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冰
摘要:我國的綜藝節目近幾年來有著長足的發展,占據了各大熒屏。但隨著近幾年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希求慢下來,于是出現了一種新型的綜藝節目方式,被稱之為“慢綜藝”。自2017年開始,我國“慢綜藝”節目也是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的出現,而其中,《向往的生活》被人們廣為關注。在整個節目中,簡單的自我供給的生活方式頗受受眾的歡迎,受眾也在觀看節目的同時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本文希圖通過分析《向往的生活》節目的敘事策略,從而總結出“慢綜藝”的成功之道,發展趨勢等問題。從而給其他節目敘事方面以借鑒。
關鍵詞:慢綜藝;敘事策略;《向往的生活》;真人秀
一、慢綜藝發展現狀
(一)慢綜藝的概念界定
在當下的電視節目中,真人秀節目可以說是霸占了整個熒屏。但細數起來,不難發現,還是“快綜藝”節目較多。考慮到現在人們的生活狀態,似乎更渴望回歸本真,因此出現了《向往的生活》這樣的“慢綜藝”節目。究竟什么是“慢綜藝”呢?目前,還沒有任何學者對其有專門性的論述,也沒有任何書籍對其有概念的界定。只是說,這是與節奏感超強的“快綜藝”相對的一種節目形態。基于此,筆者對其進行了分析,并將其概念界定如下:“慢綜藝”是一種新型的節目理念,在敘事策略上自然樸實,節奏平緩無沖突情節,不賣嘉賓人設追求真實,從而給觀眾一種放松、快樂的一種綜藝節目。節目中平和的節奏、自然的狀態向觀眾們傳達出了一種新型的生活觀念,文化態度以及一種新型的社交關系。
(二)慢綜藝的發展階段
慢綜藝至2013年起截止到目前,處于不斷上升發展的趨勢。筆者經過研究,將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如表1所示。
我國早在2013年開始其實就對“慢綜藝”節目形式有所探索,那一時期的《爸爸去哪》以及《花兒與少年》其實已經初見“慢綜藝”節目雛形,筆者認為為“慢綜藝”的起步階段。
隨之湖南衛視推出《旋風孝子》該檔節目,同一時期江西衛視的《帶上爸媽去旅行》節目也在繼續,掀起了電視節目領域的一片浪潮。這類節目,都是真實生活反應出所有人的內心世界。故2015—2017年筆者認為為“慢綜藝”節目的發展階段。
2017年至今,為“慢綜藝”節目的繁榮階段,2017年開始,尤以湖南衛視《向往的生活》、《中餐廳》為主,還有其它衛視的《三個院子》、《漂亮的房子》、《青春旅社》等。并隨之被稱之為“佛系”節目,一檔節目被受眾認可,并解讀出了新的文化形式,實屬難得。
(三)“慢綜藝”的主要特點
筆者經過研究多個“慢綜藝”節目,將其主要特點總結如下:
1.節目無任務設置,本質為“真”。這個真其實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節目本身所追求的回歸本真的理念,另一方面是節目中參與的嘉賓行為情緒是真實的。例如《向往的生活》。在節目中,完全詮釋了一個現代都市人希求的生活狀態,偶爾三兩好友到訪,做點小菜聊聊人生。這些看似生活常態的情節,卻有著滿滿的人情味,足以給壓力巨大的都市人一些心靈上的放松與精神上的安慰。
2.固定的主持人建構理想生活狀態。在“慢綜藝”節目中,主持人都是固定的,但每期會邀請不同的嘉賓。固定的主持人其實在節目中是起著最重要的作用的。例如《向往的生活》中,就有三位固定的主持人,分別是何炅、黃磊、大華。他們三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在節目中融合碰撞也是節目吸引受眾的地方。
3.講究“人情”建構,滿足受眾需求。“慢綜藝”之所以如此被受眾喜愛,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其講究“人情”。在節目中,真情實感流露的很自然。在《向往的生活》中,每期節目會有嘉賓做客小院子。三位主持人會與嘉賓有親密的互動。比如宋丹丹帶著兒子來的那一期,還一起合作了一首歌曲,十分的歡快。互動感十足。
二、慢綜藝的敘事策略研究
(一)慢綜藝的敘事方法
“今天的真人秀市場,焦點更多地集中在如何全方位地展現明星隱私和挑戰明星極限上,對感官刺激的追求導致真人秀節目的制作充斥著一股浮躁之風,而節目創新的缺乏又使得真人秀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1)因此有了“慢綜藝”的出現。接下來筆者將對“慢綜藝”的敘事方法進行分析。其敘事方法歸納起來總結如下:
1.敘事情節平鋪直敘,不會刻意制造懸念以及情節沖突
這一點,在《向往的生活》中體現的尤為明顯。三位固定的主持人在節目正更像是在家里生活一樣,每天的狀態就是茶米油鹽,完全順時發展,沒有劇本表演的痕跡。
2.敘事情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在節目中,大多數的正能量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比如通過主持人以及嘉賓的自我經歷的敘述,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互動,都是自然發生進行的敘事方式。從而有真切的情感的帶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3.敘事視角第一視角,以主持人為主
以《向往的生活》為例,節目中主要觀點的傳輸都是以主持人為主,進行整理以及升華。沒有通過第三視角進行敘事,更具直觀性。
(二)《向往的生活》敘事策略分析
1.嘉賓參與,互動中增加節目可觀性
在《向往的生活》中,每期都有不同的嘉賓參與,身份的不同給節目帶了不一樣的節目效果。這些出現在節目中以及節目的受眾這些角色,都有效的助推了節目的可觀性。是其很重要的一個敘事策略。
2.線性敘事結構,延伸人物情節
在觀看后我們不難發現,其主要的敘事策略就是線性敘事,講究的是一種平衡狀態在這14期節目中,基本都體現了平衡線性的敘事模式。
3.“快節奏”被取代,情景置換變成“慢生活”
《向往的生活》其實給大家營造了一個人們都向往的所謂的“世外桃源”。讓大家感受到的都是內心平靜的生活狀態,而不是浮躁的“快節奏”。同時,也因為這種情境生活狀態的不同,在節目中產生了格外吸引人眼球的效果,從而也帶給大家以思考。
4.敘事元素情感帶入,嘉賓擔當流量小生
在每期的節目中,會有不同的嘉賓到訪。每位嘉賓的身上都有自己的情感標簽,很自然的為節目帶來了不一樣的敘事元素。但主題都是以情感帶入。這些情感關系都帶來了不一樣的情感故事,正是這些敘事元素很自然的進行了正能量的傳遞與表達。
(三)慢綜藝的敘事創新方式
結合《向往的生活》這檔節目,總結出現在慢綜藝的一些在敘事方面的創新方式。首先,就是要符合時代主題,滿足受眾“向往的生活”狀態。
其次,注重真實感,切忌劇本化。《向往的生活》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其采用的方式是“三位固定主持+明星嘉賓”。這些明星嘉賓就是每期來家里做客的客人,大家一起做飯一起暢聊。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親切感知足。
再次,隱秘拍攝,節目形式創新。就像《向往的生活》一樣,在節目中都是隱蔽拍攝,最大化的還原真實使參與節目的人員忘記了自己在參加節目,沒有拘束感。同時也增加了節目的趣味度與生動度。
最后,接地氣的敘述“人與人”之間的故事。“慢綜藝”一定要做到的就是給受眾舒適感,營造喜歡的氛圍。樸實純真接地氣,更能夠引起人與人之間的共鳴。
三、慢綜藝發展的困境與對策
(一)慢綜藝的發展困境
結合當下我國“慢綜藝”的發展態勢來看,還是有一定困境的。這種節目形式的出現主要源于受眾的心理訴求。使受眾有一種所謂的“佛系”生活狀態。但是這種狀態能持續多久,我們并不知道。就像“快綜藝”一樣,最開始被廣泛推崇,現在也出現了審美疲勞。
同時,我國的“慢綜藝”模仿痕跡過重。原創性還有待提高。同時,當下“慢綜藝”在很多方面,例如內容策劃上以及嘉賓選擇上、情節構思上還是不夠細化,有一種最開始的網絡自制劇的那種小成本大收入的感覺。所以,在之后的發展過程中,如何保證受眾的新鮮感長存,情節設置怎樣豐富又不失“慢綜藝”本身的特點,加強原創性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慢綜藝的發展對策
結合當下的“慢綜藝”發展趨勢以及所面對的困境,筆者總結出以下在之后的發展過程中可以應對問題的對策。
1.加強節目的成本投入,節目更加精致化
在現在的“慢綜藝”節目中,還是存在著節目構思不夠精細的問題,雖然加強了真實感展現了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卻也少了一些視覺沖擊,如能在節目融入更多的元素會更好。
2.情節構思巧妙,平實但不平淡
雖然“慢綜藝”講究的是接地氣,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平實不代表內容要平淡,如果每期節目都只是以溝通為主,那么久而久之受眾會對其失去興趣。所以,在之后的節目中,應該注重這一點。
3.增強原創性,減少雷同感
不得不說,目前我國的“慢綜藝”借鑒韓國綜藝比較多。節目雷同度超高。這樣不是良性的發展趨勢,應該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受眾的喜好進行節目的構思,增強節目的原創性。
以上幾點是結合“慢綜藝”的現狀而言,筆者認真總結,希望會對國內的“慢綜藝”節目之后的發展有一定的建設性作用。
四、總結
“慢綜藝”現象已經是現在國內綜藝節目中不可忽視的一種現象趨勢,這類型的節目越來越多。其滿足了當下受眾的基本訴求,節目形式也有新意被大家所推崇歡迎。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還是有一定的問題存在,這是需要在之后的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同時,面對我國當下的綜藝環境,應該做到的“快”與“慢”平衡發展,而不是此消彼長。這是不合適的。但無論怎樣,無論什么節目都應該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與正能量的弘揚。本文通過對“慢綜藝”,尤以《向往的生活》為例,總結出了當下“慢綜藝”的敘事特點、敘事方式、敘事策略以及創新之處。另外還提出了當下“慢綜藝”所面臨的困境以及應對策略。希望能夠對我國的綜藝節目尤其是“慢綜藝”節目有一定的意義與幫助。
注釋:
劉榕.《從受眾角度分析國內觀察類慢綜藝節目成功要素——以<向往的生活>為例》[J].(2017)08-0128-01.
參考文獻:
[1]劉榕.從受眾角度分析國內觀察類慢綜藝節目成功要素——以《向往的生活》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7.04-25.
[2]謝耕耘,陳虹.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與實務[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41-43.
[3]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34.
[4]李楠楠.明星真人秀節目的受眾心理分析[J].東南傳播,2007(8):16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