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水勇


摘 要:從工程建設實際出發, 論述了瀝青路面施工工藝如何遵照規范、標準, 如何加強材料管理、施工管理、質量管理和技術控制等問題。
關鍵詞:瀝青;路面;施工;技術控制
1 前言
瀝青路面由于具有路面平整、行車舒適、耐磨抗滑、低噪音、施工周期短、維修簡便而得到廣泛的應用。我國目前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機械化程度高,施工工藝相對比較成熟。但由于瀝青路面技術控制指標多,施工組織較復雜,稍有不慎,極易導致瀝青路面出現質量病害,影響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及使用性能。針對這些要求,我們在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從選材到工藝控制、現場施工都須加以嚴格的控制。下面談談如何控制瀝青混凝土施工質量以及控制施工質量的方法。
2 路基工程
路基處理:提高路基的質量是目前提高廣東路面的關鍵之一。結合廣東地區特點:(1)改良;(2)增加一層底基層。
3 原材料
3.1 瀝青
瀝青質量的控制點60~70(60~80)47以上,(規范46)針入度,軟化點,延度,及老化后的10℃延度
3.2 瀝青韋氏試劑法
①原材料變化、配方的控制
②運輸控制 2.5h
③改性劑摻量的控制
3.3 礦粉
0.075mm通過量的穩定性
塑性指數<4
3.4 抗剝落措施
消石灰應采用工廠化生產水泥建議采用42.5,用量不超過礦質集料總量的2%。
3.5 集料
(1)集料的質量指標。
(2)集料的規格及分級(粗集料、細集料)。(3)集料的加工工藝。(4)集料的加工質量控制指標。
集料加工工藝流程。(1)加工順序工藝:頭破···二破···三破。(2)按破碎方式分:顎式破碎機、反擊式破碎機、圓錐破碎機、沖擊式破碎機等。廣東省瀝青路面工程常用集料規格有S7C、S8C、S9、S9F、S10、S12、S14和S16。
注意混合料類型與集料規格的關系,根據混合料類型來加工和選用集料的規格,是混合料設計和路面施工質量監控的重點。
4 基層與底基層施工
(1)強度標準,底基層3~5,基層5~7MPa,水泥42.5。
(2)質量控制關鍵點:①減少溫縮
(3)級配曲線的建議:0.075的用量,4.75的通過量。(4)集料:0~3,3~5,5~10,10~20,20~26.5原材料的來源。級配集料分級中0~3,3~5的重要性。
(4)拌和:拌和時間。①振動攪拌;②二鍋攪拌。(6)攤鋪時,邊緣縱向宜立擋板,保證壓實度及橫坡。(7)防水粘結層及下封層。①熱瀝青的用量,路基土用量1.2~1.4kg/m2;橋面上用量1.6~2.0kg/m2。②界面處理及清潔度保證。第一次用乳化瀝青灑布。(8)養生及養生方式。①先灑乳化瀝青與后灑乳化瀝青;②透層乳化瀝青的用量必須保證乳化瀝青不足帶來的問題。(9)對于基層裂縫的處理方法。①橫列;②縱裂;③處理方法。A.通過混合料的級配優化可以有效提高混合料的力學性能。B.0.075mm以下的含量級配要求。對于高速公路0.075mm以下的含量的上限5%控制,下限為2%控制。C.水泥用量對性能的影響:半剛性材料的強度水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其它的路用性能。因此,半剛性材料設計時,強度設計是一個重要內容。D.關于反射裂縫。一種是鋪瀝青之前已產生,一種是鋪完瀝青后產生的。E.含水量對性能的影響:對于水泥穩定中、粗粒材料,對含水量的變化十分敏感,在施工期間含水量的調整應慎重,不宜盲目提高含水量。
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施工碾壓、成型后,在養生期間應進行交通管制,應禁止各種車輛通行。特別是下基層施工后,應禁止重車通行。
(1)灑布的透層瀝青用量要足夠;(2)養生方式要合理;(3)交通維護;(4)攤鋪時局部布料離析的控制。
5 瀝青路面配合比設計
瀝青混凝土的強度形成機理:主要靠粗集料形成骨架,而骨架愈緊密,抗變形能力愈強。其次是瀝青膜愈薄,粘結力愈強。細集料、填料和瀝青形成的瀝青膠砂恰好能填充在骨架的孔隙中。
6 瀝青路面施工技術
攤鋪機螺旋分料器高度與長度的調整
①螺旋分料器的高度應根據攤鋪層厚度的不同而調節,鋪層厚,螺旋分料器的高度要適當增大,反之則應減小。②螺旋的下沿不應等于或低于松鋪層表面,通常螺旋分料器的下沿以高出松鋪層10~20mm為宜。③分料器端部距熨平板邊沿的距離以15~20cm為宜。
攤鋪機的豎向離析:混合料在螺旋分料槽內的料位過高和螺旋與前檔板的間距過大將導致粗集料沉入鋪層底部和滾落在前檔板前方的地面,從而造成粗細集料在鋪層上下部位的不均勻。
混合料溫度離析的控制:(1)由于熱瀝青混合料與外界接觸的界面(金屬、空氣),其傳熱條件與內部材料不同而引起的。(2)在攤鋪作業中,每一卡車的混合料卸入料斗后,通常總是首先將位于中部的溫度較高的材料送至熨平板下部首先進行攤鋪,而與料斗側壁和頂部空氣相接觸的溫度較低的料總是在這一卡車混合料的最后才被攤鋪至路面上。(3)瀝青混合料的壓實:現場碾壓,應采用壓實度與現場空隙率雙指標控制。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的原則。(4)鋪層的壓實質量控制應包括兩方面的要求:①平均壓實度的控制;②壓實度變異性的控制。(5)瀝青路面的病害分析。
7 質量控制要點
抗滑性能的影響因素:
(1)級配的影響;(2)集料表觀紋理的影響;(3)棱角性的影響;4)集料耐磨性的影響;(5)瀝青材料的影響。
8 結束語
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 對公路的要求越來越高,瀝青混合料生產和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控制是質量保障的關鍵。因此,從工程實踐出發探討一下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如何遵照規范、標準,加強材料管理、施工管理、質量管理和技術控制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JTG F80/1-2017.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S].
[2] 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
[3] 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S].
[4] 汕湛高速吳川支線施工技術文件、相關造價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