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馨蕊
摘要:十八大以來,我國加速了糾正冤假錯案的步伐。十八屆四中全會也進一步確立了我國“依法治國”的方略,讓“法治中國”的構想更趨清晰。冤假錯案不僅會令人不寒而栗,給受害人及其家庭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也讓大眾對中國的法治與法制失去信心。只有敢于、勇于糾錯,加強監督,不再出錯,才能更好的彰顯中國的法治精神。民眾也要相信,正義不會遲到,如果真的偶爾遲到了,也要信任法律,相信它永遠不會缺席。
關鍵詞:錯案糾正;正義;依法治國
一、錯案糾正亦是正義之體現
毋庸置疑,冤家錯案是非正義的體現,那么對于冤家錯案的糾正是否是正義的體現素有爭議。筆者認為,正如美國最高聯邦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所說“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錯案糾正亦是正義之體現。
如果正義真的遲到了,也要認識到遲到的正義也是一種正義。即使10年以后得以改判,糾正了錯案,能讓冤情得以洗刷,那么這就是一種正義。遲到的正義也是一種前進的姿態,而絕不是倒退。相比較沒有正義來說,遲到的正義是一種進步。并且,國家還會給當事人一定的賠償,用以彌補給被害人造成的損害。從中央到地方,通過國家賠償對當事人進行人文關懷,對當事人賠禮道歉,嘗試調解,儼然變成了一種新思路。1994年5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一部《國家賠償法》正式頒布,并在1995年1月1日生效實施。《國家賠償法》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因行使職權給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身權或財產權造成損害,依法應給予賠償。雖然《國家賠償法》還有諸多方面存在缺陷,應當予以完善,但不可否認,從它開始實施的那一天,對中國的法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冤家錯案糾正是正義的遲到
前文已經論述,冤家錯案亦是正義的體現,但卻是一種遲到的正義。遲到的正義總會帶來一些難以擬補的損失,因此結合我國的實踐現狀,筆者認為,為了防止更多的冤家錯案的發生,要想使正義不遲到,應該從下面三個方面予以完善。
(一)完善立法
我國的立法還存在著很多空白與漏洞,法與法之間的邊界模糊,造成地方保護主義泛濫。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刻不容緩。法律法規以及規章的起草制定,要嚴格依照立法法規定的立法原則和立法權限進行,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國家機關的權力和責任。明確不同立法主體的立法權限。國務院部門制定規章,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不得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不得擴大本部門的權力、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還要完善授權立法制度,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的方式和應當遵循的原則,盡量減少立法空白與漏洞,完善立法。
(二)有法必依
1996年4月9日,呼格吉勒圖和被帶進新城分局。辦案警察看到呼格吉勒圖的第一份口供,認為“這份口供不支持呼為兇手。案子最初遲遲沒有進展,據呼格吉勒圖在1996年5月7日的筆錄,他遭到警察逼供,公安局的人強迫呼格吉勒圖按照他們的話說,不讓呼格吉勒圖上廁所。警察騙呼格吉勒圖說受害人沒有死,認罪就可以被放回家。呼格案造成錯誤的原因是公安違反法律的規定刑訊逼供,屈打成招;是檢察院提供的證據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足夠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準,沒有進行實質的審查就提起公訴;是法院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在僅有口供的情況下判處了被告有罪。有法必依是法制社會要求的核心,如果設立的法律沒有被作為標準運用,法律就會被架空。在立法逐漸完善的基礎上,我國的法院,檢察院,公安要緊跟法律的腳步,追隨黨的號召,有法必依,減少錯案的發生。
(三)加強監督
我國的司法職權分配比較特殊,檢察院是公訴機關,同時也是監督機關,這就導致檢察院的職權范圍過大,法院在審判中畏首畏尾,不利于監督的實施。今年通過的《監察法》使得檢察院的自偵職能被分離出來,慢慢的,監督職能也會從檢察院分離出來,監督將會落實到實體,監督的作用將會被更好的發揮。
三、對冤家錯案糾正的感想
和諧社會的司法公正既包括實體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統一。可是既讓實體完全正義又想程序完全正義,對目前的中國司法系統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即使不斷改善,也不可避免的會存在漏洞。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我們必須承認并接受,即使再怎么完善監督,冤案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司法有二審,有再審,有國家賠償用來救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冤假錯案,每一個冤假錯案都體現了司法的漏洞,都推動了立法的改革,加強了執法的監督,我們都希望沒有冤假錯案,國家的法治能充分保護無辜的人不被冤枉,讓犯罪的人獲得應有懲罰,尊重和保證人權,但我們也要明白完全的公正還需要很長的路走,在遇到冤假錯案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偏激,應該相信國家,相信法律,相信正義會戰勝邪惡,相信它遲早會到。內心要抱有希望,相信它一定不會缺席。
參考文獻:
[1]蔡定劍.冤假錯案與人權保護[J].法學,2000(04).
[2]熊繼寧.正義與法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
[3]高燦.淺談正義對推進我國依法治國的重要性[J].才智,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