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盼盼 王雪帆
摘 要:合理的安排利用植物,在園林景觀設計上會呈現奇特的效果。園林植物、園林小品、園林建筑、園橋、園路、水體、山石等等都是園林景觀中的組成部分,并且效用各不相同。但只有園林植物的存在才能使園林景觀稱得上是真正的園林,因此,園林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植物中存在的美學特征以及它的配置原理,植物的應用在景觀設計中引導著游人的感受,并剖析了在不同的空間結構下如何選擇植物。
關鍵詞:環境藝術;景觀設計;園林景觀
通過藝術的、科學的以及技術的手法,將各種園林植物充分發揮其生物學特征和線條、形體、色彩等美學特征,由此來創作植物景觀,以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以及呈現最佳的景觀的、生態的、文化的和社會的綜合效益,這種方法稱之為植物景觀設計規劃。在如今的園林建設中,綠色系統規劃和植物規劃不斷被各城市加以重視并實施,同時植物景觀在其中的地位也被“園林城市”這一評審的提出而得以提升,在最新的評審標準中,也給定了新的城市綠化的量化標準,例如市區干道綠化面積在道路總用地面積的25%以上,城市街道綠化按道路長度達標率以及普及率應分別在80%和90%以上;新建新居區域設置綠化的面積不少于總的用地面積的30%,同時應設有相應園地以供休息活動,對于舊居住區開展的改造綠化面積應占總用地面積的25%以上;城市廣場建設綠地率要達到60%以上,并且要以植物營造景觀效果為主;人均公共綠地、綠地率、綠地覆蓋率指標都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城市加以制定。城市規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城市園林綠地與景觀規劃,綠地設計內容存在于城市詳細規劃、總體規劃、修建設計,乃至庭院設計中。城市綠地系統分為點線面三個方面,點狀包括庭院中的綠地;線狀包括街道沿邊綠地以及防護林;面狀包括城市廣場公園綠地。
參考中國園林創造思想的體系,并探求園林景觀的藝術源頭,提出了如下理論觀點——“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引自然之象,順自然之理,傳自然之神”。對中國園林的詩意特色進行了重點強調,在山水、植物詩詞上探求園林景觀植物中的藝術,對其文化特點以及“擬人化”的哲理意蘊進行加強;不光是從一種植物的角度,而是從植物營造下的空間角度來論述植物景觀藝術。中國園林更追求“天人合一”,將自然人化體現了藝術層面上的精神文明建設,將人自然化體現了對環境文明的追求,著名的蘇州園林和揚州個園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景觀方面,質量美可通過植物的形狀特征表現出來、季節美可通過植物的色彩和季相變化表現出來、藝術美可通過植物的裝飾特性表現出來、社會美可通過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現出來;在功能方面,我們可以運用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使植物景觀的生態作用、實用作用、防護作用以及社會經濟作用得以發揮。綠地的規劃設計也包括綠地內各種要素的組織與設計,主要是指在用地性質前提下,將具體的空間要求和使用要求加以考慮,確定出其內部存在的功能組織,并依照園林的各種構成要素,按照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比例加以統籌安排,進而形成其中的物質空間環境。對于其中園林構成要素如植物、山石、道路、建筑、水體與場地等等的使用,應當要在城市總體上滿足對綠地的標準以及綠地自身功能的標準,換句話說,在宏觀程度上達到城市總體環境的需求,在微觀程度上能滿足公共綠地使用的需求。各類綠地的使用性質、位置、用地大小和綠地功能是根據城市現狀和功能需求選擇確定的。從宏觀上來看,城市綠地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與任務是各種類城市綠地的定性、定位和定量。在縝密規劃中也存在定量、定位的設計內容,例如防護綠地、居民區公園等工作。選定綠地在城市總體結構中所屬的空間位置即是定位,它對整個城市開放空間的形態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其范圍涉及到所吸引人的服務面積以及綠地輻射等等,城市自然條件如水體、地形、城市的所屬性質和城市的形態以及各用地之間的相互聯系等,都屬于定位的確定因素;確定綠地的環境功能或使用功能的這部分稱作定性,其所在的位置以及周邊的用地性質和條件起著決定性因素;確定綠地的規模叫做定量,這取決于位置、性質以及最重要的——一個城市所具有的總體規劃要求和綠地總體水平。為滿足城市總體功能需要所進行的工作即是綠地的定位、定性、定量。
紅色的環境會使人們感覺溫暖,并脈搏加快、血壓升高,同時產生情緒上的興奮和沖動;但藍色的環境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在其中人的脈博會減弱,情緒會沉靜下來。其實這些都是色彩給人造成的心理錯覺或者說是視覺錯覺。舉個例子,在本溪清溪公園的設計中,紅色被大膽運用于中央景觀區域的設計中,它帶來的效果是使游人感到興奮愉悅。同時在紅色映襯下的藍色環境的人工流水區域,安逸閑適的情緒就油然而生。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就是根據不同的環境、服務對象、功能等等進行色彩的選擇搭配,使其達到理想的景觀效果。可以根據園林中植物景色隨季節的變化,將其分區分段進行配置,在各個分區中只突出一到兩個的植物主題,做到統一中的變化。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區段,為避免一季過后無景可賞的情況,應設置四季植物,或是以一季植物為主點綴上其他季節的植物。科學研究發現,色彩對人的情緒起著影響作用,當人處于明亮鮮艷的色彩環境中,會感到輕松愉快,相反在灰色昏暗的色彩環境中,會感到憂郁沉悶;例如,在清溪公園的設計中,在不同的地點做了不同的色彩調節,這是考慮到使用人群以及用地的功能區域環境不同的原因。為了顯示歷史文化區域的莊重深沉,在該區域就廣泛的使用了四季綠色植物,這樣做也使得與歷史相連接不會顯得那么輕浮跳躍。相反在濱水休閑廣場等活動比較廣泛的區域,為了使氛圍呈現一種輕松愉悅的狀態,會使用一些色彩鮮艷的花灌木進行環境點綴。
環境藝術在園林平面布局上也具有極大地作用,環境藝術的形式大多來源于造園,建筑群與庭院的整體安排是依靠巴洛克軸線和圖案秩序,并將園林因素也劃分其中,通常采用與整體相關的形式將園林安排于整體之中。
園林植物在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精神上美的享受的同時,還能給人帶來健康、輕松的活動環境。因此人們應該充分發揮植物在環境藝術上的作用,將其全面應用于園林景觀中。國家軟實力的一部分包括園林景觀,它傳達著國家的濃厚的文化。園林景觀的環境設計不僅是一種美學實踐,更是一種人文歷史的傳承。在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下,人們在自然上的關注度逐漸減少,然而在園林景觀中人們可以很好的感受來自城市之外的大自然的魅力。園林景觀的環境藝術為人們更好的接觸自然、感受自然以及在自然中釋放自我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顧建華.藝術設計審美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陳相強.關于中國園林與生態園林的新思維與實踐研究[J].浙江大學,2007(1).
[3] 袁紅軍.園林景觀要素對城市環境的影響[J].陜西林業科技,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