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
摘 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層建筑逐漸成為建筑工程的主要形式,這一建筑趨勢既有助于建筑水平的提高,緩解城市土地資源緊張難題,又相對增大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難度,對施工質量要求更高。在此背景下,除了要采用先進的施工裝備外,在施工技術上也要加以革新。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需要我們對其加以研究。本文從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概況入手,分析該項技術的優勢,最后對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實踐運用加以闡述。
關鍵詞: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施工
1 前言
建筑工程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它的施工質量關系著居民生活生產的安全,與傳統施工技術相比,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的施工成本較低、施工工藝簡單、對環境影響較小等優勢。根據大量實踐經驗可以斷定,運用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的項目,其穩定性與安全性明顯偏高,因而,大部分建筑工程都逐漸在施工中推廣此技術。但是在實際施工中,施工單位還要對灌注樁后施工技術進行優化,改進現在存在不足,讓施工質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2 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概述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作為一種創新型施工技術被衍生出來,以其獨特的優勢被廣泛應用在建筑施工中,大大的提升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降低施工成本,為建筑工程謀求更大利益做出了突出貢獻。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注漿管的制作、安裝以及下放,合理配比水泥以及石灰等材料,完成灌注樁的注漿和澆筑。相較于傳統施工技術而言,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能夠有效的改變地基沉渣現象的出現,提升樁基整體的穩固性和承載能力,為建筑工程整體安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此看來,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是一種創新型施工技術,能使樁基穩固性以及承載能力得到增強,有效滿足建筑施工中對質量以及安全的需求[1]。
3 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優勢
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實用性較強,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優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3.1 應用范圍較廣
灌注樁后注漿技術技術基本上可以在各種地質中使用,以往主要在挖孔灌注樁、泥漿護壁鉆孔及沖孔中使用,近幾年來該技術在灌注樁工程中也廣泛應用開來,且應用效果十分顯著[2]。
3.2 提高了樁基的承載力
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效固化樁沉渣及泥皮等現象,大大提高了樁基的承載力,據相關調查統計可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對于粗粒土的承載力增幅可達到50到150%,而細粒土的承載力增幅可達到30到70%,由此可見,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對建筑工程樁基承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3 減少工程造價
將灌注樁后注漿技術應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工程造價,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尤其是對于大直徑超長樁應用效果更為明顯。灌注樁后注漿技術與建筑工程施工中其他普通灌注樁施工技術相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利用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可以減小樁徑,縮短樁的長度,另外還可以有效避免較難穿透的地質土層,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難度,縮短了施工進度,對建筑工程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3]。
4 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實踐運用
4.1 注漿管的安裝施工
在注漿管制作階段,最好選擇無縫焊管或鍍鋅管作為材料,將其直徑控制在25mm到30mm,而且在制作過程中,首先要對建筑工程施工特點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來進行注漿管制作,對于樁長超過50m的樁,在對其進行制作時,要對注漿管內的摩阻力進行充分的考慮,從而降低注漿施工的壓力。在制作注漿管過程中,一般分三個階段進行,分別為注漿管上部帶絲扣的接頭、注漿管中部直管及注漿管端部花管,要按照梅花形花管段的側壁進行設計,通常要求孔徑應在6到7mm。同時,在進行注漿管制作時,花管段還需要借助膠帶、塑料膜或橡膠模包好,并選擇鐵絲將其進行纏繞困扎,以免使用過程中注漿管發生滲漏現象,從而對工程施工的進度和質量產生影響[4]。
4.2 壓水試驗
在灌注樁后注漿施工完成一周時間后,通常需要對建筑工程進行壓水試驗操作,主要是對建筑工程注漿管路以及單向閥的總體暢通情況進行檢查,如果管道周圍仍然存有混凝土、泥漿以及沉渣殘留,需要及時清理干凈。在壓水試驗操作中,應提前對灌注漿施工進行壓水試驗,充分掌握灌注樁后注漿技術的實際應用成效,確保注漿管能夠將表層混凝土沖散,使注漿管通暢。建筑工程壓水試驗環節,相關技術操作人員應實時對試驗過程中注漿管的暢通情況以及壓力值進行記錄,以便為日后數據分析提供依據。
4.3 注漿管的安裝和下放
注漿管安裝過程中,需要注意注漿管之間的準確對接,確保銜接口的嚴密性以及連續性,相關施工人員需要嚴格遵循施工標準,防止注漿管銜接不當造成漿液滲漏現象的出現,影響注漿管安裝質量。
4.4 灌注樁注漿施工
灌注樁注漿施工是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的最后一道工序,在進行注漿施工時,現場技術人員應該嚴格的控制漿液水灰比、注漿水泥量以及注漿壓力等,并嚴格的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施工控制。因為注漿壓力指標不是固定不變的,技術人員在獲得壓水試驗結果之后,根據樁長、土體性能以及飽和度,對注漿壓力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此保證注漿施工能夠順利的進行。同時,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土質條件、樁的抗拔能力、樁徑以及樁長等合理的選擇注漿壓力,并根據底層的實際條件對注漿量進行合理的調整。此外,在設計注漿水灰配比時,應該先采用稀漿液,再灌注中等濃度漿液和濃漿液[5]。
4.5 灌注樁注漿時間及順序
灌注樁注漿施工一般需要在成樁后2d后進行,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可以適當的推遲,但是不能超過30d,在注漿施工階段,要對注漿施工作業點及完成作業點間的距離進行控制,兩者間的距離一般要大于8到10m。同時,對于不同的地質條件,其灌注樁注漿順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對飽和土質進行施工時,一般遵循先樁側后樁端的注漿順序,對于非飽和土質,遵循先樁端后樁側的注漿順序,對于多斷面樁,遵循先上后下的注漿順序。在灌注樁注漿過程中,樁側與樁端的施工間隔最好控制在2h或以上,但是也不能過高或過低,一般需要根據其工程實際概況對其時間間隔進行合理的控制。在對灌注樁樁端進行注漿時,對于同一根樁的不同注漿導管最好給予等量注漿操作。
5 結語
綜上所述,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是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發展而誕生的,自其誕生之日起,以其獨特的優勢被廣泛應用在建筑施工中,通過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規劃安排,能夠有效的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升施工質量,謀求更大的經濟效益。由此看來,加強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分析,對建筑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 羅重兵.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探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3):289.
[2] 馬兵.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的應用探討[J].建設科技,2017(7):98~99.
[3] 王明清.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門窗,2017(7):93+96.
[4] 陳道兵.解析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24):8~9.
[5] 劉慶明.建筑工程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應用分析[J].建筑知識,2016(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