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玲飛
【摘 要】目的:探討哮喘發作期患者中醫證型與肺功能檢查的相關性研究。方法:選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哮喘發作期患者作為該研究的研究組,選取同一時間段60例身體健康者作為本研究的對照組,所有入選者均根據中醫辨證標準進行檢測。對比入組者的肺功能情況、中醫證候與肺功能分度之間的聯系以及生活質量。結果:檢測前對照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呼氣容積同肺活量(FVC)之間的比值(FEV1/FVC) 和6min步行試驗(6MWT)等指標均正常,而研究組明顯增高 (P>0.05),檢測后研究組的FEV1、FEV1/FVC 和6MWT等各項指標均明顯降低,且接近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肺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得到改善,且趨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顯著好于研究組(P<0.05)。結論:對哮喘發作期患者中醫證型進行分析與研究,提示與肺功能檢查存在一定的聯系,不僅對判斷該病情狀況與預后具有一定的臨床依據,能對中醫臨床辨證的判斷給予一些參考價值;而且對哮喘實施中西醫聯合治療具有促進功效。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哮喘發作期;中醫證型;肺功能;相關性;研究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屬于一種氣道慢性炎癥病,以此導致氣道阻塞以及高反應體征[1]。在中醫學治療過程中,針對哮喘的治療措施主要優點包括無毒副反應、效果極佳、預防得當以及釜底抽薪等,已被大多數人們所青睞[2]。可是中醫臨床辨證論治在中醫指標特色方面依舊存在不足之處。關于肺功能的相關檢查,特別是對肺通氣功能的檢測,可對氣道阻塞以及阻滯的程度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能夠對氣道發炎狀況進行一定檢測,并將其應用于支氣管哮喘的病況判斷與協助診斷方面。本研究旨在對支氣管哮喘患者中醫證型與肺功能之間的聯系實施探究與分析,為了臨床提供有力的判斷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哮喘發作期患者作為該研究的研究組,選取同一時間段60例身體健康者作為本研究的對照組。納入標準[3]:(1)通過CT等常規檢查被確診為哮喘發作期患者;(2)所有入選者均滿足《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判斷標準;(3)入選者均是自愿參與該研究。排除標準:(1)具有肝、心以及腎等葬器官疾病者;(2)患有精神疾病者;(3)具有高血壓、冠心病以及肺功能障礙嚴重的患者;(4)具有先天性遺傳病史者。
研究組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齡31~74歲之間,平均年齡51.4±3.7歲,病程1-5年,平均3.2±0.7年;對照組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28~70歲之間,平均年齡50.3±3.4歲。所有入選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皆具有可比性(P>0.05),且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時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所有入選者的檢測具體方法如下:首先取坐位,夾鼻夾,含口器、雙手按住臉龐,頸部直立,頭部上揚,保持放松,待呼吸穩定后方可進行檢測并記錄,測定時間為40s左右,需檢測3次,其中間隔時間約60s,然后算出平均值[4]。肺功能的相關檢查主要包括呼吸總阻抗(Z5)、參數包括測定共振頻率(Fres)、中心氣道阻力(R20)以及總氣道阻力(R5)等等。除此之外,檢測儀器是IOS肺功能儀(德國Jaegr公司),根據歐洲呼吸學會所提供的操作原則實施檢測。該使用儀器開機之后,需要每天對環境進行校準,然后檢測并記錄溫度、環境海拔高度、濕度以及大氣壓等,其次是對容積的校準,以此確保肺功能檢查儀器能夠有較好的工作效率,在輸出一定的情況下,精確檢測出肺功能的詳細數據。所有受檢者需要先進行IOS的檢測,方可測定肺容量與通氣功能,以防呼氣力度過大導致氣道緊張度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檢測結果。
1.3觀察指標
1.3.1邀請相關研究專家對受檢者肺功能障礙證型進行評估,其中主要包括冷哮、熱哮、風哮以及虛哮 。
1.3.2肺功能檢測結果判斷標準,誠邀相關專業人員對哮喘發作期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實施評價,其主要包含FEV1、FEV1/FVC和6MWT等各項指標,這些指標主要采用傳統實測值占預計值%的老標準進行評價,實測值占預計值的80%以下均為肺功能障礙患者。
1.3.3所有入檢者生活質量的評分標準,運用36條目健康量表(SF-36)對受檢者進行評價,此量表主要組成部分有語言功能、自理能力以及意識功能等部分,每個部分評分為100分,其中評分較高的表示受檢者的生活質量越理想。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運用SPSS16.0計算機軟件進行處理,計數使用X2(%),計量資料采用t檢測(`x±s),以P<0.05提示具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比較入選者中醫證型及其肺功能之間的聯系
研究組肺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得到改善,且趨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對比入組者肺功能各項指標
檢測前對照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呼氣容積同肺活量(FVC)之間的比值(FEV1/FVC) 和6min步行試驗(6MWT)等指標均正常,而研究組明顯增高(P>0.05),檢測后研究組的FEV1、FEV1/FVC和6MW等各項指標均明顯接近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2.3對比所有入選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對照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顯著好于研究組(P<0.05),具體見表3。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Asthma,bronchialasthma)屬于一種臨床上及其普遍的多發性疾病之一,此疾病的發生率在全球內一直呈遞增趨勢,它已變成了我國社會衛生中的關鍵難題。哮喘處理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外,還給各個國家造成了經濟上的壓力,受到了全球各衛生組織以及每個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就針對目前情況來看,全球具有哮喘疾病者占據億萬人以上,通過日積月累所研究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包含兒童哮喘)顯示,中國支氣管哮喘的致病率占0.5%-4.1%,最為保守的估計我國支氣管哮喘人數至少是1300萬人。此疾病的產生機制繁雜,其病因主要是因為細胞腫大、淋巴細胞以及嗜酸性顆粒細胞等各種細胞成分與慢性氣道相聯系,非特異性炎癥因子等不良因素。其中與哮喘發病機制最緊密的是T淋巴細胞,它是發生炎癥的主要來源,其活化與增殖對炎癥因子所釋放的應激反應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作用。怎樣抑制患者機體中T淋巴細胞的過度增生、活化,以此隔絕哮喘患者氣道繁雜的效應,從而有效控制哮喘的產生幾率,已變成近幾年研究的重點。然而細胞增生與生長主要是由細胞周期而引起,在發病過程中,T細胞的滋生以及周期紊亂發揮著關鍵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顯著好于研究組(P<0.05)。
哮喘在中醫學上歸屬于 “痰飲”、“哮病”等范疇,屬于一種發作頻率極高的肺系統疾病。因為復因入侵、宿痰伏肺、飲食、情緒、疲勞等不利要素所導致,此外,還會表現出氣道攣急、氣滯痰阻等癥狀,當發病之時,咽喉中常常伴有哮鳴之聲,難以呼吸,甚至喘息無法平臥。肺功能檢查是中醫證型中檢測氣道通暢性的主要方式。到目前為止,雖然大多數研究都認為哮喘發作期中醫證型和肺功能檢查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可是目前看來哮喘中醫證型與肺功能的相關性研究較為分散,缺乏指導性與直觀性,在臨床工作過程中,往往存在許多難題。另外,臨床中肺功能檢查是通過各種指標來實施評價,而不是單個數據。在研究中,著重探討肺功能和中醫證型之間的聯系,能夠更方便直觀的進行中醫臨床辨證、診治以及預后。本研究結果表明,檢測前對照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呼氣容積同肺活量(FVC)之間的比值(FEV1/FVC) 和6min步行試驗(6MWT)等指標均正常,而研究組明顯增高(P>0.05),檢測后研究組的FEV1、FEV1/FVC和6MW等各項指標均明顯接近對照組(P<0.05)。
本研究結果提示,研究組肺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得以改善,且趨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小氣道功能異常屬于氣道阻滯的初期體現,除了小氣道痙攣極為泛濫之外,水腫、氣道充血以及黏膜分泌物加重等變化情況。針對中醫研究過程中,歷代專家皆認為,哮喘多次發作的根本原因在于宿痰伏肺;痰屬于哮喘產生的病原體。患者將痰留于氣道中,導致氣機不通順,與多種不利因素相遇,氣道急促且窄小,痰堵塞氣道,以此引起哮喘發作。和當代研究中具有大量的小氣道功能異常和阻塞的哮喘患者情況相符。此研究中,滿足中醫哮喘疾病的體征以及伏痰留肺,氣機不通暢等狀況。哮喘發作期中醫證型主要包括冷哮、風哮、熱哮以及虛哮等四部分,均是由于不同的因素而導致哮喘發生。根據相關探究結果表明,熱哮最為常見,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過度炎熱,痰從熱化,機體陽盛;與此同時,患者被各種病菌損害,患者不及時就醫,延緩病情,病菌遷徙傳播,病邪侵入化熱;其次,由于天氣濕冷,人們易食用辛溫燥熱的食物,體內燥熱,病菌更容易被化熱。具體來講,冷哮寒痰會對脾、腎以及陽氣等造成嚴重的傷害,而熱哮痰熱會嚴重損耗患者的肺、腎和真陰,病情長期多次發作,進而導致身體虛弱,表現出虛哮之證。大部分風哮患者都是由于肺氣壅實、痰濁伏肺以及風邪所引起的季節性變化相關,和各種藥物使用過敏源密切聯系。在中醫研究中,充分考慮虛哮的發作頻率高,因正氣被消損所引起。而在西醫中,考慮的是哮喘發生時間長,發病率高,由于氣道炎癥的蔓延,進而使病情加重,哮喘患者在氣道上皮會產生重塑現象,與氣道表現出的氣流相聯系。哮喘的病理因素屬于“痰”,因此,哮喘發作期中醫證型和肺功能的各項指標、分型等存在一定的聯系,能夠給中醫臨床獲得了更有力的依據,可以更快捷地引導中醫臨床辨證、療效評估、就診情況以及病情分析等。
綜上所述,對哮喘發作期患者中醫證型進行分析與研究,提示與肺功能檢查存在一定的聯系,不僅對判斷該病情狀況與預后具有一定的臨床依據,能對中醫臨床辨證的判斷給予一些參考價值;而且對哮喘實施中西醫聯合治療具有促進功效。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敬蕊,沈軍,劉良麗.哮喘發作期患者中醫證型與肺功能檢查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2):351-353.
[2]胡志鵬,孫秀平,高明貴.哮喘-COPD重疊綜合征相關性疾病聯合用藥療效分析[J].國際呼吸雜志,2016,36(23):1764-1768.
[3]LuDan,XieJun.CorrelationbetweenCTtypeandpulmonaryfunctiontestin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Hebeimedicine,2017,23(1):122-124.
[4]阮景昊,周甲東,萬崇華,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生命質量與臨床客觀指標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