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龍
摘 要:在煤礦的生產過程中,煤礦機電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煤礦機電事故頻繁發生,影響了煤礦安全生產,威脅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阻礙了煤炭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煤礦機電事故發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機電事故的發生也是可以預防的。因此,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全面分析煤礦機電事故發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并且能夠提高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煤礦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煤礦;機電事故;原因;預防措施
1 前言
經濟的迅速發展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我國存在著大量的小煤窯或者不具備生產資質的小型煤炭生產業主,對安全生產制度、安全生產相關規定不重視,導致我國煤礦機電事故高發,煤礦機電事故成為我國實現煤礦安全生產重要制約力量,于此同時,煤礦利益牽涉利益眾多,關系復雜,治理和規范難度較大,煤礦機電事故的發生對社會將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同時還對人員和相關設備帶來重大損失。因此對煤礦機電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研究,進而認識事故發生的機理,達到預防煤礦機電事故的目的。早日實現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的目標。
2 事故發生理論研究
現代安全科學理論認為,傷亡事故發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需要結合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教育,培訓等方面來提高人的意識和能力,對不安全狀態需要采用安全技術來改善,對于工業復雜系統,完全依靠安全技術系統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還不足以安全消除事故,直接影響安全技術系統可靠性的組織等管理因素,成為導致復雜系統事故發生的最深層原因。
3 煤礦生產中易發生機電事故的原因
3.1 管理因素
煤礦機電事故頻發有著深層次的原因,但管理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從煤礦機電事故發生的特點來看,它具有零星、多發、面廣、重復發生率高等特點,煤礦機電事故易發的礦井一般都沒有建立相應的安全生產制度,或者制定了制度也沒用認真的貫徹和落實。管理不嚴或者沒有加強管理是煤礦機電事故易發的重要誘因。
3.2 設備的因素
(1)生產設備陳舊老化。一般來說煤礦機電設備屬于大型設備,采購成本較高,一般礦主不愿意在這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使用的機電設備老化嚴重也不愿意對設備進行更新,導致煤礦機電設備普遍使用年限超過了其設計年限。與此同時我國煤礦行業機電設備研發和設計能力有待提高,煤礦機電設備綜合配套能力較低,設備的可靠性不高,整體裝備相對落后,陳舊速度較快。
(2)設備選型不科學。我國煤礦設備制造企業的生產技術很多都是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的基礎上形成的,所開發的設備跟我國的地質條件、使用人員的綜合素質及設備管理水平都未很好銜接,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
(3)不重視設備檢修。煤礦機電設備由于使用頻率高,強度大,因此對煤礦機電設備的檢修很有必要,但是我國煤礦企業對設備的檢修和設備維護沒有引起相應的重視,很多企業制定了檢修制度或者維護制度,但是很少有企業認真履行。設備檢修和維護成了一紙空文。對設備的檢查維修往往是哪里壞修哪里,給煤礦
3.3 人員因素
人員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其他因素都要通過人員因素起作用,我國煤礦企業人員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對安全生產沒有意識,也沒用重視,對企業管理制度也不關心,這客觀上也是煤礦機電事故發生了誘因。
3.4 環境因素
有些地方政府,或者其他監管機構為了最大限度的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在煤礦發生事故后,往往采取瞞報、不報、少報等手段,這對我國實現煤礦安全生產極為不利。
4 減少煤礦機電事故的對策
4.1 強化管理
(1)強化用工制度管理。加強臨時用工的管理,盡量少用或不用臨時工;對經驗豐富的特殊工種人員,不要對其崗位進行隨意輪換;對新工人和新技術要進行強化培訓,要嚴格持證上崗制度; 通過建立各種競爭獎勵機制,引導職工自發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通過經常性的業務培訓和崗位練兵,提高全體機電人員的質量標準化意識;對所有職工都采用崗位技能工資,引導職工自覺學習業務知識。
(2)加強設備管理。對設備實行全過程管理,建立涵蓋設備選型、安裝調試、使用維護保養、更新改造、報廢等全過程的煤礦機電設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確保設備管理制度化、正常化和規范化; 機電設備維修人員在檢修工作中要做到預想、預查、預判、預測、預知、預研和預處理,把檢修工作向前移; 對機電設備的操作要嚴格按照規程進行, 對因操作不當造成的事故要嚴查和嚴肅處理;大力推廣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避免人海戰術,減少事故發生源。煤礦機電設備是礦井生產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了礦井的各個生產環節。全國煤礦重大事故的調查分析顯示,機電事故在各種事故中居第4 位,機電安全管理不到位誘發的事故概率占78%。因此,認真分析當前機電設備事故多發的原因,探討在新的體制下加強機電設備管理方法,對保證安全生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2 重視人的因素
緊緊圍繞“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通過各種途徑讓職工明確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僥幸心理,增強安全意識,在企業形成“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濃厚氛圍,打造獨具特色的企業安全文化。
4.3 落實安全監督機制
抓好機電安全工作,離不開有效的監督,失去了監督作用,必然助長滋生麻痹僥幸心理、出現違章蠻干的現象,這是導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充分發揮現場安監人員的作用;同時,必須堅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別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級領導和業務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工人的崗位責任制,明確每個人的安全職責。另外,采取安全資金激勵機制,通過經濟杠桿,嚴格考核,兌現獎懲,從而促進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
5 結束語
煤礦機電事故發生影響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威脅工作人員生命安全。全面分析煤礦機電事故發生原因,采取有效預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煤礦企業發展過程中,要完善投入機制,保證機電設備維護更新,科學合理地選用機電設備,并且建立與落實各項規章制度,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與技能,能夠有效降低事故發生概率,保證安全生產,促使煤礦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春華.煤礦機電事故分析[M].科學出版社,2010.
[2] 馬曉平.煤礦安全生產理論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