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峰 徐燕
摘 要:本文結合石拉淵攔河閘的具體工程實踐,通過對攔河建筑物型式的比選分析,證明了橡膠壩結合調節閘方案投資低及擁有較好的景觀效果,為新建攔河閘提供可借鑒的實際資料。
關鍵詞:攔河建筑物;方案比選
1 工程簡介
石拉淵攔河閘位于臨沂市河東區劉店子鄉境內沭河干流上,工程始建于1958年,灌區設計灌溉面積 16萬畝。攔河閘主要由溢流堰、泄洪閘、沖砂閘、引水閘四部分組成,全長238m。溢流堰位于左岸,系潛堰砌石壩結構,長144m,堰頂設疊梁閘70孔,單孔凈寬1.5m,高0.7m,混凝土中墩寬0.35m,堰頂高程74.80m。泄洪閘共34孔,單孔凈寬2.0m,閘門為鋼筋混凝土翻板式,閘底高程72.8m。沖砂閘7孔,5孔翻板式,2孔直升式,其中,直升式的單孔凈寬2.0m,閘門為鋼筋混凝土提升式,配有2×5t螺桿式啟閉機,閘底高程72.05m。渠首引水閘5孔,單孔凈寬2.0m,閘底高程72.08m,設計引水量16m3/s,并配備5t固定螺桿式啟閉機5臺。
2 攔河閘存在問題
(1)防洪標準偏低。河道淤積嚴重,河床逐年抬高,攔河閘的過流能力不足;下游的一些主要交通干線,如兗石鐵路、嵐兗公路、327國道等也對工程的防洪標準提出更高要求。(2)閘門破損嚴重。堰頂70孔疊梁閘閘門已全部破壞,其中10孔已用漿砌石封堵,其余60孔均以水泥板代替;34孔泄洪閘閘門破損變形嚴重,均不能自由開啟和關閉。(3)閘前淤積嚴重。由于逐年淤積,閘上游形成一個小島,泥沙幾乎與堰頂持平,上游河床亦隨之抬高,汛期雍高水位,影響過水泄洪,灌溉期難以蓄水,灌溉效益急劇下降。(4)工程處于8度地震烈度區,原設計未考慮抗震要求。(5)穿堤砌石拱砌筑砂漿強度偏低,砂漿脫落,砌石體裂縫,漏水嚴重,不能保證正常引水。
3 攔蓄建筑物型式比選
本工程擋水較高(設計擋水5.0m),適合本工程的攔蓄建筑物主要有閘、溢流壩、橡膠壩等。經計算,溢流壩方案不滿足汛期設計洪水及校核洪水的過流要求,因此不推薦該方案。設計擬定以下兩個方案進行經濟技術等方面的比選,擇優推薦。推薦的兩個方案均滿足設計洪水及校核洪水的過流要求。
方案一:橡膠壩結合調節閘方案。本工程發生非汛期10年一遇洪水時,利用調節閘調控,從而達到不塌壩、方便管理的目的;發生20年一遇及50年一遇洪水時,橡膠壩完全塌壩,調節閘敞泄進行泄洪。
3.1 橡膠壩
橡膠壩布置在主河槽與部分灘地內,共設3孔,單孔凈寬75m,總凈寬225m,壩底板順水流方向長15.0m,由壩袋、底板、錨固系統、中邊墩及供排水系統等組成。壩袋采用單袋充水式膠布結構,最大擋水高度為5.0m,橡膠壩壩頂高程77.2m。壩袋通過壓板錨固在鋼筋混凝土底板上,底板頂高程72.2m,厚0.7m,采用C25鋼筋混凝土,上下游設置齒坎。錨固系統采用雙線螺栓壓板結構。橡膠壩左岸邊墩采用C25鋼筋混凝土扶臂式擋土墻結構,墩頂高程78.0m,右岸邊墩與調節閘的左邊墩相結合為一整體,采用C25鋼筋混凝土結構,墩頂高程77.7m。中墩厚1.2m,墩頂高程77.7m。上游連接段由護坦、鋪蓋、上游左岸翼墻組成。壩前素混凝土護坦、鋼筋混凝土鋪蓋各長8.0m,頂高程72.0,厚0.3m。左側翼墻為C25鋼筋混凝土懸臂式擋土墻組成,墻頂高程為78.0m。下游連接段由消力池、海漫、拋石防沖槽及下游左岸翼墻組成。消力池為C25鋼筋混凝土結構,長14.5m,厚0.7m,池底高程71.2m。海漫為M10漿砌塊石結構,長21.0m,厚0.4m,頂高程72.0m。拋石防沖槽底寬為1.5m,頂寬為3.3m。左側翼墻為C25鋼筋混凝土懸臂式擋土墻組成,墻頂高程為78.0m。
3.2 調節閘
調節閘設置在右岸灘地內,共3孔,單孔凈寬6m,總凈寬18m,閘底板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頂面高程72.0m。底板順水流方向長11m,總寬23.4m。右邊墩頂端厚1.0m,底端厚2.0m,中墩厚1.2m,左邊墩與橡膠壩的右邊墩相結合,頂端厚1.0m,底端厚1.8m,墩頂高程均為82.10m。閘墩頂上設C30鋼筋混凝土排架,排架上設機架橋及啟閉機房。排架與機架橋為現澆整體式,機架橋頂高程為89.30m,閘室設工作閘門和檢修閘門各一道,工作閘門為鋼質平板門,尺寸(寬×高)6×5.5m,直升卷揚式啟閉機,共3臺,檢修閘門為疊梁式鋼閘門,電動葫蘆啟閉機,設一套。上游連接段由護坦、鋪蓋、上游翼墻組成。壩前素混凝土護坦、鋼筋混凝土鋪蓋各長8.0m,頂高程72.0,厚0.3m。右側翼墻為C25鋼筋混凝土扶壁式擋土墻組成,墻頂高程均為82.10m。下游連接段由消力池、海漫、拋石防沖槽及下游翼墻組成。消力池為C25鋼筋混凝土結構,長18.5m,厚0.7m,池底高程71.2m。海漫為M10漿砌塊石結構,長21.0m,厚0.4m,頂高程72.0m。拋石防沖槽底寬為1.5m,頂寬為3.3m。右側翼墻為C25鋼筋混凝土扶壁式擋土墻組成,墻頂高程為82.10m。為減輕調節閘下泄水流對岸坡的沖蝕破壞,對下游右岸進行修整,新建M10漿砌塊石重力式擋土墻,墻頂高程為75.7m,總長度為41.89m。新建M10漿砌塊石扭面與下游岸坡進行銜接,長度為15.0m。
4 充排水泵房、橋頭堡
充排水泵房與橋頭堡位于沭河右岸灘地內,沭河堤頂高程為80.0m,為20年一遇的洪水治理標準,此次設計的標準按沭河20年一遇的洪水標準,由此確定充排水泵房周圍地面高程81.8m,充排水泵房底高程為72.2m,室內地面高程為82.3m。橋頭堡置于充排水泵房之上。充排水系統包括壩袋充排水管道、引水暗管、充排水泵站等。在右邊墩外新建充排水泵房,泵房長12.5m,寬9.6m,共布置四層,其中地下層為充、排水泵房,布置充、排水泵及充、排水管道及集水井,底高程72.2m,頂層為控制室,布置電氣設備,地面高程81.8m。
方案二:水閘方案。水閘布置在主河槽內,共設18孔,底板跨中分縫,單孔凈寬12.0m,總凈寬216m,中墩及邊墩厚1.5m,閘室順水流向長14.0m,底板頂高程72.0m,厚0.8~1.5m,墩頂高程82.10m。閘頂設機架橋和排架,機架橋頂高程86.96m。閘室段設工作閘門和檢修閘門,分別配備卷揚式啟閉機和電動葫蘆。閘上設交通橋,為預應力矩形橋面板,橋面凈寬4.5m,交通橋基本凈跨13.5m,共23孔,兩側分別由跨度8.33m及11.17m的橋板與大堤連接。消力池長度12.0m,池底高程71.0m,其余上下游連接布置均與橡膠壩方案相同。
5 橡膠壩結合調節閘與提升閘方案投資對比。
6 結束語
由上表可以看出,提升閘方案投資大,且閘址區為8度地震區,該方案閘室高度最高,不利于抗震,而橡膠壩結合調節閘方案總投資4623.09萬元,比提升閘方案總投資8371.89萬元,節省了3748.80萬元,綜合比較推薦橡膠壩結合調節閘方案。
參考文獻:
[1] 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石拉淵攔河閘初步設計,2014.
[2] SL 214-98.水閘安全鑒定規定[S].
[3] SL/T 191-2008.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4] SL 265-2014.水閘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