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憲軍 李耀龍 唐紅利
摘 要:通過載貨汽車底盤預裝線布局對比,改造后的預裝線從減輕操作工勞動強度、提高生產線生產效率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文章介紹了改造方案選擇、預裝線布局及需要解決的問題等。
關鍵詞:載貨汽車;預裝線;工藝改造
中圖分類號:U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18)17-239-03
Abstract: By comparison with truck chassis with line layout, modified pre-assembly line from the operator labor intensity, improve production line to effectively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trofit scheme selection, pre-assembly line layout, and to solve problems.
Keywords: loading of vehicle; preloading line; process transformation
CLC NO.: U466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8)17-239-03
前言
為了彌補載貨汽車底盤總裝配線工位數量的不足,汽車總裝配廠往往在底盤裝配線旁設置一定的區域,鋪設軌道,建設一條預裝線。將車架外圍裝配的各類支架、平衡懸架、制動閥類提前在預裝線上裝配,甚至將整車線束、制動管路也在預裝線上提前鋪設固定,以減輕總裝線工作量壓力,從而提高整個裝配生產線節拍。預裝線實際上就是總裝線的前端部分,它的節拍直接影響整個總裝線的節拍,所以預裝線的工藝布局及生產組織模式改進優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原有底盤裝配線概述
1.1 原有底盤預裝線布局
我們廠原有的底盤預裝線設置兩條,為主線建成若干年后增加,設置在總裝線旁的另一跨車間東端,占地面積502㎡,每條線長45m,各設置4個工位,因考慮對生產的影響和成本因素,底盤預裝線未按主線一樣的地拖鏈+臺車結構,而是采用簡易軌道+臺車手推線結構,預裝線北側為車間主體混凝土立柱,南側為物流通道,物流通道的南側為平衡懸架合裝區及平衡懸架板簧擰緊區,車間上空有跨度22.5米5t行車2部。(見圖1)
1.2 原有底盤預裝線生產模式
車架從車間東門用轉運車載入,用行車卸于車架存放區暫存,逐臺用行車吊運至預裝線,在預裝線裝配管線支架、制動閥、電磁閥、平衡懸架總成、油箱支架、減震器支架、尿素箱、底盤線束鋪設固定等,再用東邊5t行車吊運至本跨南側的平衡懸架板簧擰緊區進行騎馬螺栓擰緊工作,騎馬螺栓用擰緊機緊固后再用行車將車架吊至圖1箭頭所示轉運軌道用雙聯臺車轉至主線。除車架以外其他物料均用專用貨架布置在兩條預裝線的南北兩側,風動工具氣源采用鋼管沿兩條線軌道兩側鋪設。
1.3 原有底盤預裝線生產模式的缺點
1.3.1 由于預裝線為手推線
一臺車架兩個臺車在第四工位完成工作后要用行車吊運返回,增加行車占用,西側行車負責卸車架、車架上線、平衡懸架上線,東側行車負責車架轉擰緊區,擰緊后轉主線,如果再加上吊運臺車,勢必會引起兩個行車相互干涉,經過一段時期的運行,操作工自然地將8個工位運行成固定工位,即地攤式生產模式,失去流水線的存在意義。
1.3.2 固定工位生產就是車架不動
在一個工位裝配完成全部操作內容,而物料貨架布置在兩條預裝線的南北兩側,操作工必須跨線遠距離拿取物料,勞動強度加大。同時物料種類繁多,線旁場地明顯不足。
1.3.3 地攤式生產模式對應主線的流水線生產模式
勢必會引起主線生產節拍不穩定,要不長時間轉運不了一臺車,要不就是一次轉運好幾臺車,影響整體產能的提升。
1.3.4 風動扳手氣管路在兩條線之間相互纏繞
不利于生產現場管理。
2 底盤裝配線工藝改造方案
2.1 底盤預裝線改造思路
2.1.1 將兩條預裝線首尾相連改成環行線
一條實際操作線,另一條線專用于臺車在地面返回,真正實現工序化流水作業。
2.1.2 將車架暫存區向西移40米
將環行線加長,增加預裝線工位至7個。
2.1.3 將平衡懸架騎馬螺栓擰緊機移至預裝線7工位操作
減少行車吊運次數,提高工作效率。
2.2 底盤預裝線改造后的工藝布局
預裝區域面積增加至800㎡,有效線體長度74米,設置7個工位,臺車返回線緊貼車間混凝土立柱,實際操作線向北平移1m,以便操作線南側放置物料,物料貨架布置在實際操作線兩側,平衡懸架騎馬螺栓擰緊機安裝在預裝線7工位。(見圖2)
2.3 改造后底盤預裝線生產模式
車架仍從車間東門載入,卸于車架臨時存放區,西側行車負責卸車架和車架上線,經過7個工位裝配(裝配內容見表1),用東側行車將車架吊至圖2箭頭所示轉運軌道用雙聯臺車轉至主線,適當增加周轉臺車,批量人工推回。風動工具氣源采用鋼管沿實際操作線軌道兩側鋪設。
2.4 改造后底盤預裝線生產模式的優點
2.4.1 兩部行車運行范圍不重疊
不會產生交叉作業,而且吊運次數減少。
2.4.2 物料貨架布置在實際操作線兩側并實現定置管理
操作工就近拿取物料,減少操作工勞動強度。
2.4.3 工序化作業滿足主線生產節拍的同時
用人數量還有所減少。
2.4.4 生產現場實現定置管理,整潔有序
3 底盤裝配線工藝改造需要解決的問題
3.1 臺車軌道轉彎問題
臺車安裝有4個車輪,如何輕便順暢的在環形線兩端進行轉彎是底盤裝配線工藝改造必須考慮的問題,我們采用公路彎道離心力設計原理,外側軌道高于內側軌道,再加上一圈防護擋板,解決了臺車脫軌問題。(見圖3)
3.2 環形線內物料配送問題
環形線內物料配送要跨過臺車返回線,為此,我們設計臺車返回線時選用10#槽鋼槽口向下鋪設,高度48mm,在臺車返回線鋪設幾處導坡便橋,配送叉車及其它轉運小車均可方便通過進入環線內,解決了環線內物料配送問題。(見圖4)
4 結論
經過預裝線改造,總裝線平均生產節拍由原來的15分鐘提升到11分鐘,有效解決了節拍生產的瓶頸,效果顯著。此項目也為總裝工藝管理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參考文獻
[1] 王元.汽車總裝生產線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3(05):79.
[2] 李向兵 汽車總裝線涉及步驟和方法[J]現代零部件,2014(02).
[3] 何杰.重型載貨車總裝工藝技術研究和應用[J]汽車工藝和材料, 2014(07).
[4] 左京京.汽車總裝線涉及步驟和方法[J]黑龍江科學2014,5(04):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