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利強
摘 要:當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綠色環保節能成為當下人們在進行建筑設計的主題。對于建筑設計來說,將綠色環保運用其中不僅對人類生存的環境是一個有效的保護,同時也能夠有效的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使得人們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要素
1 引言
我國區域發展不均衡,各地區在氣候、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現有建筑總面積400多億平方米,預計到2020年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在我國發展綠色建筑,是一項意義重大而十分緊迫的任務。
2 綠色建筑工程設計概念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度的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工程技術開發最大限度的節約了社會資源,并減少了環境污染,給市場提供新的發展動力的同時,在社會建筑空間開發應用中突出了新型的和諧共生概念,尤其是在社會資源分配和利用上,生態環境保護作用成為建筑工程技術發展的一項關鍵內容,綠色建筑工程技術實現人和環境的有效結合,就需要用現代化的設計概念,通過人工手段建設出適合人們生活、工作和居中的環境。保持周邊環境的生態,降低環境污染,利用人工手段維持自然和人的和諧統一,以此為前群體,對建筑工程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進行深入研究,實現自然美學和合理應用,達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合理調節效應。
3 綠色建筑的設計要素
3.1 綠色建筑的資源要素
(1)充分的利用環境能源。將太陽能發電和風能發電作為向綠色建筑運行中部分能源的來源,不僅能夠降低綠色建筑的能源消耗,控制綠色建筑的運行成本,還可以有效地減輕環境污染,實現綠色建筑節能環保的設計要求。建筑內的采光也是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玻璃幕墻與落地窗等設計,擴大建筑的透光面積,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光線滿足綠色建筑內部的照明需要,縮短綠色建筑的照明時間,降低綠色建筑的照明強度,進一步的降低了綠色建筑的能耗。
(2)節約材料和材料資源利用是減少CO2排放的有效措施。節材措施之一是“結構合理化設計”,以減少建材用量達到降低CO2排放量。例如美國芝加哥約翰·漢考克中心,采用上小下寬的金字塔型結構,并以明顯外露的斜撐結構將外力均勻吸收變成均布荷重,因而節省結構用鋼料40.6%,相當于節省了1969年興建當時市值1500萬美元。
在綠色建筑設計時盡量采用有利于提高材料循環利用效率的新型結構體系,例如鋼結構、輕鋼結構體系以及木結構體系等。木材為可再生資源,屬于真正的綠色建材,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注重發展木結構建筑體系,例如在美國,新建住宅的89%均為木結構體系。
(3)可再生資源。當下人們開始意識到不可再生資源的重要性,類似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當下已經呈現出短缺的狀況,所以急需對可再生資源進行探索。可再生資源包括了風能,潮汐能以及太陽能等,當下科技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科學家已經發明出了很多機器設備,能夠有效的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比如太陽能電池能夠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從而將電能儲存在電池中,以供人們使用,太陽能在利用的過程中,不會對環境形成污染,有效的實現了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
(4)綠色建筑工程技術中的節地和節能環保。綠色建筑工程設計需要就接地和節能生態進行綜合分析,最大限度利用周邊的可再生自然環境,把自然的有機因素和建筑工程結構相互融合,根據當地的自然河道進行改造,對自然環境的全面保護的同時避免周邊施工對環境的破壞作用。其次建筑工程屋頂設計要注重綠色防護方案的應用,建筑工程設計中需要就屋頂花園進行綠色改造,屋頂的空置面積較大,通過現代藝術和綠色技術的改造,實現美觀綠化的作用,根據當地的自然植物進行選擇,灌溉過程中最大限度節約水力資源。最后,建筑綠色設計中要對室外的自然風進行控制,在人們的生活生產環境中需要就室內外的空氣進行把控,室外的自然空氣流通受到室外風的作用產生流動,從而給空間營造更好的生態氣息。透水鋪裝作業也需要引起關注,透水材料的選擇和利用最大限度提高了建筑環境的建設實效性,大大提高了建筑綠色環保回收技術的開發和研究,提升了建筑綜合功能的技術水平。
3.2 綠色建筑的環境設計要素
(1)創造適宜的室外環境。綠色建筑優先種植鄉土植物,采用少維護、耐候性強的植物,減少日常維護的費用;采用生態綠地、墻體綠化、屋頂綠化等多樣化的綠化方式,應對喬木、灌木和攀緣植物進行合理配置,構成多層次的復合生態結構,達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諧,并起到遮陽、降低能耗的作用;綠地配置合理,達到局部環境內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降低污染和隔絕噪音的目的。
(2)創造舒適的室內環境。做好室內的自然通風設計。方法有根據地理環境和風向設計好建筑的朝向、間距及建筑群的布局;做好建筑平面的設計,主要的使用房間布置在夏季的迎風面,門窗空氣對流等;設計合理的房間開口寬度和開口面積。
綠色建筑一個安靜舒適的聲學環境。噪音由噪音源經傳播途徑到達接受者,從噪音源控制噪音是最根本的措施,但噪音發出后,只能從傳播途徑上采取措施,而傳播途徑只能從城市規劃、小區規劃、單體建筑設計上進行考慮。
為了保證良好的光照條件,要做好天然采光的設計和建筑照明的設計。為了獲得天然光,就要在建筑物的外圍設計采光口,采光口分為側窗和天窗。室內設計采用綠色建材、環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等,是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業或城市固態廢棄物生產的無毒害、無污染、無放射性、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的建筑材料。
(3)綠色建筑的保溫與遮陽。綠色建筑的保溫節能措施主要有:規劃建筑物于避風向陽的地段,爭取主要房間有較多日照;減小建筑體型系數及建筑表面的凸凹面;建筑外墻及屋頂使用建筑保溫材料;在建筑與外界密切接觸的部分設置緩沖區;提高門窗保溫性能;圍護結構的防潮構造設計等。綠色建筑的遮陽措施有:適當對建筑的諸如側窗屋頂、天窗、中庭玻璃頂等部位,進行遮陽設計。遮陽方式可采用平板式遮陽板、木質、布簾、百葉等。也可利用人工構件來實現遮陽,如水平遮陽、垂直遮陽和格柵式遮陽;最后,利用綠化植被等自然因素也能實現遮陽。
3.3 綠色建筑與自然和諧共存要素
綠色建筑核心內容是盡量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并盡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質的新技術、新材料:要有合理的選址與規劃,盡量保護原有的生態系統,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并且充分考慮自然通風、日照、交通等因素。要實現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盡量使用再生資源。盡可能采取太陽能、風能、地熱、生物能等自然能源。盡量減少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排放,采用生態技術實現廢物的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控制室內空氣中各種化學污染物質的含量,保證室內通風、日照條件良好。
4 結束語
綠色建筑的環保性以及其對人體不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的特點,使得其受到廣大的歡迎,在人們認識到綠色建筑的優點后,它的運用范圍將會更為廣泛。在綠色建筑的設計和技術,我國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很大的不足的,所以我們要努力研究和探索,不斷創新,創造具有我國特色的綠色建筑,使其能夠邁向一個嶄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戶小宇.淺論綠色建筑設計要點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0).
[2] 姜少龍.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要點研究[J].門窗,2018(1).
[3] 任建飛.建筑設計中的綠色建筑設計要點研究[J].門窗,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