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丹 陳硯緣
摘 要:鋼琴舞臺演奏藝術具有綜合性,考察表演者各方面的素質,包括對音準正當與否的辨析,對肢體語言的應用,對音樂傳遞情緒的敏感度等,因為鋼琴演奏的性質決定了鋼琴演奏過程其實就是藝術再現的過程,學習鋼琴演奏就是學習如何呈現音樂。表演藝術是一種神圣的行為,鋼琴演奏者在舞臺上演奏經典,以音樂的魅力感染觀眾,升華自己和觀眾的藝術境界,以鋼琴的獨特魅力渲染美學氛圍。
關鍵詞:鋼琴演奏;表演能力
一、具備強健的身體素質
俗語說的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素質使演奏者在表演過程中處于高效率的工作狀態,鋼琴表演藝術的綜合性決定了鋼琴演奏過程是一個考驗腦力和體力的活動,邏輯思維能力和情感表達的過程。況且鋼琴舞臺表演藝術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在舞臺上揮灑自如,在琴房拋灑下的汗水就不可能少,上百遍,上千遍的練習與鞏固才會換來一雙靈巧的手,所以在高強度,高密度的練習要求下,演奏者要鍛造出強健體魄,好的身體素質才能經受的起復雜的演奏練習。
著名鋼琴家貝多芬在46歲完全失聰后雖然仍致力于音樂創作,但是先天條件仍會阻礙他鋼琴演奏生涯的進步,他的創作比一般人更艱苦。晚年的貝多芬想創作最后幾首弦樂四重奏,但因為身患重病未能完成,最后在冬季因為身體素質差患感冒引發了肺水腫,最后醫治無效于維也納逝世。對于天才的一生,我們驚訝于他驚人的毅力和傲人的才氣,也同樣惋惜于他被疾病困擾,早年患中耳炎,中年失聰,晚年更是疾病纏身。倘若這位鋼琴天才有強健體魄,鋼琴史上將有更多佳作。故而,健康的身體是演奏者成功的基礎。
二、擁有卓越的演奏技巧
演奏者在平時接受練習和強化訓練時要重視演奏技巧的培養,在勤學苦練的基礎上把握技巧,會使演奏呈現出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精湛的演奏技巧后,演奏過程中會呈現更精準的肢體語言,提升音樂質量和傳遞藝術內涵。
但是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也要追求技巧和練習的平衡,把握好使用技巧的度。現在學習鋼琴藝術的學生很多,但是真心熱愛這門藝術的少,再加上部分鋼琴培訓機構魚龍混雜,鋼琴速成班比比皆是,追求功利性的藝術學習,使得部分學生盲目追求技巧學習,認為只要掌握技巧就可以不必勤學苦練,不必學習理論知識了。所以,演奏者要端正心態,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靜下心慢慢感受藝術的精髓。
三、充分領悟演奏的歌唱性
任何一種樂器在演奏過程中都不能忽視歌唱,鋼琴尤為如此。作為當下和流行音樂合作密切的樂器,許多歌唱者為了添加舞臺表演效果,會采用一邊歌唱一邊演奏的模式,這樣的舞臺表演形式會激發演唱者情感流露,調動多種感官更利于音樂創作,營造出濃厚的音樂氛圍。所以在從事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應適當的歌唱,彈琴時十指觸碰琴鍵的位置,彈奏時腕臂的力度以及腳踩踏板的力度都和歌唱者的氣息處理及心理情緒有關。演奏的歌唱性將歌唱和演奏融為一體,兩者會互相磨合,相互促進,提高音質。
四、最大程度上放松身心
(一)放松身心的重要性
對于舞臺表演藝術而言,良好心理素質的作用無需贅述,他對演出成功與否有很大影響。許多鋼琴表演者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表現很突出,可是一遇到比賽、大型演出時,因為緊張心理狀態就會特別差,不要說超常發揮就連自己真正的水平都無法發揮出來。所以要積極調整那些心理狀態差的表演者,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提高心理素質最受用的方式就是做到真正的放松身心,心理放松是前提,也是生理放松的基礎。只有身心放松,表演者才會真正獲得精神上的自在和清凈,我們常說在當下快節奏發展的社會中,我們要勤于清空自己,放空自己,在準備一項任務時,俗語說:“甩開包袱,才能輕裝上陣”。心理和生理上沒有負擔,演奏者的情緒才能是穩定的,冷靜的。在平穩的情緒下,演奏者頭腦冷靜才易全神貫注進行演奏。冷靜的回憶曲目,靈活的運用技巧,感受音樂藝術蘊含的情感和作者創作時的原由。演奏者身心和諧統一,心神寧靜才會創作出好的作品。
(二)放松身心的措施
1. 對演奏曲目進行整體把握
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對曲目進行全面理解和整體把握是達到放松身心狀態的基礎。舞臺表演首先要胸有成竹,腦海對于曲目要做到真正理解,對于每一處技巧的使用都爛熟于心,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倘若一個人自身能力極差,藝術造詣極低那么首先就會自己否定自己,表現出不自信的心理,不自信是緊張的罪魁禍首,使具備這樣心理因素的演奏者去演奏成功幾率很低。
2. 掌握曲目的節奏和脈搏
鋼琴演奏要尊重觀眾的審美,使他們感受到音樂在跳動,旋律在轉動。這也正是音樂魅力的所在,倘若音樂沒有旋律和節奏將是多么無趣空洞,令人乏味。演奏者身心合一掌握整體節奏,跟著節奏走潛心創作易于鎮定自己,放松自己。
五、結語
以上就是鋼琴演奏者在培養演奏能力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舞臺藝術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求藝過程應當潛心鉆研才能打動觀眾,提升自己的修為。
[參考文獻]
[1] 厲冰凌.淺談鋼琴表演藝術中的放松技巧[J].黃河之聲,2016,06:97-98.
[2] 張譯心.鋼琴表演藝術的心理調控意識[J].黃河之聲,2017,16:87.
[3] 熊奕萍.論心理素質在鋼琴表演中的培養[J].大眾文藝,2011,01:274-275.
作者簡介:于一丹(1969-),女,山東汶上縣人,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陳硯緣,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