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杰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軟土地基上的工程越來越多。為了滿足實際需要,地基處理技術日趨多樣化。就市政道路工程來說,由于施工工期較緊張,且施工場地狹窄,另外還要在施工時保證其他道路工程的正常運行,因此對于軟土地基的處理有著更高的要求。現今,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是換填、隔離墻、樁網復合地基及濕噴樁復合地基、輕質路堤等等。在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時需要依照工程場地中水文地質的條件及土體性質,選擇合適施工工藝及地基處理方法,保證軟土地基的處理效果。
關鍵詞: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處理
1 引言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由于地形條件的影響,在軟土地基上施工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情況會影響工程的整體結構,導致道路工程大規模沉降和坍塌,嚴重威脅車輛和人員的行車安全,因此需要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和強度。
2 道路工程軟土地基的主要特點
2.1 沉降量比較大
對于軟如地基來說,其自身水分含量比較大,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軟土地基的含水量有的甚至達到了一半甚至三只之二,尤其在南方地區,氣候比較潮濕,空氣濕度比較大,土質的含水量達到了百分之二百。土壤的含水量增加,土質就會越加的松散,給后期的道路施工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道路的承載能力也會有所下降。一旦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下沉等問題,會造成路面塌方等問題,會直接危害到道路交通的安全和行人的生命安全。
2.2 路面的壓縮性比較大
基于軟土地基比較松散的特點,相關人員組織測量和調查,發現土質的狀態為顆粒狀。并且顆粒之間存在較大的縫隙。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需要經過特殊的處理,縮小土質之間的縫隙,降低其松散的特性。在路橋施工中,掌握了軟土地基的這一特點,大大提升了路橋工程的質量,還能提升施工的效率,減少施工成本。如果軟如地基沒有經過特殊的壓縮處理,道路工程在使用后會出現一系列的安全問題,例如路面塌方、邊坡失衡以及路面沉降等安全問題。造成道路交通的癱瘓,給群眾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嚴重的話還會引發交通事故的發生。因此,事故人員必須認識到軟如地基的這一特性,對道路工程施工的質量加以改善。
2.3 道路的承載能力比較差
軟土地基的含水量比較大,壓縮性強,這就給道路額承載能力埋下了禍根。如果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路面受到很大的荷載壓力,路面地基受到了外界的強制性壓縮,使地基的整體性被破壞,很容易引發路面沉降的問題。路面沉降是造成市政路橋發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3.1 對地基實際情況考慮不周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時常常會遇到壓縮性高、強度較低的軟土地基。這類地基中雜質土、淤泥土、砂石土等含量較高,土質松軟。而當前,很多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前缺乏嚴謹的勘測,對道路及其周邊條件考慮不周,施工時又沒有依據所掌握的地基實際情況,而是盲目選擇施工處理方法,使得地基受損,導致出現許多施工不到位或者因損毀地基而增加施工成本的情況。
3.2 邊坡軟土路基容易被雨水沖刷
除了路基強度較低這一問題外,邊坡軟土路基容易被雨水沖刷也是軟土路基施工中的常見問題,而邊坡路基未進行處理或是處理質量較差就是引發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邊坡軟土路基的處理很多時候會影響路基本身的穩定性,這就使得很多時候市政道路工程在邊坡軟土路基處理中往往需要從全局角度考慮問題。
3.3 路基強度低
對于市政道路工程,對道路路基本身的強度和使用壽命有較高的要求,這主要是為了保證道路安全。然而,對于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軟土路基,天然軟土強度不高,易因擠壓和振動而降低強度,使路基強度得不到保證。這種低強度路基自然不能滿足市政道路工程的需要,路面變形和沉降現象也容易大量出現。
4 強化軟土地基處理技術落實的建議
4.1 實地檢測地基情況,做好施工準備
路基施工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路基進行現場檢測,了解路基的實際情況,做好施工準備,是保證道路施工質量的前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前,應根據軟土地基的軟粘土層組成、滲透系數、路基底段等特殊情況提前進行清理工作,同時開展測量放樣工作,并自備儀器進行自檢,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施工技術方案。在施工現場,必須進行技術試樁、放樣等工作,綜合考慮機械設備條件和材料供應情況,確定具體的施工方案,以減少軟土地基的處理時間,降低施工難度。
4.2 應用強夯法進行施工
相比較一些化學方法,強夯法屬于物理方法。是根據軟土地基含水量大的特點而生成的方法。專業的施工人員需要對土壤的施壓重量進行嚴密的計算,將強夯過程中產生的力度以及慣性產生的力度計算準確,之后在施工的土壤區域進行反復的強烈的夯實。運用人為的力量將土地進行壓縮,以此來減少土壤之間的縫隙。這樣做不僅能提升土壤的強度,而且降低了軟土地基的壓縮能力。更好的提升道路工程的質量。當然,強夯法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方法只適用于土壤較淺的地基,遇到軟土比較厚重的區域,此方法并不適用,因此在選擇強夯法之前,需要對施工區域的土壤狀況進行充分的了解,以此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
4.3 粉噴樁技術
軟土地基施工過程中,粉噴樁技術是較長用的技術。粉噴樁技術的處理方法是在穩定性相對較差的軟土地基上利用設備和技術進行鉆孔,應用特殊的壓力將固化劑填入到軟土地基當中,固化劑特有的化學成分與地基中的水分相結合,發生反應可以減少軟土地基中的水分。起到固化土壤的作用。在日常的軟土地基施工過程中,常用到的固化劑是水泥和石灰。水泥以其特有的特點成為了最常用的固化原料。正式的施工開始之前,需要組織專業人員對施工現場的地質條件進行準確的測量和勘察,并做好數據的統計和分析,使固化劑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的混合比符合工程的實際需要。對于原料的混合比加以調整,提升土質的強度。
4.4 雙向土工格柵施工
格柵安裝前,應保證持力層的平整度,路面應先拉直平整,靠近持力層進行施工,施工中不得出現扭曲、重疊或折疊。如果發現格柵損壞,需要及時修理,以確保格柵的完整性。在使用搭接施工時,搭接長度應大于或等于500mm,當采用粘結法施工時,粘結寬度應大于或等于50 mm,粘結強度本身應大于格柵本身所具有的強度
4.5 軟地基深層處理
CFG樁混凝土攪拌機可以利用機器本身的動力帶動攪拌樁進行水泥土雙向攪拌,它在攪拌過程中帶動內、外兩組攪拌葉片進行正反雙向螺旋攪拌,可以處理淤泥、淤泥和粘性土地基等多種情況,最深可達26米。軟土地基的深層處理兼具傳統攪拌樁和CFG樁的優點,深層攪拌、無噪音、無地面沉降、安全環保、質量好。碎石是CFG樁在軟土地基中的主要骨料,但應加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和石屑以提高其硬度,并加入少量水泥以提高其粘度。樁與樁之間的土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復合地基,可以共同承受部分荷載和壓力。地基的穩固性和持久性,一般會使用質量較好的混凝土材料進行施工。
5 結語
對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地基處理方法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以長遠和發展的眼光看待道路軟土地基處理的意義。要努力提高工程施工人員的素質,彌補知識結構和經驗的不足,規范其工作方法的缺陷,確保道路建設和其他相關設施建設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羅清平,周小梅.對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路基施工技術的應用探討[J]. 中國建材科技,2014(S2):166.
[2] 葉青媚.市政道路軟土路基處理中強夯法施工技術的應用[J].低碳世界,2015(1):258~259.