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晚添
摘要:民生節目以關注人民群眾生活為出發點,只有更“接地氣”才能使節目獲得受眾歡迎、滿足受眾需求。本文從明確廣播民生節目的服務定位入手,從內容選題、節目架構、節目編排與節目傳播等角度,探討推動廣播民生節目更“接地氣”的優化措施,以供借鑒。
關鍵詞:廣播電臺;民生節目;接地氣;人民群眾
廣播民生節目以民生熱點作為其生存發展的主要依賴對象,利用新聞報道熱點事件、談論熱點話題,以此來滿足人民群眾的期望與要求,發揮廣播新聞媒體從業者的職業功能,使得廣播民生節目煥發出全新的生機。
一、明確廣播民生節目的服務定位
在當前廣播傳媒行業呈現白熱化競爭的局勢下,廣播民生節目要想更加“接地氣”,獲取到人民群眾的喜愛與支持,就應當明確樹立節目的服務定位,從而更加直接有效的尋求到節目的發展目標。民生節目所關注的對象應當是“人民的生計”,因此應當以民眾的基本生存與生活狀態、發展機會、發展能力和權益保護等為報道題材,發揮媒體作用為百姓解決實際困難,為人民群眾的生活與發展提供幫助[1]。
二、推動廣播民生節目更“接地氣”的優化措施
(一)內容選題“接地氣”,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從民生節目的定位來看,其服務對象主要是針對人民群眾,因此節目的內容應切實圍繞百姓所關切的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致力于為百姓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為政府職能部門解憂。因此,節目的內容選材應當充分體現“接地氣”的特點,要求廣播電臺記者切實扎根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及時把握社會上發生的突發事件與熱點問題,詳細調查掌握事件發生的緣由與過程、預估可能帶來的影響,從而進行持續深入的調查報道。針對電臺欄目要預先做好前期準備,綜合策劃不同欄目的具體安排,然后按計劃、分層次的安排報道的發布及后續協調工作。廣播民生節目應嚴格保證節目質量,確保內容選題無限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同時要針對稿件執行嚴格審核,安排相關新聞與社會評論專家對其進行綜合評判,合理規劃選題方向、明確問題、有效整改。借助層次分明的流程與制度化建設,確保節目的內容與題材能夠充分迎合群眾的喜愛,從而提高節目的收聽率,拉近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情感距離。
(二)節目架構“接地氣”,牢固樹立服務意識
從廣播民生節目的架構角度來看,應將民生熱點與百姓生活作為節目的重點創設對象,其所發布的新聞事件要切實圍繞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利用多維度視角與靈活的報道形式,選取為廣大群眾所熟知、關注的大事小情進行詳細的報道,進而引發人民群眾的熱烈討論,以此來拉近廣播民生節目與群眾之間的情感距離。要想使得廣播民生節目架構更加“接地氣”,應徹底改變傳統廣播電臺節目新聞報道的方式,以平民視角作為節目創設的切入點,運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語言進行民生新聞的報道。同時,要注重營造新聞報道的真實感與現場感,安排記者深入新聞事件的第一發生現場,與周圍百姓進行對話溝通,在節目中添加更多百姓觀點與百姓語言,以提高節目的真實性與生動性,從而更好的吸引受眾對節目的興趣,引導受眾身臨其境的感知民生內容,提高廣播民生節目的感染力。
(三)節目編排“接地氣”,迎合百姓喜好傾向
一方面,應充分發揮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新聞工作者的敏銳觸覺,依據百姓對于國家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度,堅定不移的站在正確的政治立場上,借助民生節目將黨和國家制定的方針政策進行廣泛宣傳,既讓百姓以最快速度獲取國家的各種動態,也要使黨和政府的各項決策更加全面的為人民群眾所理解接受,從而承擔政府與人民群眾間的橋梁作用。另一方面,要想使得廣播民生節目為人民群眾所喜愛與支持,既需要新聞工作者深入實地的調查走訪、親身體驗,為節目增添更多豐富的素材,更需要后期人員對節目的精心策劃與編排,使節目內容獲得更高的關注度、激發受眾興趣。在進行節目編排時,應明確節目的定位,切實以百姓視角出發,在節目中著重添加百姓最關注的熱點問題、興趣點以及獲取信息的需求,從而借助迎合百姓喜好傾向的編排技巧來獲取到百姓的密切關注,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
(四)節目傳播“接地氣”,及時有效傳播信息
伴隨當前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廣播民生節目應充分憑借網絡平臺為節目制作承擔輔助作用,利用電信運營商的傳播與輸出優勢突破以往廣播民生節目中新聞采編的時空限制,推動節目新聞采編朝向移動化、網絡化發展?;ヂ摼W通信技術為廣播民生節目提供了極大的便捷優勢,不僅提高了新聞稿件的采編效率與豐富度,更提高了針對突發民生事件的應變能力與快速響應能力,從而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以往記者進行新聞事件的采編時往往要耗費許多時間用于稿件傳輸,導致節目中對民生熱點的報道存在嚴重遲滯性,而如今記者可以有效利用有線網絡或無線網絡進行新聞事件與社會熱點的實時采寫和播報,第一時間將稿件或音頻文件進行采編傳輸,提高采訪速度、擴大播報范圍,提升新聞的社會價值。前方記者可以隨時隨地與新聞機構總部及時活動,全方位滿足了媒體從業人員新聞采集、溝通和辦公信息化的整體需求[2]。
三、結論
總而言之,只有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為中心,堅持走基層,切實關注百姓利益與訴求,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廣播民生節目才能夠更加“接地氣”,獲取人民群眾的支持與喜愛,贏得更加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芙蓉.對民生類廣播節目的點滴思考[J].大觀周刊,2012,(18):123.
[2]李江.如何使民生新聞節目更加接地氣[J].活力,201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