建筑工程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對工程空間及外觀無過多要求,這種情況下可通過加厚混凝土,從而實現完全包裹裸露鋼筋的目的。
4.3 混凝土孔洞的預防與解決
混凝土中孔洞現象的產生不僅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且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整體美觀度,為減少孔洞問題的形成與消極影響,在混凝土制備過程中應確保整個拌和過程中的均勻性,始終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及流動性特征;在混凝土施工中可有效運用分層作業方式完成攤鋪任務,及時平倉,振搗力度適中且均勻,不漏振,保證混凝土模板縫隙密合度好及支撐較牢靠。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土木工程建設規模的迅速擴張,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運用日漸醇熟,該技術的全面普及和應用,在某種程度上為整個建筑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未來混凝土施工中應學會站在綜合、全面角度看待問題,確保對各施工環節質量的有效控制,杜絕裂縫、露筋、孔洞等施工問題的形成,豐富當前施工問題處理手段,適當加強對混凝土養護力度,切實推動土木工程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光,王子凌。水泥混凝土圖面早期斷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山西建筑,2011(13):26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